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拐卖的体裁,里面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性。
  一直以来各种文学作品在提到拐卖时,都会只把视线聚焦在传宗接代和重男轻女上面,很少很少会敢把“性”这个目的堂而皇之的提出来,摆在桌面上表达。
  在了解了《夏日》的故事背景之后,她把所有能找到的跟拐卖有关的小说、电影、电视都找到了,到现在都没有看完,连十分之一都没看完。
  她很惊讶。本来以为这是一个小众片,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导演拍过这个体裁。
  说个她想不到的,好莱坞拍过不止一部商业片来描写拐卖,比如《非常人贩》、《飓风营救》,都带有人贩子和拐卖妇女的情节,其中《飓风营救》更是直接点明了单身少女前往法国旅游,结果下飞机就被人贩子盯上,人贩子还会给被拐来的少女毒品来控制她们。
  虽然好莱坞电影最后肯定会把重点放在爆炸、英雄主义和亲情上面,但谁又能说这不是在从另一方面向世界示警呢。
  只要能被看到,能有一点点的警示作用,这部电影就不算是白拍了。
  至少柳苇在看完《飓风营救》后,对法国这个国家产生了ptsd,原来不止一个人单身旅行有危险,两个女生一起也有危险。还有,不要随便跟陌生人交待自己的行程,最好住市中心的大酒店而不是什么朋友借出的乡间别墅。
  虽然她这辈子也不知道会不会去法国,但有备无患。
  《飓风营救》也没有着重描写“性”。但它表达出来了。被拐卖的女孩子一部分送去妓院,用毒品控制她们卖淫,另一部分则单独出售给优质客户。这就是性买卖。
  电影只用几个镜头描写,重点还是父亲营救女儿,但这几个镜头也够让人心惊胆战的了。
  在《夏日》里,同样回避了“性”这个问题。
  做为女主角的“秦青”出场和表达自己的机会几乎没有,镜头是跟着乔野的视线走的。乔野没有看到“秦青”被侵害,那观众同样不会看到。他只看到“秦青”和另外两个女孩子被拐,看到“秦青”将要被买走,他就上去救人了。
  其实细究起来,《夏日》这个剧本并没有真的描写什么残酷的事,它一直在打擦边球。秦青被拐以后就从视线中消失了,镜头并没有跟踪过去继续记录她都遭遇了什么。乔野在牺牲前一直在打村庄外打转,他也并没有直接的目睹了什么。
  柳苇猜测,这是梁平和陆北旌在最初设计这个剧本时就故意避开的内容。
  就像《飓风营救》,真正可怕的东西只敢露出一点点,剩下的都是装饰物。
  她看其他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通常都比较“含蓄”,小说的胆子更大一点,但作者通常也不敢描述太多,而且会更倾向于探讨这种社会现象。
  这里面是什么原因她不知道,可能是担心吓着社会大众吧。
  所以,她听懂了陆哥的这句感叹,但她翻了个白眼:“这个剧本里可没有。”
  ——有本事你在剧本里写出来啊。剧本里全都没写让观众脑补,现在又巴望着女主角露个腰,衣衫不整,好带给观众更多联想。哪有这么好的美事啊。
  柳苇笑眯眯的说:“要不然,在我的腰上化两道鞭痕什么的,拍出来更好看。”
  陆北旌都有点感动了,连忙问:“你愿意?”
  他又遇上一个愿意为电影献身的人了!
  柳苇摇头:“我不愿意。”
  陆北旌:“……”
  大起大落之下,有点尴尬。
  柳苇:“我们签了合同的,陆哥,我不接受裸露哦。”
  ——感谢天感谢地!她现在不是拿嘉世的合同了!感谢路露的合同写得好!一点缝都没留!
  她现在终于可以站直了做人了!
  这都要多谢陆哥给她机会!
  虽然显得有点小没良心。
  柳苇捂着良心想了想,还是决定不露更重要。
  陆北旌反应过来了,这姑娘露爪子了,有脾气了,懂得替自己争取权益了。
  陆北旌不生气,他又不是打算把人当奴隶使,而且能看到一个艺人知道怎么保护自己,而不是随波逐流,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一件好事。这个圈子里这样的人越多,风气才会越好。
  陆北旌摇头:“坏孩子,逗你陆哥。”
  柳苇见他没生气,笑得更开心了。
  陆北旌自己带着她先过来就等于是她的家长了,自家人,又比她年长,又比她入行早,他自己就要先把规矩立起来,这样才行。不然他自己先坏了规矩,那就不可能照顾得好小辈了。
  他让摄影师拿过来看一看刚才拍的内容,发现摄影师很懂,发现柳苇衣衫不整后就只拍她的脑袋了,刚好平行的就是陆北旌的上半身,取景非常完美,这一镜没浪费。
  陆北旌满意道:“很好,再跑一回看一看。”
  两人再往回走。
  柳苇:“我换件卫衣吧,比衬衣好。”
  陆北旌:“行,去换吧。”
  柳苇很省事,她让孔泽兰带着卫衣呢,防着天黑以后变冷。现在也不用脱了,直接套上去。
  两人又跑第二遍。
  陆北旌这回记得不能拉衣服背心位置,改拉肩,虽然没上回露得多,但衣服还是被扯得不成样子。
  跑第三遍,柳苇已经顾不上抱怨,因为她没力气了,这一回真的是让陆北旌拖着走的。
  第四遍、第五遍、第六遍……
  越往后,柳苇越来越真情实感。她身上带着收音麦克,天色渐暗,她在喘息中加入了颤抖,很是入情。
  她开始紧紧抓住陆北旌的胳膊,或是抓住他的衣服、他的腰,像是在攀住一根救命稻草。
  陆北旌和摄像师都发现了。
  柳苇入戏了。
  陆北旌对她的了解更深刻一点。她入戏慢,但入戏以后,一遍比一遍更好,她会不停的加深情绪,让情绪一直处在一个高位,慢慢沉浸下去。
  第九遍拍完,陆北旌暗示摄影师拍柳苇的正面。
  柳苇在镜头里的眼睛瞪得又圆又亮,她惊慌害怕的像一只猫,发着抖,眼睛都不敢眨,不敢用力呼吸,喘气都放得很轻。
  她连牙齿都在打战。
  离开景区时,柳苇自己一个人和摄影师在一辆车里,前面只有司机。摄影师一直拍她。
  柳苇知道这是在拍哪一幕,她就一直维持着情绪,用那双惊惶的大眼睛瞪着镜头,保持了很长很长时间。
  第88章 《夏日》3
  梁平其实就晚一天, 陆北旌周二到的,他和编剧周三到的。一来就听说昨天下去两人刚来就去看现场了,还拍了一小段。
  陆北旌:“素材在这里, 你先看一看。思思跟司机和摄影师出去了。”
  梁平接过硬盘,问:“出去干什么?”
  陆北旌:“找感觉。”
  柳苇坐着汽车,车是特意租的一辆车况不好的旧面包车, 车上只有司机和一个扛着摄像机对着她的摄影师, 唐希、孔泽兰和梁天南都没跟上来。
  汽车就在这座城里乱晃,哪里人少偏僻去哪里。
  梁平把硬盘接上电脑,听陆北旌说就摇头:“我姑娘对自己真硬气。”
  怎么演出一个被拐的女孩子呢?
  这世上没几个人被拐过,看电影的更是大半都没试过,他们看的也是热闹, 不是门道。何况这被拐有什么门道可言?不就是害怕、恐惧、哭叫吗?
  其实这一段想演的时候找代餐也很容易, 梁平就已经做好准备再放一次蟑螂老鼠了,毕竟这是最简单最快的办法。
  但捷径走起来是快,可对演员来说毫无帮助。
  柳苇这一次的角色还是很吃亏的。名份上是女主角, 事实上她其实还是一个镶边配角,而且发挥的内容还不如上一回的姜姬呢。
  姜姬有历史故事加成,观众们先入为主,对她演的这个角色一开始就有印象,而且是好印象, 她所做的只是锦上添花, 只要演的不是特别招人烦就能算演好了。
  事实上这种有历史加成的角色是最好演也是最不好演的。演好了, 角色带来的好感会辐射到演员身上, 甚至角色影响力大的话,演员会受益一生,等于身上叠了puff, 以后有点恶评啊丑闻啊,观众甚至会无脑维护。
  但演不好,观众骂起来也是很凶的,很可能就此断送了演艺之路。
  梁平之前一定要把姜姬的角色处理好,甚至不惜冒大风险改戏,一方面是为了电影能成功,另一方面也是想让这个角色不至于成为柳苇日后的黑点。
  现在看《武王传》的成片,柳苇这回出道就稳了!这个puff她叠上了!要是电影爆了,她也会跟着扶摇而上,一跃成为能跟陆北旌齐名的女演员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她之前那个《姜姬》最好永远都别播了,就死在片库里吧。
  梁平:“这样也好,她这样演起来情绪就有连贯性了。对她塑造角色有好处。”
  好处是大大的。
  吓出来的情绪不连贯,演员自己没记住就不可能演出深度,更别提什么递进啊反转啊等等,观众看的时候当然也不会有印象。就一两个小时的电影,内容简单,观众的脑子也都很简单,他们中间再走个神,玩个手机,上个厕所,回来早就忘了刚才看的是什么了。
  除非情节很惊采,演员给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柳苇的角色出场少,台词不多,情节推进全在陆北旌这里,她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不让观众忘了她,那连贯的情绪表达就是很有帮助的了。
  梁平把硬盘里的内容拉快进看了一遍——他快进的全是陆北旌的内容,重点只看柳苇。
  陆北旌在旁边赏了他一个脑瓜蹦。
  梁平:“哎呀,老大,你的表演我怎么会信不过呢,我那是放心你啊——思思这回入戏很快啊。”
  做为上一部戏还手把手的教柳苇演戏的梁导当然马上看出这一部戏她入戏的速度比上一回快得多,上一回总是要给她好几天的时间来入戏,旁边还要有陆北旌带着,情绪也必须有陆北旌来引导才行。
  那时她至少花了三个月,把广西的戏拍完了,回北京进棚拍的时候才真正入戏。
  她前三个月在二组拍的戏全是一镜一镜磨出来的,根本不是她自己想的,功劳全在梁平和陆北旌身上。
  跟这一回一比,堪比一秒入戏!
  虽然是一天,但这是进步啊。
  梁平啧啧:“还真有点天分啊。”
  陆北旌:“她想得少,思想其实比较简单,这样的人都容易入戏。”
  梁平:“你就是想说她傻嘛。我觉得这叫单纯!”
  梁平其实也知道,演的最好的那一批演员都是头脑简单之辈。说白了,人的精力花在哪里,优势就在哪里。一个人如果在某一方面非常擅长,他肯定在别的地方就会有所欠缺。
  一天就24小时,人的精力就那么点,青春就那么长,再天才也不可能样样都行,会演戏又会生活,既是演技咖又是人精子?这就太难为人了。
  不是说没有这样的,但非常少。
  所以偶尔出名的演员使点心眼,被社会大众发现,大众们都会在吃瓜之余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这人脑子不太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