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游戏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 第212章
  但是反攻吐蕃,对刚刚开始发展的建宁王霸府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如今他正在看着崔涛刚刚递交的上书,眉头又皱起来。
  作为一个势力的领导者,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李炎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西进和北上之争,最后以回鹘入侵,建宁王不得不北上结束了争论,占领西州后,接下来按照北上的计划,以西州来控制庭州,掌控北庭都护府,从而进一步将陇右道北部掌控在手里。
  占领西州的计划,在沙州会议已经扫清了障碍,旧贵族偃旗息鼓,大索貌阅也在是顺利进行。
  但是北控庭州的计划,却遇到了不小的阻碍。
  北庭都护曹令忠,如今的北庭都护府留后,北庭实际上的掌控者。
  这位都护府留后,是归化大唐的昭武九姓中的栗特族人,不过曹家已经是汉化了几代的胡人了,除了样貌上还有异族特点,其他已经完全是汉人了。
  曹令忠守卫北庭,曾经多次击败回鹘和大食人,可以说是战功卓著。
  不过在上皇时期,杨国忠打压各地节度使,北庭都护长期空置,不给曹令忠晋升都护,只让他以副代正统帅北庭。
  曹令忠这个北庭都护留后已经做了十年,不过曹令忠深的北庭诸将帅的拥戴,在北庭各部也有崇高的声望。
  以崔涛的意思,用朝廷的命令让曹令忠归顺,然后再用玩家慢慢整编北庭的势力。
  可是没想到第一步就碰了钉子,李炎以陇右大都督府的命令送到北庭都护府后,曹令忠直接就是不奉令。
  不奉令只能说是曹令忠桀骜,但是曹令忠反过来写了一封信,说瀚海军击败了回鹘的游骑,反过来向李炎讨要赏赐。
  这下子可是把李炎给气乐了,你曹令忠不奉令也就罢了,现在还伸手要钱,这是当建宁王是软柿子吗?
  不过崔涛的一封上书,解释了为何北庭都护府会做出如此诡异的行为。
  北庭都护是正二品的高官,管辖了整个陇右道北方的大片边疆领地。
  整个陇右道虽然分为了一道,但是大体上分成了三个地区。
  从河西走廊开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包括高昌在内的几个州,是朝廷设立郡县,委任刺史的州府。
  这块地方在政治上有刺史府统领,军事上统归于河西节度使府管。在陇右有战事的时候,河西节度使也可以管辖这么几州的民政。
  这种体制就和大唐关内的州府一样,算是大唐的直接领土。
  陇右道的北方,包括治所庭州在内,北庭都护府则没有和河西走廊一样设立州府,而是采取羁縻的方法管理。
  羁縻的方法就是大唐只是在庭州、轮台等几个地方设城,在几个地方驻军保护城池,对生活在北庭的那些小王国,大唐通过册封、朝贡体系来控制这些小国,从而控制这块地区。
  陇右道西边的安西都护府也是同理,大唐只是在安西四镇驻军,还保留了安西诸多的小国,扶持这些小国的亲唐势力,充当这些小国的保护者和仲裁者,从而控制这些地区。
  北庭都护府下设有瀚海、天山、伊吾三军,管辖金满、轮台、蒲类三县,又有十六个羁縻州,这些羁縻州不设州刺史,大唐册封了一群游牧民族头领为可汗,对这些州羁縻统治。
  崔涛上书中,也言明了庭州的北庭都护府的情况,那就是大唐对北庭的统治权威正在瓦解,北庭三军和北疆诸部族的控制力已经降到最低,今年北庭的诸部落不仅没有朝贡,连北庭都护府也抗命好几次了。
  北庭已经在独走的边缘了!
  第一百七十章 带英正统在大唐
  李炎也是大大的头疼。
  曹令忠做了十年的都护府留后,十年内北庭都护换了几波人,走了几波人,有几任都护甚至没有到任,还在路上就完成了镀金升迁回朝了。
  可是曹令忠在北庭做了十年,依然是北庭都护留后,始终不能升任都护。
  若曹令忠是个无能之辈也就算了了,偏偏他还是个文韬武略都不错,爱兵如子的好将领。
  十年坎坷仕途让曹令忠愤懑不已,但是朝廷对待陇右的做法更是让曹令忠寒心。
  自从安禄山叛乱之后,曹令忠这样的栗特族人将领就受到了唐廷的敌视和猜忌。
  安禄山叛乱,唐廷抽调边军进关,当时陇右北部不稳,不少小国主蠢蠢欲动。
  瀚海军要威慑北方的小部族,天山和伊吾二军要防范回鹘人的趁火打劫,所以曹令忠拒绝了朝廷征调,拒绝抽调北庭大军的主力入关。
  不过朝廷连续下了十几封文牒,曹令忠这才让北庭判官岑参,带领三军的偏师入关中。
  曹令忠更是被大唐朝廷视为桀骜不臣,西州高昌城,是朝廷向北庭转运物资的重镇,高昌刺史李琇璋就接到朝廷的命令,克扣北庭的军饷。
  这下子北庭就更加的离心离德,戍边本来就很辛苦,十几年二十年的戍边,却还被朝廷如此对待,北庭都护府的离心倾向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北庭军队在西州劫掠,“自筹”军粮的事情。
  崔涛的上书中说,曹令忠本来是忠于朝廷的,如今北庭都护府的离心离德,和上皇的睿智操作是分不开的。
  但是即使没有朝廷的睿智操作,北庭都护府对中枢离心,也不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