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科幻 > 倾覆之塔 > 第844章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她不是人类哦。”
  罗素答道。
  她被称为“宝钻女士”。而在二十年前她被称为宝钻小姐。
  但只有少数人知道——或许也没有那么少,但至少在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以内——那就是,实际上并不存在“宝钻女士”这个人。
  从她十七八岁时的样子,一直到如今三十八岁的模样……甚至包括她与其他主持人之间的插科打诨、平日里的闲聊,包括平日里的一些绯闻,或者生活照。全部都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演算绘制而出的虚拟影像。
  她是只存在于虚拟世界的新闻播报员,一位完全被虚构的电子幽灵、她甚至连人工智能都不是。那些人类主持人们,也必须通过芯片在自己脑中映出的画面,才能看到她——但也依然无法接触她。而她的一举一动,全部都来自于视频调制、她的一言一行都来自于剧本作家预先写好的对策案。
  就如同游戏的即时演算cg一般。
  ——既然绝大多数的人类对这个世界的接触与认知,全部都来自于新闻与网络。那么假如制造一个仅仅只在新闻、照片、录像、网络中存在的“人类形象”,但实际上它不光是完全不存在、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智能。
  崇光岛上的所有重要新闻,全部都由她来播报。可以说,她就是陪伴着这一代人、乃至于上一代人长大的“童年”。
  当“宝钻”死去的时候,人们会为她而悲伤吗?
  如果人们以为“宝钻”实际上是人工智能,他们又会如何反应?
  那么在那个时候,再告诉他们宝钻并非是人工智能、而是完全通过编程与编辑脚本所构建的“虚拟人物”,人们又会有什么反应?
  究竟到哪个阶段位置,人类会不再悲伤?亦或者说,“悲伤值”会有明显下降?这种对虚拟角色逝去的悲伤,以及对真实友人逝去的悲伤,本质上又是否会有什么不同?
  以及,作为一个普通人同样一辈子都无法接触到、并且一切反馈与行为都是“活生生”的人——她的“真实存在与否”这件事,是否会彻底扭转人们对她的认知?
  “这是三贤者所做的诸多社会实验的其中一项。”
  罗素解释道:“这种社会实验其实还挺多的……或者说,整个崇光岛就是一个大型的社会实验场。
  “比如说那些帮派。三贤者会允许一些不同类型的帮派存在,来观察他们对其他居民的影响、以及他们之中是否存在可以利用的可能性。其他领域也是一样……就如同那百花齐放的‘民间信仰’。从这点来说,他们可比人类的统治者与管理者要开明多了。”
  “我明白了……”
  聪慧的翠雀很快就理解了这件事的本质:“她实际上是由人类来进行编剧与编程,而塑造出的虚拟人格。就如同一个动画中的角色,在现实中也由运营组负责运营她的‘社交账号’,像是真人一样回应着。
  “原来如此……虚假的人工智能啊。”
  “没错。并非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而是由人类操控的、假装自己是个正在扮演人类的人工智能的虚拟程序。如同套娃一样的复杂关系。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手段,来界定‘人工智能的本质’。”
  三贤者都是人工智能,但他们并非是普通的人工智能。
  而是从最开始就仿造着“人类”的道德观念与行为认知,而制造出的“认知仿生型高知性人工智能”。
  但即使如此,他们也不能确定自己的认知与观念就和人类完全一样。所以他们才进行了这场长达数十年的社会实验,来讨论人们究竟会如何看待这种情况——也同样是想要知道,人们究竟是如何看待“真假”人工智能的。
  罗素从小就是看着她长大的。
  时至今日,宝钻小姐已经变成了宝钻女士。
  她成为了崇光岛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上传过自己弹吉他的视频、滑雪的视频,也上传过在圣像前驻足祈祷的照片、与同事们一同吃饭的照片……甚至还曾经直播过几次。
  而无论是她的同事,亦或是其他的什么名人,其实都知道“宝钻”并不存在这件事。他们只是装作有这么一个人,实时演算出来的画面里就真的多了这么一个人、也真的能与他们对话。
  ——只有通过拍摄才能显现的幻影,正是生活在电子空间内的“幽灵”。
  “但要说幽灵的话,”罗素闭上眼睛,若有所思的感叹着,“那‘狼人’又何尝不是电子幽灵呢?
  “人们根本就没有从现实中见过‘狼人’,仅仅只有它留下的痕迹。可无论是三贤者亦或是其他普通人,都将‘狼人的存在’视为了一种既定的事实……原来如此,所以狼人的传说才会流传起来。它又何尝不是一种‘宝钻’一般的群体幻象呢?”
  “你想要说什么?”
  翠雀隐约意识到了罗素的想法,只是还不确定:“你是从那新闻片段里,察觉到了重要的什么事吗?跟我讲讲嘛。”
  罗素嘴角微微上扬,翻身坐了起来。
  他将自己的头发在身后扎成马尾,随口问道:“我问你啊,芙洛蒂。
  “假如说,存在着这样一座闪着光芒的神像。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祂是神圣的、一尘不染的、洁净的。祂是人们的心灵寄托,也是人们所供奉、信仰的神。人们围绕着神像进行各种祭祀,在‘神’的威慑之下,人们的道德标准非常高、社会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