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 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第1131节
  狮城股价瞬间暴跌,背后的资本一看石油以后走陆地,绕开马六甲,顿时就明白守着这个港口没用了,能不跑吗?
  紧接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几家海运公司股价应声下跌,他们的生意在五年后就会被管束列车抢走很大的一部分,最起码欧亚板块之间的生意他们就抢不到,怎会不跌。
  然后,石油的股价也再次下跌,石油本身市场就在缩小,更别提以后运输成本大大下降,石油的金融属性瞬间就被减弱了许多。
  那些期权,期货,看涨,看跌全都作废,大家拼命的出手这些相关的产品,拼命套现。
  这就完了吗?
  压根没有!还只是点了个火而已!那些世界著名的航空货运公司,陆地客运公司,连带着制造飞机,货车的大公司都倒了大霉。猜猜这些公司背后都是谁?没错,还是米国跟那几个冤种国家的产业。
  欧盟这边早就跟长天科技深度合作,也早早的开始转型,他们要么进行合作,要么就干脆不干。当中即便有不甘心的成分,可毕竟是套现跑路了,结果已经相当的不错。
  看着绿油油的一片股市,欧盟的国家庆幸自己没有完全跟长天科技对着干。
  钱都从米国资本市场这边跑了,然后都朝着长天科技集中。欧盟,西亚等大区的资本看到长天科技真把事情撑了起来,都想找长天科技合作,吃后面的大饼。
  这些人都明白,自己以后再搞运输,肯定搞不过,既然如此,还不如依赖管束通道搞商品的集散。也就是说,在站点附近成立公司,成立分部,然后进行货物的集中,分散。甚至还可以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开通交通专线,方便物资的运输,打通最后一公里。
  长天科技在牛掰,短时间内也无法将这么大的地区彻底遍布管束通道。而且长天科技会不会这么做还是个巨大的问题,它向来不挣走最后一块铜板,讲究的是有财大家发。
  结果确实如此,当这些运输公司,商人询问合作的时候,长天科技表示,管束通道是面对所有人的,不会区别对待,但是要接受一定的管理,不能让管束通道衍生出来的运输市场混乱进行。
  这条消息深深的刺激了巴国的人,从上到下,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咖啡豆这几十亿米刀的损失算个球啊,只要管束通道一建立,整个国家的运输成本都会下降,然后这些下降的成本不就变成利润了吗?
  更何况,交通便利了之后,国内的自我循环就会形成。国内大循环是抵抗外部的有效手段,夏国以前就是通过这一手坚持了很久很久。他们多少也是有点认识的。
  越早建设好,就越早全面享受发展红利。
  看看西亚那些人的表情,看看那些地区人民在社交平台上发的状态,南美人羡慕到眼水流进了嘴里,这都是自己作的,本来自己也该是这样才对啊。
  随着民众的认知不断提高,很多南美当局开始摇摆起来了。最后是委内国最先揭竿而起,反了米国。它本身就受够了米国的压榨,大不了再回头一次,过几年苦日子,跟着长天科技干,没有什么坎过不去!
  看到委内国开始反抗,更有种的玻利国也宣布管束通道的工程重新开工,这一下就好似点燃了火种。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生物史奇迹
  玻利维亚本身的石油资源相当的丰富,仅次于委内国,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让人们称它为“金矿上的驴”。
  然而这一切有用吗,屁用都没有,这个国家守着金饭碗要饭,是南美洲最穷的国家之一。然而它就在这样的状态下竟然宣布彻底脱离米国体系,非常的果断。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还强行收回了国内矿产的所有权,等待着长天科技的项目慢慢给国民经济回血。
  最穷的国家都敢这么玩,其他的南美国家不由得羞红了脸,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有的直接倒向长天科技,开动管束列车的项目。
  有的则受到了西亚地区的启发,跟长天科技进行了其他方面的合作,绕开管束通道,有的则依旧是屈从于米国的体系。
  这么一看,长天科技与米国资本在南美打得有来有回,但是这样的局面不可能一直存在,这样半吊子的局面对谁来说都意义不大。
  就在这时,数个重启管束通道的南美国家组成了游说团队,暗地里对那些还没重启管束通道的国家进行游说。
  巴国目前就接待了这几个穷兄弟国家的代表,当然,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表面上是以内部贸易的合作来进行的会谈的。
  委内国彻底豁了出去,它的代表率先开口:“巴国为什么不重启管束通道呢?整个南美就你的经济体量最大,产业最为完整,还与夏国参与了一个小范围的经济体合作组织,怎么看巴国都应该站在夏国这边。”
  “我们的情况不太一样,我们还有很多产品都要跟米国对接的,国内的阻力太大了,一下子还扭转不过来。”多斯此时已经回国了,他自己说的话连自己都不信。
  “你少来,正因为你们跟米国合作太多,受害才太大。每卖给米国一样东西,巴国就要流一次血,放了这么多年血,巴国连自己的工业都混没了。
  以前你们还有航空工业呢,现在呢?连汽车都要靠米国来造。啧啧!”委内国代表摇着头,怒其不争。
  多斯脸色很难看,这些道理他如何不知道?
  “别说那些有的没的,国家的方向不是靠感情。你们这样搞,有没有想过最坏的后果?”多斯反问。
  玻利国代表非常坦然:“我们过去的每一天就是最坏的后果,巴国的现在也是最坏的后果,整个南美都是如此。反倒是重启管束通道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就问,米国不买,夏国不收,我们的民众靠什么生活?”多斯再次反问。
  “办法是有的,如果巴国能参与,再拉上阿根国,整个南美就能渡过短期的困难,然后衔接上长天科技发展的空窗期,南美就彻底脱离米国体系的魔爪了。”
  多斯有点意动,这群人竟然真的想到了办法?
  看到多斯的表情,玻利国进行了讲解。
  “搞内循环。”
  “我们又不是夏国,哪个南美国家都没有那么多的人和工业门类,这个恐怕不行吧。你们玻利国一千多万人,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怎么循环。委内国除了石油,什么都没有,怎么循环?”多斯听了之后意兴阑珊,大感无趣。
  委内国代表摇摇头:“单个学,当然不行,可如果整个南美都绑一起,搞南美内部大循环呢?”
  “这……”多斯第一时间就想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我们建立另一个欧盟?”
  “不,比那个要彻底,大家互相要更加的团结。因为我们更加困难,欧盟对外是有订单的,他们的内循环的压力其实不大。但我们就不一样了,一个个穷得要死,不精诚合作,日子没发过。巴国是最重要的一环,面积大,人口多,关键是你们有工业基础。
  即便没落了,也足够满足南美各国的基本需求。然后这里补一点,那里补一点,我们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抗米国体系!”玻利国代表眼睛闪着光,这个设想很多年前就有人提,但是米国那边通过扶持代言人不断分化,甚至还通过扶持叛军来打乱南美内部的秩序。
  “真的能行?”多斯吃不准,巴国在南美太过特殊,选择错误甚至可能引发巨大的国际灾难。
  “绝对没有问题,你没听到民众们的声音吗?大家都在羡慕西亚的情况,在抱怨当局为何不跟长天科技合作。民众其实很明白,只不过他们为了生计,有时候不得不作出违心的决定。巴国就答应吧,起码很多东西我们可以互相消化。
  比如玻利国山高种不出咖啡豆,我们就可以买一些,或者用优质的金矿给你们制造精密的仪器。整个南美如此丰饶,真的不应该活得如此艰难,最起码不应该被米国如此牵着鼻子走。”秘国代表也终于开口了,一说就是如此长的一串。
  多斯不敢答应,事情太大。
  “我们没有指望巴国彻底参与,起码参与一部分也好。整个南美需要管束列车连接成一片。
  这样吧,大家把可以内部循环的物资通过管束列车运输,这是个不错的借口吧?按照购买量来运输,这样一来,米国就没有借口了,横竖我们也不卖给它。”
  “我会详细说明的,其实,我也赞同你们的观点,如果真能如此合作,一切真的会好起来。”多斯叹了口气。
  这是一次级别较低的会谈,说白了就是一个投石问路的见面,能成还好,不能成功就撇清关系,说是个人行为。
  看到巴国代表松了口,大家也都舒了一口气,这个事情太大,巴国不进来不行,但它目前也不可能全部入局,掣肘太多。
  民众太多的国家,反而不容易转变政策,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这个提议也被巴国的上层开会进行了研究,大家的言辞非常激烈。
  “我赞成这个提议,巴国可以在南美内部输送技术型产品,比如中低端的机械设备,已经足够南美人的日常使用了。然后我们再给米国体系输出原材料。内部使用管束列车,对外就陆运,水运。”
  “如果米国不讲道理呢?明明我们运输的是设备,但是米国偏要制裁其他方面的收购,我们又该如何?”
  “起码我们还有得扯。要不然就内部分销给其他南美国家。”
  “这就是我不同意的原因,南美各国手里的资源都差不多,你有的我也基本有,能卖给谁?那点循环对于小国家够用了,对于巴国根本不够,不纳入米国体系,没有前景。”
  “是的。这件事的关键点依旧没有解决,米国体系一关闭,我们对外的贸易对象就没有了。除非夏国兜底,但是我们的东西他们又不兼容。”
  “所以我们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等到长天科技这边的产业真正造福就行了。不下这个决心,我们就永远被米国牵着鼻子走!”
  争吵并非没有结果,巴国重启了管束通道,用来交互巴国境内,南美内部的物资。对外出口的产品那就用陆运,水运来运输。事情一点点的做,先试探试探米国的反应,也看看内循环的成效。
  一通忙活下来,长天科技和米国体系在南美依旧是五五开,但是这样均势的表象下面暗流涌动,下一次的爆发很可能决出阶段性的胜负。
  南美的均势也被长天科技的高层看在眼里,再看陈潇淡定的态度,大家就知道他肯定有办法,就是不说出来。
  陈潇被沈薇问了几次,神秘的说:“条件还差一点,还差一点,到了某个节点自然就解开。现在我们还是把重心转一下,话说生物实验室那边有了重大的突破……”
  陈潇所谓的重大突破就是生物发动机的事情,如今那些零部件都可以用生物方式培养出来,原理跟硅藻外壳制作成管束通道的原理差不多。
  都是通过生物产生——特定流程加工——组装的流程来进行的。
  之前造出过几厘米的设备,那时候的零部件都是直接安装旋风菌来推进的。后来为了突破大设备的需求,长天科技特意设计了大零件的生产流程。要不然,旋风菌什么时候才能培养成那么大?
  现在大零件制造已经突破,实验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长泽洲开始设立专门的生物动力实验室,抽调了各个部门的精英联合研究,该项内容被确立为长天科技的最高机密,任何人都不得泄露。很多人来不及回家收拾东西,只说了下要进入长期研究状态就把电话断了。
  因为长天科技发现了了不得的事情!
  首先,长天科技搞出来的东西是新的物种,这样的物种是由多个独立的生物组合起来之后形成的生物体。
  长天科技通过生物培养法,搞出了一个个零部件,然后这些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就是生物发动机,但是这个发动机是具有生物特征的。
  说简单就是,长天科技创造了新生命。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新物种。创立联合菌落时期,虽然也是培养出了前所未有的物种,但那个好歹是基于自然界中某些原有的细菌dna培养出来的东西。
  现在这个暂叫生物发动机的生物体,基因序列跟现有的生物体没有联系,或者说,联系太多。
  就好比你在路上看到个生物,它同时具有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甚至是植物的基因,那这个到底算是是个什么玩意?
  唯一跟这个星球上有联系的就是,它好歹还算是碳基生物搞出来的东西,应该算是碳基生物。
  其次,长天科技这是首次真正意义上把生物科技使用在大型的发动机领域,这个大型自然是跟原有的那个5厘米大小的设备做对比,更大一点的不是做不出,而是暂时没有必要,先把技术成熟固定下来再说后面的事情。
  以前搞出的蜉蝣无人机,那只是仿生学的奇迹,这一次,是新生物种的奇迹。
  当零件组装起来了之后,实验人员触摸着那个仿佛还有脉动的发动机,全都感觉不可思议,那些零部件组装之后,这个玩意是有生命反应的。
  零部件契合之后,内部有了完整生物活动全过程。
  比如它现在应该很饿,丢了能量块进去就会立马消耗,然后不断的产出强大的动力,废弃物志就通过另一端的管道排出去,反正也就是水和二氧化碳,真不知道这样东西当初是怎么弄出来的。
  科学其实是带着玄学的,有些突破真的不讲道理,比如苯环的发现,就是做梦梦到六个猴子手拉手连接成一个六边形才得到的结论。
  “下面进行测试,转速表转备好了吗?”实验人员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说话的声音都变了,他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前无古人。
  “好了!开始吧!”
  一声令下,能量块当即投了进去,在控制端的刺激下,生物发动机的活性不断增强,腔内反应不断地加剧。一瞬间,转速瞬间超过了两万转。
  这是非常离谱的事情,这台发动机也就日常汽车发动机的三分之一大小,撑死了就是个普通摩托车发动机的大小。
  现有的家用车辆转速有七八千,f1级别的转速也就19000转左右。但是!划重点,f1那种转速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是无效的,会在传导过程中消耗掉,有一半的转速能利用上去就不错了。而生物发动机这两万转,几乎全都能转化掉,属于完全有用的做功。
  更何况f1的发动机只能跑2000公里作用,然后就得换,现在的生物发动机轻轻松松,连温度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保守了,继续刺激,加大输出。”
  然后转速瞬间飙升,轻松突破了三万转,这已经是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转速上限了,一般的民用客机什么的,也就六七千转而已。
  生物发动机此时只是微微发热,就好似刚热身一般。
  “不管了!全力刺激,反正有防护罩,怕什么。”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这个性能,要逆天!
  随着刺激的不断加强,生物发动机的转速不断上升,此时已经突破了五万转,里面依旧非常的安静。它又不是通过燃烧压缩做功的,怎么会有声音?
  它就是个生物,快速的吃饭,消化掉食物,高效的产生能量供自己的使用。
  此时发动机的温度微微上升,排出的水和二氧化碳也增多,但这个都是小问题。
  相同质量下的能量块,能量高,发动机的利用率高,这就意味着二氧化碳比原来的燃油少了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