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我当女首辅,公主做女帝 > 第130章
  这三座城池分别是玉屏城,望星城与西平城,结果在先帝任上,这三座城池,全成了蛮族的领地。
  还不是蛮族打得,是先帝自己扔出去的。
  玉屏城封给了玉屏公主,后来送了这位宗亲出身的玉屏公主去和亲,玉屏公主正是老魏王的亲妹妹,这个举动,导致魏王一脉一直想要夺取皇权,以至于现在谢友怀成了谢秋莳的心头大患。
  玉屏城成了玉屏公主的嫁妆,一同被嫁到了蛮国。
  而望星城距离燕门关太远,先帝期间,他身边的太监十分得他喜欢,那太监被买通,提议缩减边关军的军费,他同意了,导致燕门关驻守的镇西军根本没办法派人再去更远的望星城驻守,最后将好好的城池拱手相让。
  蛮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吞下了两座城池,最后的西平城,是西照九城中最后的城池,先帝觉得这城池太小,每年蛮国都能轻易攻破,进去烧杀抢掠,不如后退到燕门关,更好防守。
  这些奇葩事迹,在朝廷官员眼中并不重要,边关离他们那么远,边关的百姓的声音,传不到京城来。
  除了这件事外,先帝没干过其他离谱的事情了,因此这件事就在历史上隐身了。
  后世都没几个人提及。
  也是,后世经常提及的历史事迹,都是出自那些很有名的帝王,要不就是明君,要不就是昏君,中间不上不下的皇帝,谁在乎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沈灼灼不禁想起了在黑山镇的时候,谢秋莳总是会和周浩安说,有机会一定要夺回西照九城,她以为是出自战争目的,毕竟有了西照九城,就能将蛮族彻底赶到草原上去。
  现在看来,除了军事目的,还有一份执念,西照九城原本一半属于大庄,后来被不肖子孙一个个丢了,尤其是先帝,谢秋莳的亲爷爷,一下子丢了三座,谢秋莳当然想夺回来。
  只是这么多年了,蛮国和镇西军都习惯了西照九城属于蛮国,会有人愿意改变吗?
  沈灼灼突然想起了还未结束的藏字一事,背后之人针对周家,看见周池婉出现在朝堂之上,那人还坐得住吗?
  针对周家,究竟是仅仅针对周家,还是说,利用这件事,来制止周浩安在边关的动作。
  周浩安在边关可是出了名的英勇,他实力不差,脑子灵活,假以时日绝对能成为大将军,成为蛮族的心腹大敌。
  联想到历史上完全消失的一段历史,沈灼灼心里又升起了不祥的预感,这次预感来的比之前更加强烈。
  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过了两日,大朝会上,大理寺少卿呈上了有关上官清一家的罪责证据。
  上官清利用官职便利收受贿赂,纵容家中子弟鱼肉百姓,在明州大肆掠夺百姓土地,改为族田,族中子弟为了讨他喜爱,让百姓猎杀大象夺取象牙,百姓因此死伤惨重,好不容易回来的百姓,不光拿不到本该有的赏钱,还被打骂一番,严重者丢了性命。
  临山观的天机子为了巩固上官清的地位,暗中戕害上官清政敌与政敌家属,林林总总三十余性命。
  以上事情,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全。请求陛下严惩,以安天下万民之心。
  第53章 寻仙
  皇帝听完大理寺少卿长孙无病的话后, 当即大怒,不容上官清高呼冤枉,让禁军直接将人拖出去下大狱, 秋后问斩。
  随后又判了抄家, 株连三族的命令,派人去明州拿人,顺带把明州上官家里,上官清这些年吞并的土地查抄,若是能查到上官清收受贿赂的具体账本,就按照账本清点财物, 务必将所有赃款都找到。
  赃款,抄入国库一半,皇帝内库一半。
  对皇帝这些命令,满朝文武都没有意见,上官清显然是栽了, 他们现在谁为他求情,那就是往泥坑里跳, 捞不着好,还得沾上一身污秽,不如作壁上观。
  沈灼灼站在朝堂上,看着上官清狼狈不堪的模样,心中满是快意,这是她第一次亲手惩治贪官污吏, 为那些无辜枉死的百姓报仇。
  她从这件事里学会了一些事情。
  比如能站在朝堂上的官员, 没几个身上干净, 上位者心里清楚得很,没有发作, 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古来有谚语,说不聋不哑不做家翁,治家与治国道理相仿,好比此刻,沈灼灼手上拿了许多官员贪赃枉法的证据,但她只能拉下去一个上官清,其余人,她一个都不能动。
  甚至还要与这些人在朝堂上,客客气气的行礼,道一声大人。
  真是讽刺,迟早把这群人都送到大狱去。
  沈灼灼心里想着,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明德殿。
  “沈大人,沈大人留步!”
  沈灼灼才走没几步,就被人叫住了,她一抬头,看见拐角处站着个熟悉的人。
  “上官编修?”
  “哎呀,沈大人直接喊我的字就行,何必如此客气。”
  “子歌,不知今日怎么有空,来明德殿找我啊?”
  上官赋是七品官,没有资格在非大朝会的日子,上明德殿上朝。
  其实平常也不在明德殿开朝会,今日特殊,估计就是为了上官清的事情,所以皇帝才将开会的地点选在明德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