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游戏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 第669章
  安庆绪小时候经常被父亲责骂,就是成年后,稍有忤逆就会被安禄山一顿打,这也让安庆绪的性格非常古怪。
  弑父登基之后,安庆绪也不太管理伪燕的朝政,而是将军政大权悉数交给严庄和身边的大将。
  又因为安庆绪的身体有些胖,所以大唐这边都称呼他为“猪儿”,从李光弼到普通士兵,都对这位伪燕皇帝非常的轻视。
  如今李光弼占领安阳城,唐军已经喊出了活捉安庆绪的口号,还派出士兵下乡搜寻安庆绪人马的踪迹。
  李光弼虽然是大唐名将,但是部队进入了相州之后,军纪却败坏了下去。
  原因也很简单,从收复洛阳之后,朝廷开销突然大了起来。
  需要修复宗庙社稷,修葺皇宫和衙门,这些全部都要花钱。
  而糟糕的是通济渠的汴河段,在尹子奇攻打睢阳的时候下令淤塞了,至今汴河的漕运还没疏通。
  江淮的粮食和物资,需要在汴州停船靠岸,通过马车运输到洛阳,才能继续从水运输送到长安。
  这一段路虽然不长,但是大大的增加了运输成本,也让曾经舒畅的帝国财政输送停滞了下来。
  用钱的地方多了,送钱的速度却慢了,光复洛阳的赏赐至今还没下来,郭子仪也只能带着大军囤驻在洛阳边上,防止军队出现哗变。
  李光弼带着这支军队攻占了安阳城,可是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不是李光弼平日里体恤爱护军士,又一向清正,士兵才没有造反。
  士兵虽然没有造反,但是你朝廷给不了的东西,士兵就会自己去拿。
  相州是最早响应安禄山叛乱的地方之一,也被朝廷上下视贼地。
  如今朝廷的军队,大部分来自西北和关中地区,相州属于河南之地,这些士兵抢劫起来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原本被李光弼派出去搜寻安庆绪的军队,也变成了出城抢劫的队伍,根本无心搜寻安庆绪,只是找附近富裕的城市和村庄抢劫。
  对于这些事情,许诺士兵的封赏没能按时发下去,他这时候约束军纪又害怕军队哗变,李光弼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唐军顾不上搜寻安庆绪,也让他在相州苟了下来。
  而唐军的举动,也让本就对大唐朝廷离心离德的相州,对大唐更加的厌恶。
  不少本地豪族都暗暗帮助安庆绪,给他的军队提供躲避的地方,给他的士兵送来粮食。
  不过天气越来越冷,大军更不容易出动,相州就这样诡异的安静了下来。
  整个河南的态势都诡异的进入了停滞状态,光复洛阳的大胜很快被大量繁杂的日常工作冲淡。
  新任洛阳留守张巡忙着恢复洛阳治安,剿灭河南各地残存的叛军。
  张端阳投靠了张巡之后,很快得到了一个骑都尉的职位,和南霁云一起带兵清剿洛阳附近的匪盗。
  原本东行旅团已经是各奔东西,周世和余潇潇去了长安,只剩下李道源一个人继续向东。
  睢阳之战结束后,李道源就从大运河向东,从临淮进入了江淮。
  江淮水网密布,经过隋唐两代的开发,已经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了。
  李道源坐在船上,沿着运河向扬州前进。
  虽然已经入冬,岸边高大的芦苇已经泛黄,李道源从船舱里出来,昨天夜里降了霜,那些枯黄的芦苇丛上挂着晶莹的霜冻,这样的美景让李道源心旷神怡。
  看完了美景,却没有
  江淮远离了中原的大战,却不是李道源所想的那般是人间乐土世外桃源。
  彭城(徐州)、临淮(宿迁)这两座重镇,再加上一道淮河,挡住了伪燕大军对江淮的进攻。
  可是这两城一河,却挡不住逃难的百姓涌入江淮。
  所谓江淮互为表里,淮河水浅,长江水宽,这些难民没有舟楫,靠着一些木筏渡过淮河,却无法通过这些木筏渡过长江。
  大量的难民滞留在淮南地区,也就是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今苏北)。
  如今的淮南节度使,就是靠着平定永王之乱上位的大诗人高适。
  只是这位大诗人一上任,就就遇到了安置灾民的苦差事。
  马上就要到寒冬了,这些灾民如果饿死冻死在淮南,肯定有御史参奏高适这个淮南节度使。
  可是淮南不如江南富庶,还要供养临淮的军队,本来就有些入不敷出,如今还要赈济这么多的灾民,淮南节度使府也无能为力。
  所以在李道源进入淮南的时候,看到的是饿殍遍地,到处都是卖儿鬻女的灾民。
  老船东是淮南的胥民,也就是世代住在船上的渔民。
  这些渔民都是以船为家,衣食住行都在船上,这艘船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
  老船东姓范,这艘老船也是他祖辈传下来的,修修补补的这么多年,靠着老范头厉害的撑船技术,这是整个湖上跑的最快的一艘船。
  李道源的目的地是扬州,花钱租了老范头的船,从洪泽湖的支脉前往扬州。
  老范头一边撑船一边说道:“前几日洪泽湖的水匪接了朝廷运粮的纲船,这几日官兵正在清剿呢,治安比以前好了不少。”
  李道源看着宽阔的洪泽湖问道:“这边水匪很多吗?”
  老范头叹气说道:“多,当然多,都活不下去了,只能落草为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