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 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第1174节
  “你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脚步不能太大了。夏国航天部门找我们合作,主要还是想要生物体的技术,暂时不想彻底改变自己的技术体系。”陈潇轻敲桌子,开导自家的宇航部门人员。
  “但是那些技术有什么好可惜的?换了就换呗!”长天科技的员工有点不服气,之前不跟夏国宇航部争辩是留了面子,但在自家老板面前,他们可以畅所欲言。
  陈潇笑了:“步子得一点点的走。突然间让人家改变技术体系,等于砸了人家整个产业的饭碗,这件事不能这么做的。我们先帮着弄生物体登月的事情,以后再慢慢展现我们的好东西,到了那时候,他们就会自己主动改变,最终会彻底接受我们的技术,你说对不对?”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重启六十年代的计划
  员工一听也就明白了问题所在。长天科技一直以来都有技术优势,大家的内心是骄傲的,所以做事情不自觉的总有一种占据主导的意识。
  虽说长天科技的员工都很有素质,不会盛气凌人,说难听的话,可是内心觉得自己才是正确的,合作对象应该听自己的。
  如果今天来的不是夏国航天部,是其他的合作对象,恐怕当时就会有所提示了。
  陈潇对他们进行了提点,让员工意识到,人家是有合作需求,但不意味着要一下子全盘接受长天科技这一套方式,要不然的话,就不是合作了,而是长天科技给人家派活。合作是要互相尊重的,还得按照需求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想通了之后,谈判就开始有方向了。长天科技根据夏国航天部门现有的技术体系进行了适应,但依旧有不少的问题。
  “这个,不是我们要求高,而是你们的电控系统确实需要改变一下,不然的话搭载不了新一代的量子通讯设备。”
  “还有就是整体布局的方案问题,我们打算用简易磁场模型来减少外壳的损伤,所以这里似乎也要拿掉点东西,要不然就得小型化。”
  夏国宇航部门听长天科技的方案,不断地点头,这样交流起来更容易让人接受。于此同时,夏国宇航部切身的感受到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对于自家目前的宇航产品有了反思,也就更加的期待后续的合作。
  夏国宇航部总工程师已经下定决心,要自我淘汰,自我更新,守着自己那套破烂玩意没什么前途,长天科技今天提出的东西都太好了,可惜自己目前不能完全用用上,需要降低技术含量才适配。
  “惭愧啊,惭愧啊。我还一直觉得我们在世界上的水平很高,有些领域甚至是世界最强,但在长天科技这里,明显不够用了。”总工程师结束当天的谈判后立马找了钱老谈心。
  钱老也开导他:“知道人外有人就行了。科技的未来已经彻底由长天科技决定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紧跟脚步,慢慢发展出属于我们的独到体系,这样一来,才能互相制约又互相合作,万万不可被甩开得太远,毕竟长天科技对我们还算是厚道的,愿意共享很多技术。”
  “嗯!”
  陈潇的家国情怀不需要质疑,要不然也不会事事都上报,件件都申请权限,还积极开展合作事项,尽量把高利润的产业链都留在夏国境内,造福国家和人民。夏国有陈潇是幸运的,但米国这边是不幸的。
  长天科技跟夏国宇航部门合作的事情动静不小,航天飞机的上下游订单雪花一般撒向制造,再说了,两边连遮掩一下的打算都没有。
  由于两边的技术标准不太一样,夏国宇航部跟长天科技宇航部在两者中间建造了一个过渡性的研究基地,用于技术上面的过渡性实验。
  简单说就是相当于造了个改造工场,看看技术能不能适用于夏国宇航部。
  这种改造工场倒也不是脑子一热就造出来的,也不是一次性的产物。以后长天科技也可以在这里尝试其他的技术改造,正在建设的宇航基地则是正儿八经搞产业,搞项目,这里算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基地,什么想法都可以在这里尝试。
  夏国这头事情搞得那么大,可把米国人给急坏了。
  “不行!我们不能就……”
  “就这么看着,对吧?每次都是这个开头,你烦不烦?说点具体的,长天科技搞航空,我们以后在这一块的市场可就麻烦了!”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需要卫星,有条件点的就想要属于自己的通讯卫星,军用卫星,没条件的就要租用人家的卫星。也别问为啥不自己造,造得出来,也得有上得去的火箭技术不是?
  这是大国的游戏,没有极高的制造业水平,怎么上去?等雷神索尔帮你把卫星抱上去吗?
  既然有需求那就有市场,卫星发射市场就几乎被米国,毛熊和夏国垄断了。而米国占的比例最大,没办法,技术上来说,确实是人家的好一些,推力大,速度快,成功率高。夏国就价格上面有优势,其他的也没多少优势了。
  近些年来,毛熊由于自己的工业体系发展不均衡,电子这一块拉胯,基本是夏国跟米国唱二人转。可现在这个局面将会被彻底打破,夏国宇航部有了长天科技的技术支持,肯定要一飞冲天,到以后谁还找米国发射卫星?或者是租用相关的卫星服务?
  “现在不只是钱的问题了!这是国土安全的问题。夏国宇航部有了更先进的太空技术,谁知道它会不会对我们的卫星下手?就像我们过去做的那样!一旦卫星出了问题……”
  后续的话没说,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
  “那我们该怎么办?”
  “重启星球大战计划,或者说,真正启动星球大战计划!先把人类登月的技术找回来,开启配套的产业,提升技术!”
  “不行!太耗费钱了!整个登月计划的成本每公斤是一万米刀,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万米刀!”
  “不行也得行!”
  “行个屁!现在米刀已经不如过去坚挺了你不知道?”
  一句话就把这群人干沉默了,米刀的走弱是个重大的挫折,这就意味着米国要花费真材实料才能换回需要的物资了。不像之前那样,开动印钞机就能全世界买东西。别人跟自己做生意,米国甚至不要自己的米刀,而是要物资和服务来交换。贸易逆差全世界最大又如何?你笑老米亏损大,老米笑你亏物资。
  自从长天科技改变了世界能源,粮食,科技格局之后,夏国币就走强,米国币开始下滑。换句话说,现在米国搞什么项目,代价都要比以前大!
  许久后,终于有大牛开口了:“不能搞也得搞!长天科技已经把我们的优势项目几乎全都超过去了!唯有登月还没有实行,我们现在重拾前面的技术,就是为了让我们保持领先优势。再不做点什么,别说外面的人对我们没信心,我们自己人就没了信心,那么世界的灯塔就不再是米国!”
  “意思是打肿脸充胖子?”
  “不完全是,我们确实需要重启这个技术,这样一来,高端技术方面又更多的启迪。
  普通的技术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
  芯片,通讯,电子产品,材料,金融再加航空都是全面落后的。不发展最高端的产业,我们没有其他产业可以选择了。”
  “投票吧。说实话这个事情真的是撒钱看不到收益的,技术难以下沉变成民用,没有民用就没有市场空间来养活这个技术。大家想清楚点。”
  投票结果显示,赞成派仅仅是险胜了反对派而已,由此可见他们的认知有了极大的割裂,即便最后通过议案,也必将是内部掣肘众多,不会尽心尽力。
  米国重启人类登月计划的消息被大肆宣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米国振奋自己信心的手段,做给米国人自己看的。
  计划是重启了,可是难度相当相当大。当初登月计划搞了几回,太耗费钱财就终止了。那些资料分成多个部分被密封起来。
  管理档案的人都明白,资料的保管是相当复杂的,防潮,防虫,防尘还要保持通风透气,定期清理才是合格的。不然的话资料是无法保证完整性的。
  现在问题来了,一个被终止的项目,谁还会上心认真执行保管措施呢?当初保管起来不过是因为保密要求,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其实已经可以销毁了,反正世界上也没有其他国家能做到。
  相关档案管理人员也是没想到这一点,突然间要求交出对应的资料都乱了阵脚。图纸什么的都能找到,可是很多都已经字迹模糊,被岁月严重侵蚀了。
  更麻烦的是,之前储备数据的那些盘,跟现有的读取设备并不相通。专业人员不得不找出以前的设备进行复刻,再转化为现有的数据形式。
  但以前的那些厂家很多都升级了产业,那些读取设备已经造不出来了,更有甚者还有很多都破产销户了。那就得找破产厂家寻找生产数据,重新开干。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找人就很难。就算搞回了所有的数据还不能直接开始,还要重新认知。这些数据东一块,西一块的安放,这是保密措施,可重组后就难为技术人员了,他们得细细的翻阅,确定这一部分资料属于哪部分技术的。遇到技术指标不一样的时候,还得转化为现有的技术指标,不然的话根本没法执行。
  这都还是资料齐备的前提下,但总有坑爹的人,渎职的人,这种人导致了资料的丢失,那么乐子就更大了,还得重新计算补上这一部分数据,那就得从头来学。
  “混账!怎么就养了这些东西!”米国高层气到不行,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我们的监管措施根本没有到位,那些本该巡视的人都是走了过长。拨的制冷费,干燥费,清理费全都被扣下来,导致资料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若非储存的地方是沙漠,有良好的自然储存环境,只怕我们所有的东西都丢了!”
  “必须严惩不贷!还有虚报员工人数领工资的,这些人都是米国的罪人!”
  “这有什么?还有的冒名顶替,拿亲戚顶了正经员工的名额,领养老金的时候竟然好意思让别人去给他做证明。更过分的一个人一直篡改年龄,结果才知道是他儿子做的手脚,根据调查,这个人都死了好些年了,唯独资料越来越年轻。”
  “玛德!这种事情不应该只发生在阿三这种落后国家吗?我们的制度竟然也会有这样的漏洞,都给我抓起来!”
  这一下谁都没有接话,谁家没有这样的人?米国大佬们的家人就是这么被安排进去的,要不然怎么可能多年都不被捅破。不是别人不知道,而是不想管,不敢管。
  米国这边磕磕绊绊的找回原来的技术,非常的难受,当初的那些人很多都死了,老了,手艺,知识什么的都没留下来。
  此时就能看得出长天科技搞虚拟永生的意义了,那些过往的经验都被复刻到了虚拟世界,由生物服务器牢牢掌握着。这些知识都会不断累积下来,供那些获得了永生的科学家持续学习,持续更新,然后再研究出更新的知识。
  人类没了生命的限制,就等同于摆脱了创造力的桎梏。这个时候的长天科技也是繁忙异常,虚拟世界当中的诸多航天相关大牛们不断地演算理论,为登月做准备,按照他们的话来说,登月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如果激进点,应该直接搞火星登陆,材料应该也达标了。
  在长天科技宇航基地内,新型的折叠建造材料在尝试。夏国打算在月球建立真正的月球基地,派人常驻在那里,当然这件事得交给生物体来弄,要是出了点什么事情,真把人命送了。
  既然是要搭建基地,总不能拉一车砖头上去慢慢砌,月球没空气,没水分,砌砖又水泥又干不了。那就只能搞一些可折叠,自动拼装的的材料咯。材料必须要有高折叠性,轻,薄,强就是硬性要求了。
  经过考量,管束通道的硅藻外壳材料最合适的基础材料。为啥说是基础材料?因为要上月球的话,还要考虑到太空环境的复杂性,不只是考虑冲撞等强度问题。防辐射,防寒,防热都要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所以管束通道的材料里面加入了特殊的涂层,使得管束通道更加的轻,薄,犹如一张纸一般。只需要数斤重,就能展开形成一个占地面积上百平方米的房子。
  目前这种月球建筑材料正在接受最严苛的模拟环境实验,长天科技向来不对自家产品手软。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米国马斯克:我押上所有!
  现场的温度已经高得可怕,即便是月球,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温度,但在这里,还只是开始。因为这个材料是管束通道材料衍变而来的,高温真心不算什么问题,这种材料能直接用在火箭外壳的。
  而且现场还要模拟高真空的环境,这也难不倒长天科技宇航部,照搬管束通道那个实验条件就行,一切都是现成的。
  然后进入的就是低温环节。
  这一个环节还是比较让人揪心的,太空的低温相比高温更加考验材料。高温似乎没有极限,但是低温已经有绝对温度来限定了。温度越低,材料自身的性能就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越是接近绝对零度,现有的物理定理就会越发的不可靠。
  好在有常温超导材料在手,这个测试有惊无险的通过了。之前一直强调常温超导材料的重要性,其实这玩意真的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长天科技搞出这个技术,全世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对夏国发动战争都不为过,后面的科技树都是根据这个技术来点,该技术的上限在哪,文明的技术上限差不多就在哪里。
  温度的测试已经通过,接下来就是最为危险的放射粒子冲击实验,太空环境里面的各种粒子辐射是非常非常危险的,月球基地一定要抵抗得了这种东西。按照偷懒一点的想发,把太空舱玻璃上的涂层搞过来涂一涂不就完事了嘛。
  但那个确实还不够,在长天科技看来实在是太过于笨拙了。
  不会还有人觉得太空舱的玻璃跟家里面的一样吧?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层透明叠加起来的,而长天科技想做的就是,仅用一层薄薄的涂层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样的难度无疑是相当离谱的。
  这个技术的难点在于“间隙”,在地球上,管束通道的外壳是硅藻外壳,在地球环境中有着自我更新替代的效果,一旦有某个地方稍微破损一点,立马就会自动长出新的硅藻外壳挤掉坏的部分重新有序排列。上了太空之后,硅藻还能生存吗?破损的东西怎么解决?
  确实有办法,那就是内部更替,也就是在基地内部把硅藻涂上去,一旦外面有破损就从内部生长顶替。要么就是让宇航员走出去刮一下,跟刮墙皮一样。
  如此接地气的做法立马被否定了,这种解决办法不仅有病,而且有害,滋生懒惰的心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就只能重新设计材料了,排序更加紧密,足以抵抗任何强度的例子冲击,防御力足够高,就破不了防,也就掉不了血了。
  不仅要设置得更加轻薄,坚固,紧密,不让粒子穿透过去,还得想办法反射出去,这么一来才能高枕无忧。
  根据这个思路,搞出了理想的反射涂层,别看薄薄一层,其实里面已经起码有五层发射物资,粒子即便突破了硅藻外壳也无法进入月球基地。这样的物质还被应用在了宇航服的身上。既然是上太空,宇航服就得准备,过去的宇航服太过于笨重,长天科技干脆重新设计轻便的宇航服。
  由此可以看到,宇航工作真的是一环接一环,一件接一件,属于国家工程,私人根本就搞不了的。
  米国吹他们的马斯克,不过就是为了给米国在国际社会上挣脸面而已,意思是说米国太牛了,私人都能搞航天,实质上也就是个前台的代言人。
  如今米国宇航再次联系了马斯克,告诉他米国打算重启登月计划,让他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具体的资料慢慢传输过来。
  这可把马斯克给激动坏了,之前一直发射星链什么的总觉得不过瘾,搞搞可回收火箭什么的那都是赔本赚吆喝。火箭回收说实在的成本并不比用了就丢来得便宜,控制系统就贵得想死。米国一方面是打着创新的名头争口气,另一方面也算是真的在搞点技术积累而已,这才咬牙支撑了下来。
  现在米国宇航部说要加大投资,马斯克自然跟打了鸡血一般兴奋。他根本就对钱不感兴趣,那玩意搜刮一下就有了。
  马斯克需要的是名声,他很享受大家称呼他为钢铁侠的感觉,总是以科技狂人的形象出现。
  更让马斯克兴奋的是,米国宇航竟然官宣了此事,并且指名道姓的指定马斯克为登月计划的承接人。米国宇航员将会乘坐马斯克的火箭前往月球,然后又回到地球。
  马斯克自然美滋滋的回去督促员工加班加点开始设计新的火箭,增加新的内容,但是从米国宇航部门那边传过来的数据来看,这件事好像不怎么靠谱啊!
  “为什么感觉资料少了些?这些数据是后面重新算的吧?”
  “是的!”
  “那以前的数据呢?”
  “丢了!但是,地月之间的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数据只是参考,这个你应噶知道吧。”
  “我知道个毛!我就负责地球这一块,上到太空的操作都是你们控制的!”
  “火箭燃料会有所变化,你注意一下自己的材料问题。我们要加快速度!”
  “……都不听人说话的吗?”马斯克有点恼火,这样靠不住的数据怎么玩?虽说科技在进步,有更多的手段来实时监测登月全过程,可起码原始数据要搞清楚吧?要不然怎么设置变量,做好预案?
  米国宇航部门没解释太多,他们自己也忙得很,别以为出问题的只有资料,还有各种配套生产的产线都要重启,根本没功夫管马斯克,一心只想着要赶在夏国之前重返月球,插上米国的国旗。
  举个切实点的例子,米国现在就连宇航服都凑不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搞了十来套宇航服,一套就是两千万米刀。这么多年过去了,只有两套还在用,这样的宇航服叫做出舱宇航服,不是舱内的那种宇航服。非常的复杂,穿戴就得半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