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知青回城搞科研[八零] > 知青回城搞科研[八零] 第93节
  如果真的找不到的话,为了完成上面安排的任务,估计他们就要真的那么干了。
  不过,他心中还是无法安定下来,继续乞求道:
  “好!苏同志就这最后一次,最后一次要是真的还没有找到的话,我们就自己解决。”
  苏欣听到这话,眉头立即舒展开来,追问道:“这可是你说的,王警官,要是真的找不到,你们就再也别来了。”
  说罢,她就赶紧带着王大军往档案室的方向走去。
  心想:总算是快要解决这桩麻烦事了,这些日子她也是烦的不行,那一届谁的档案都没少,偏偏就少了这个人。
  今天补一半,明天再补另一半
  第59章
  退回信件
  之后,两人就在档案室里专心致志地翻找起来,并且这一次的工程量更大,几乎要将整个档案室的陈年旧事全部找出来。
  苏欣看着灰尘扑扑的档案室,只得无奈地遮住口鼻呼吸,瞥了王大军的方向一眼,无可奈何地翻找起来,只要对方这次死心了就行,她是真的不想再来这里找不存在的东西。
  王大军不知苏欣的心思,还在满怀期待地翻找档案,在他的思维里,只要存在过这个人就不可能丢失档案。
  更何况还是这种匪夷所思的全班只有他一个人丢失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在不少地区都有发生,但是像王大军这种较真的人可没多少,只要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就行,不管其他。
  因此,在报纸上你总是能够看到本地区领取身份证的比例不断攀登高峰。
  此时微电子所,大家拿着自己的身份证看了一会儿新奇,等到激动的心情消散之后,就陆陆续续散开继续去忙自己的工作。
  李筠听到程洵说林皓请假的话时,也只是站定了一会儿,很快就将这件事抛诸脑后。
  其实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她觉得林皓或许并不是很适合她们的团队,不管是对待研究的态度,还是平日里的心态,都不能满足她的要求。
  如果不是闫旭东说林皓是姜老师特意要求留在她团队里的话,早在两个月前林皓就应该跟换自己的团队了。
  在这样她们的科研风格并不能很好的契合,如果林皓还是继续这样的话,她就算是顶着姜老师的压力,也要坚持自己的团队管理理念。
  就在李筠以为林皓又要接着这次请假开始休息的时候,第二天居然破天荒的出现在办公室,还特别热情的跟在其他人身后说是要帮忙。
  从此开始混迹于各个师兄师姐身后,帮助大家检测、复现实验数据。
  就连程洵也被这样紧张的氛围带起来,她们小组又重现了那种积极探讨研究的场景。
  所以当林皓询问李筠的论文的方向是什么,想要找找相关国外文献进行深入学习的时候,李筠主动把自己的书单拿出来,介绍道:
  “如果你想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可以看看这上面的书籍,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都有。在还没有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准备认知的时候,你可以多看看书,对领域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林皓看着密密麻麻写满了一张纸的书籍,对于李筠这种刻苦专研的心态深感佩服,认真地回道:
  “李师姐,我一定会认真像你学习的。”
  “那好,如果你看了这些书后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找我交流。而且我们实验室在华源集团的投资下,估计不久后我们小组的实验室会增加一些机器,你争取早点把书看明白,到时候和程洵一起负责。”
  “多谢李师姐。”
  林皓攥紧了手里的书单,慢慢转身,回到自己的位置落座。
  就在这样祥和的氛围当中,不少人都把自己的论文完成,开始陆陆续续地往自己觉得发表可能性最大的期刊投递。
  李筠也是其中一个,并且她还是和之前的习惯一样,率先等待《物理学报》的消息。
  就在她觉得一切向好的时候,忽然从姜老师这里听到了一个很不解的消息。
  姜文泽用帕子大力擦拭老花镜,时不时抬头瞥一眼郑琬的方向,看见她困惑的眼神,有些不解地说:
  “难不成这个林皓特别优秀?让你觉得放他走特别的遗憾,他来的时候我也看过他的成绩,不算在专业里最突出的,和当初的你比就更别说了。”
  李筠摇摇头,对于姜老师说的话感到错愕,眉头紧蹙,询问道:
  “那为什么你还要把他挑选到我们研究所?还分到我的小组,这段日子能够看出来他特别的不适应。”
  姜文泽看着眼神清澈的李筠,突然有点想夸奖张清航的眼光,在李筠这种人的眼神中,在研究方面或许都是干干净净的吧。
  于是,他缓缓将林皓的出处娓娓道来。
  “说实话的话,林皓就是类似于来我们所里进修的,这些都是上面安排的,我们无法拒绝。”
  “什么?”
  姜文泽也是长吐一口气,继续解释道:“按理说他应该在我们所里还要待半年的时间,不知道为什么要急着离开。你们组里最近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那倒没有,我们小组最近都在忙着总结新发现的事情。而且之前林皓还特地和我要了一些书单准备阅读,这样突然离开我还有点没有反应过来。”
  “那也算是我这个老师的失职,没有及时和你们说清楚。而这个林皓离开的也挺着急的,关系今天一大早就被人从所里转移走了,或许是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他现在在你们小组应该没有负责什么特别重要的项目吧?缺人很难办的话,我去其他地方给你借几个人。”
  “那倒也没有,林皓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也没负责什么重要的内容,我们大家暂时能够应付。不过老师,你真的是应该给我们小组招点人手,不然是真的不够人。”
  “你自己去不就行了,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你现在应该也可以带研究所了吧?”
  “我还没博士毕业,应该没有这样的资格。”
  “凭借你现在的成果和奖项早就可以了,明天我和于院长说说你挂名硕士导师的事情,正好马上就要到了研究生复试的时间,你到时候跟着一起去看看,要是有什么觉得合心意的收到手底下就行。”
  姜文泽说着说着,忽然觉得自己的话特别有道理。
  李筠这样的人肯定是要带学生的,作为一个领域的开拓者,不能光顾着研究,也要加紧培养下一代。
  李筠看着老师认真的眼神,明白对方并不是在说什么玩笑,而是认真的。
  她想了想自己的身份,和这个时代对于高学历人士的稀缺,明白了姜老师的想法。
  最后点点头,认真地回道:“老师我明白了,到时候我会严密关注学院那边的消息的。不过就算是我自己一个人带两个,对于我们小组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老师你帮帮忙,多招点人手。”
  听到李筠再三强调这件事,姜文泽也明白了人手的紧缺,点点头答应道:
  “正好又是一年毕业季,招人的事情我安排你闫师兄去帮忙,在各个大学多发点信息。”
  李筠总算是得到自己满意的答复之后,她才离开。
  回到办公室之后,她才和大家说明了林皓离开的消息。
  对此大家都感觉到特别的疑惑,她只能将自己从姜老师那里听来的消息告诉大家。
  对此大家感觉到有点可惜,虽然林皓的表现不是特别的优秀,但是怎么说都是一起工作了一年的伙伴,突然不辞而别,还是有点遗憾。
  特别是程洵,他算是从林皓进入小组就一直带着的人,对于这个比自己晚到的小师弟算是特别关照。
  突然离开让他不知所措,甚至第一时间还有点难以接受这样的消息。
  但是很快,他们小组就没有心情继续悲春伤秋,胸中被熊熊燃烧的怒火充盈着,恨不得把林皓这个人拆骨吃肉。
  这一天一如往常,李筠小组第一个来到微电子所的人,负责将他们小组的信件全部取回去,然后按照信件上的姓名,把每个人的信放到各自的桌子上。
  当封月拿到李筠信件的时候,看到封面上的单位信息,脸上立马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心想:她们小组的组长就是这么厉害,次次发表论文都是国内顶级期刊,真的是让人羡慕。
  然后掂量着手里的分量,有些疑惑为什么这一次的信件分量这么重,难道李师姐这一次的稿件质量特别高?给的稿费多,又或是这次又有不少人给师姐送来交流的信件?
  想到这,她着重地看了一眼李筠的信件,之后才给其他人放信件,并且对李筠的信件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一看到李筠出现在办公室,立即激动地提醒道:
  “李师姐,我看到《物理学报》的单位给你寄来信件了,信件的分量特别重,估计这次又有不少其他单位的同行和你进行交流。”
  “是吗?”
  李筠一边脱外套,一边往自己的办公桌走去,听到封月的话,嘴角微微勾起,脚下的步子不自觉加快。
  封月听都能听出李筠也挺激动的,促狭地对着办公室里的其他人眨眼睛。
  大家相视一笑,对于封月的样子也是无可奈何摇摇头。
  李筠怀揣着好心情落座,好奇地打开信件,原本还期待着里面能够掉落其他人寄到出版社的交流信件。
  却不曾想从里面掉落的却是自己十分熟悉的文稿,看着封面的标题,她确认自己的眼神没有错,里面掉下来的居然是她发给出版社的稿件。
  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她被退稿了。
  这对于李筠而言,还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她居然也能够有退稿的一天,要知道这可是她们团队新发现的内容首次发表,这样的论文都能够退稿,要是不明白缘由,她觉得自己要死不瞑目。
  “簌簌簌!”
  她一手高举信封,把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倾倒出来,除了稿件,里面似乎还有《物理学报》主编给自己写的东西。
  一开门,从头到尾把里面的内容通读一遍,她觉得自己都要被上面所写的内容气笑了。
  上面居然说,有人用过上面的数据在《光子学报》发表论文,就连论文的方向和内容都差不多。
  所有的话语聚集在一起,表明的意思就是李筠在抄袭。
  要知道在这方面她们团队是全国的首创,即使她们率先提出了多层结构的设想,并且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相关的内容。
  但是能够和她们一样紧跟步伐研究的研究所团队太少,根本就没有新的方法出现。
  那么他们是如何跨越过前面几步,直接来到六层结构设想的呢?
  李筠整理好自己的思绪,猛地站起来,身下的凳子因为她的动作在地板上划出一道刺耳的声音,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朝着她的方向投来。
  此时的李筠顾不了那么多,严肃地对着坐在门口最近的秦浩说:
  “秦师兄,你去外面把最新一期的《光子学报》拿出来看一眼,我着急要看。”
  “好的。”
  秦浩虽然对此感到疑惑,但还是按照李筠的吩咐去办事。
  其他人听到这句话,配合着李筠现在的表情,忍不住面面相觑,看着李筠难得一见的严肃神色,开始在下面交头接耳地低声讨论。
  “这是出了什么事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李组长露出这么严肃的表情?”
  “难不成是最新一期的《光子学报》上有什么吸引人的新发现?”
  “如果是这样的话,李组长不是应该高兴,而不是生气吗?你看李组长现在的表情,我总感觉有人要遭难了,也不知道是谁惹到她了。难不成那人还在《光子学报》上?”
  “怎么可能呢?要知道……”
  封月的这句话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反而对着和自己讨论的人所说的话进行深入思考。
  不知道为什么,她现在的脑子里全都是被自己放到李筠桌上的那封信件,总觉得现在李筠突变的状态,都是那封出版社的信件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