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游戏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 第794章
  看书的自然是住在大明寺中,准备出海的李道源了。
  在得到了鉴真大师的海图之后,李道源很快着手研究海图,对于鉴真几次失败的航行路线做好了标注。
  不过这只是鉴真几次失败的出海记录,只能帮助李道源规避风险,想要安全的抵达扶桑,还需要搜集更多的数据。
  另外李道源还需要寻找合适的出海船只,扬州虽然有港口,但是河道的港口,不能航行海船。
  按照鉴真的路线,是从舟山寻找能够出海的船只,从舟山前往扶桑。
  李道源留在了大明寺中,开始计划自己前往扶桑的路线。
  在参观佛寺藏经阁的时候,李道源正好看到了寺院中所藏的《水经注》,李道源正好也是一名旅行家,以前他没有系统性的读过这本书,如今游历了小半个大唐之后,再读这本书更是觉得生动有趣,认真的读了起来。
  高适忍不住上前搭话道:“这位郎君,这《水经注》于科举无益,为何要花时间在读这种书上?”
  高适的本意是好的,他也是规劝对方不要浪费年轻的时光,好好准备科举考试。
  虽然大唐风气开放,但是读书进学依然是读书人最好的路。
  高适自己也是科举考试的获利者,对于年轻的后辈,他是抱着劝学的想法,希望对方能将时间用在科举之上。
  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士子说道:“这位长者可说错了,这本书虽然对科举无益,但确是能利国利民的奇书。”
  高适在江淮做节度使,每日也能见到很多口出狂言的士子。
  不过这些士子比拼的才学,都是经史子集上的知识。
  这水经注虽然是一部奇书,但是说这本书能利国利民那就过誉了。
  高适笑着问道:“这水经注老夫也读过,你说说看这么一本讲述地理山川的书,如何能利国利民。”
  李道源没想到眼前这个老者竟然也读过水经注,要知道大唐用科举取士之后,读书人对水经注这样的杂书更加不屑一顾,要不是大明寺的藏书丰富,李道源根本找不到这本书。
  既然对方看过这本书,李道源说道:“山川地理,如果熟记于心,能够抵得上数万兵,这是其一。”
  高适点点头,他也是带兵打仗的人,山川地理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高适想起来,以前在河西的手,每次战前,哥舒翰都会派遣手下搜集作战地区的山川地理信息,制作地图和沙盘,指挥作战的时候天天读这些地图和情报。
  高适也学习了哥舒翰的作战风格,每次作战都会先观察战场的地貌,这么一说《水经注》真的有用。
  只不过战场又不会都发生在水经注上的地点,这种说法也是牵强附会罢了。
  李道源继续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想要行万里路,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个世界。”
  高适猛然抬起头看着李道源,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能有这样的志向!
  行万里路说起来容易,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丈量世界这句话更是气势不凡,看来这个年轻人不是普通人啊。
  高适连连点头,想要行万里,读水经注自然是大有益处。
  没想到游大相国寺,竟然还遇到了一个奇人。
  高适叹息一声说道:“郎君这么说,倒是也有几分道理。”
  不过看着李道源清澈的目光,高适又不忍心这样的人才不去参加科举。
  于是继续劝学说道:“可是我们读书人,日后总是要为官的,你读这些书,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吗?”
  到了这时候,高适起了教育对方的心思,故意考李道源一样问道:
  “这读经史子集能明白治民的道理,看这地理书能解决问题吗?”
  “就拿着扬州城来说,扬州城内商贸发达,朝廷在江淮也铸币,可是扬州城内依然钱荒,这是什么原因?”
  钱荒,这也是高适上任淮南节度使之后最大的难题。
  大唐的货币是很多的,除了金银铜之外,丝帛也可以作为货币。
  明明江淮是丝绸的产地,每年的能编织出不少的丝帛,朝廷也在江南地区开了铸币厂,开采铜矿发行铜币。
  可就算是这样,扬州市场上依然严重缺乏流通的货币,这种缺乏货币的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官府征税,影响了扬州的市场繁荣。
  作为淮南节度使,高适自然非常的发愁,可是他虽然发现了钱荒的问题,却无法找到解决钱荒的办法。
  李道源微微一笑,如果是其他问题他还不一定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他可就真的能回答了。
  李道源说道:“钱荒的原因其实就在地理书中,只不过老丈没有想到罢了。”
  “就在地理书中?”
  高适来了兴趣,只听到李道源说道:
  “扬州是海陆贸易的重镇,不仅仅是大唐的商人,新罗、扶桑,南洋诸多的岛国,都会来扬州做生意是吧?”
  高适点头,扬州虽然不靠海,但是距离海岸线不远。
  而扬州的水网发达,又是大唐漕运的集散地,所以每年也吸引了大量外国的客商。
  李道源说道:“那些南洋小国,基本本国都没有铜币,大唐的铜币在这些岛国就是法定的货币,每一次的交易这些商人都会带回一些铜币回国,扬州的铜币不久减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