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 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 第179节
  这就让张博十分的不服气了。
  在饭局上,谢琳娜的表现以及她用餐的姿势都十分的优雅和美丽。
  两人也不再谈论工作上的事情,而是说了一些生活的琐事。
  谢琳娜也会吐槽,自己一个人在米国会缺乏安全感,一个人打拼的确会比国内要辛苦一些。
  张博回忆着大学的一些往事。
  两个小时之后,这一顿还算丰盛的西餐,总算是吃完了。
  张博去柜台结账,没有想到这一餐就吃掉了他1000多块钱。
  谢琳娜选的那瓶红酒就价值500多块。
  费用的确很高,但是在女孩子面前,男人不能说不行,他咬咬牙把帐给结了。
  张博还没有走两步,他就听到柜台的几名服务员对自己评头论足窃窃私语。
  “这人好像是第一次来吃西餐吧?”
  “可能是吧,连刀叉都拿反了,切割牛肉就像割麦子一样。”
  “打扮也挺老土的,不过那位女士真的很优雅,一看就是懂行的。”
  张博听到这话,心里一下就十分的难受。
  他想着那一些在大学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
  他们也一定会时常在外面吃西餐。
  送谢琳娜上出租车之后,张博也没有回到自己所租住的房子。
  因为他一个人在家也不知道做什么,索性自愿去长天科技碳晶实验室加班。
  这段时间长天科技的探技实验室,十分的繁忙。
  张博所掌握到的消息,一个是碳晶存储,肯定要大规模的量产,毕竟产能升级已经接近尾声。
  还有一个便是碳晶内存,可能会面世了。
  这个东西一面世,长天科技必定会奠定自己在行业的地位。
  在生产线上,张博翻阅着技术资料。
  督促着生产线生产。
  长天科技的核心生产线,其实已经几乎实现了无人化纯机械化的生产模式。
  整条生产线加上张博还不到5个人,张博所关注的主要是这一些机械设备的运转正常。
  但张博心烦意乱,感觉自己完全静不下心来。
  他脑子里一直想着,谢琳娜给他说的那些事情。
  那些同学在硅谷年薪至少几十万米刀起步。
  要是长天科技是一家米国公司,自己在这家米国公司上班,年薪至少也得上百万吧。
  可惜自己现在再长天科技拿着七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
  按照江州2000多的房价,100平就需要20万。
  张博就算不吃不喝,我要两年多才能够买一套100平的房子。
  而自己的那些同学在米国都住上了大别墅。
  想到这里,张博的心更烦。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严峻的挑战
  米国,纽约。
  每年都会举行的米国it界大会,正在纽约如火如荼的举行着。
  和过去几年一样,该大会的主办者是米国的计算机协会和米国半导体协会。
  这一次大会的主题除了探讨米国以及全球的计算机发展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探讨来自于夏国的挑战。
  米国的计算机发展有40年的历史,而夏国则是从90年代末期才从西方引进的计算机,有了自己的计算机市场。
  就双方的技术而言,夏国的计算机技术肯定是不值一提。
  因为夏国就没有完整的计算机产业,更缺乏专业的计算机人才。
  但是进入2001年以来,在计算机硬件的某些领域,夏国竟然实现了质得突破。
  会议的主题就是碳晶存储。
  该讨论议题是希捷提出来的,并且得到了众多参会企业的认可。
  希捷等硬盘厂商,在会议讨论的报告中这样写道:“碳晶硬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机械硬盘的市场,它的量产将会给米国硬盘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此外,作为存储数据的终端产品,碳晶硬盘将会给米国的数据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任何一个理由都是冠冕堂皇。
  大家都知道是利益二字作祟,如果希捷拥有碳晶存储的技术,那他肯定是大肆宣传,说这个技术要比机械硬盘先进得多,立刻对自己的技术进行更新换代,向全世界推广碳晶硬盘技术。
  有一些和希捷、西数等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在it大会上甚至等着看希捷的笑话。
  但是提到了数据安全,这就让大会必须回应。
  因为数据安全是米国最倡导的理念。
  希捷首先提出了,如果碳晶存储不能够证明自己数据的安全性,就不能够在市场上销售。
  这个提议看似非常霸道,但却十分符合米国的性格。
  因为全球所有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其行为规则,都是米国人所制定的。
  米国在计算机方面有许多主管部门以及专业协会。
  这些主管部门和协会,时刻都盯着市场,并且要求市面上销售的所有相关产品,都要符合相关的规则。
  因此希捷的这种提议,得到了大会的认同。
  这一招其实相当的毒辣。
  怎么样才能够证明碳晶硬盘没有违背数据安全的相关规则要求?
  唯一的办法就是向米国的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提交碳晶硬盘的所有基础数据。
  你把所有的技术数据都提交了,碳晶硬盘就再也没有任何技术秘密可言。
  米国的相关厂家也能够利用该技术进行生产。
  提交相关的技术资料,证明产品的安全性,这只是米国计算机协会拿出的第一个政策。
  如果长天科技拒绝了这个要求,处于强势地位的米国计算机行业,还有很多牌可以打。
  比如在行业内认定碳晶硬盘是非法的,不鼓励相关行业或者企业采购其产品。
  这一招才是蛇打七寸。
  目前的硬盘市场,大部分的采购者都是pc企业,而不是普通的消费者。
  而这一些pc企业,和米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毕竟米国掌握着it界的最高话语权,从cpu到内存,再到主板,米国都有着其行业规范和准入许可。
  如果长天科技不遵循这一次会议的要求,那么米国it行业协会,可能会视情况要求pc企业暂停采购长天科技的碳晶硬盘,并且保留做出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米国it行业,有不少企业是相互竞争关系的。
  比如英特尔和amd,希捷、西数和迈拓,以及各大资本控股的弯弯地区主板生产企业等等。
  但是在对外的时候,大家几乎是团结一致的。
  因为这些人的脑子都很清,21世纪必定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时代,也是米国人的时代。
  能够控制和掌握全球财富的计算机技术,只能够掌握在米国人的手中。
  对整个米国it行业而言,大家都认为,长天科技研发出碳晶存储,可能只是意外的发现,这并不影响米国it行业引领全球的格局,也不会伤害米国计算机行业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米国人对搞定长天科技非常有信心。
  毕竟在上个世纪80年的,东洋的半导体行业虽然起步晚,但是短时间内就超越了米国,其产品也向米国大规模的销售。
  当时东洋的芯片几乎霸占了整个米国的市场,比如卡西欧主导的计算机制造占有了米国电子市场的80%。
  而当时米国惠普公司的芯片测试结果表示,东洋的芯片良品率远高于米国。
  此外当时东洋还牵头了东芝、三菱、富士通、nce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dram制法革新项目。
  就是这个项目差一点让东洋重新回到半导体霸主的地位,把整个米国的半导体拉下水。
  80年代的米国也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米国的半导体协会,直接对东洋的半导体行业提起了倾销问题的诉讼,并且督促米国相关部门启动301调查。
  301调查启动之后,米国希望东洋能够对米国的半导体行业进行巨额的补偿。
  在讨价还价的同时,米国利用了自己的货币政策和强大的影响力,迫使东洋签下了《广场协议》。
  该协定签署之后,东洋对米国的经济优势化为泡影,一个东京的地价能够买下整个米国的神话也就此破灭。
  随着《广场协定》的签署,东洋的半导体神话也宣告结束。
  仅留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半死不活,不过就是这一些半死不活的企业,竟然还硬生生的支撑了东洋后面一二十年年的半导体优势(相较于其他国家)。
  米国本身也是需要廉价的半导体产品,它不让东洋做这件事情,就一定会让其他的国家或者是地区来。
  在这种背景下,南韩和弯弯地区的半导体行业开始崛起。
  特别是夏国的弯弯地区,台积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
  从简单机械的帮助英特尔等企业生产芯片,到最后的自主创新。
  不过米国对弯弯可比对东洋放心得多,因此弯弯地区的半导体行业有了后面40年的辉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