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1200章
  曹昂早有准备,倒也谈不上多失望,正准备说话,刘协又道:“让他到我身边做个童子郎吧。”
  曹昂吃了一惊,抬头看着刘协。
  刘协笑道:“不愿意?”
  “不不不,臣求之不得。”曹昂反应过来,连忙谢恩。“臣只是……不敢想。”
  刘协摆摆手,示意曹昂起身。
  说到底,曹昂还是太厚道,不如曹操狡猾。曹操不是真不管卞夫人母子——就算丁夫人跋扈,又岂能一手遮天,不让曹操照顾自己的儿子——而是知道卞氏母子随驾而行,不会吃亏。
  曹操身为幽燕都护,手握重兵,肩负重任,朝廷怎么可能不照顾他的孩子。
  只是等个机会,卖个人情而已。
  曹昂去年担任阴安令,政绩很出色,年初就被提拔为甘陵相,主持一郡事务。以他这个年龄和履历,这是不折不扣的重用。除了曹昂本人能力之外,也是对曹操的回报。
  但恩惠目前只能给曹彰,不能给曹丕。
  相对于曹丕,他更喜欢卞夫人的另一个儿子——曹植,只是曹植现在还小,没到入学的时候。再过两年,他就安排曹植师从蔡琰,将来接手兰台。
  “甘陵王情况如何?”刘协主动提起了公务。
  曹昂摁下兴奋之情,向刘协汇报公事。
  甘陵即清河,原本的清河王刘蒜卷入谋反,被贬为尉氏侯,又徙桂阳,国除。梁冀改清河为甘陵,梁太后又封安平王子刘理为甘陵王。刘理死,传位于刘忠。
  黄巾之乱时,刘忠被黄巾俘虏,后来又放了。朝廷便有人说刘忠有不臣意,与黄巾勾结。但孝灵帝没有追究,让刘忠复国了。
  刘忠倒也安分,这几年一直没什么动静。坏事不做,好事也不做,混吃等死。
  去年年底,中山王、东海王先后病故,因无嫡子而国除,不少人又重提旧事,建议罢免刘忠的王位,复国为郡。
  刘协没有听。
  虽然他也觉得刘忠这种藩王没什么价值,但天下初定,他又没什么兄弟,连皇子都只有一个,急着对宗室下手,完全没有必要。
  何况先帝的面子,他多少也要留点。
  既然刘忠嗣子为黄巾所杀,没有人继承王位,除国是迟早的事,又何必急在一时。
  “回陛下,甘陵王感激陛下仁慈,日日诵经,为陛下祈福。”
  “诵经?”刘协眉头一皱。“诵什么经?”
  曹昂连忙解释。“浮屠经。”
  刘忠因为与黄巾的瓜葛,曾经有人举报他私藏黄巾的《太平经》。曹昂到任后,特地去王府看过,把刘忠吓得够呛。
  曹昂特意提起此事,就是要向天子说明,刘忠并没有私藏《太平经》,那都是没有根据的谣言。
  刘协眉头皱得更紧。“诵什么浮屠经。有这闲功夫,还不如活动活动身体,别整天宅在王府中,人都快闷出病来了。”
  曹昂不解地看着刘协。
  浮屠经虽然不是什么正经学问,却也是劝人向善,对刘忠这种富贵闲人来说,读浮屠经有什么大碍?
  “甘陵读浮屠经的人多吗?”
  “不算特别多,却也不少。”
  “你回去颁布一道命令。”刘协严肃地说道:“他们自己读读没关系,却不准传道。但凡有以读浮屠经互相串联的,一律抄没家产。”
  “陛下,臣斗胆,敢问为何?”
  “你回去了解一下就知道了。”刘协哼了一声。“这可比清谈还要误事。”
  第九百八十章 文武并用
  说完了甘陵王的事,曹昂又汇报了度田的情况。
  有了邺城不攻自破,张郃等一干人等全部流放海外的例子在前,冀州度田已经不成问题,没人敢正面硬刚。就算实在不愿意和朝廷合作,他们也可以迁到渤海去,行他们想要的德政。
  虽然这样的人不多,倒是从渤海迁出来的百姓不少。
  甘陵与渤海相临,有不少渤海人就迁到了甘陵境内。
  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各种账目要重做,而且要及时更新。也因为这个原因,冀州去年的上计一直拖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各郡只能按照实际情况,自行上报司徒府。
  与渤海相临的几个郡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完成。
  曹昂汇报了最近几个月的户口迁出迁入情况。总的来说,以迁入为主,也有迁出的,只是数量不多,而且现在还有人想迁回来。
  其中就包括崔琰的从弟崔林。
  甘陵崔氏实力一般,总之不如博陵崔氏。他们有一些田宅,却也不算太多。如果迁到渤海,只要能补足土地,损失倒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
  可能是出于这个考量,所以崔林决定举家迁入渤海。
  申请送到曹昂面前的时候,曹昂第一时间就同意了。
  但出乎曹昂意料的是,崔林拿到了迁出的文书,还没迁,又后悔了。找到曹昂说,他不想迁了,还想留在原籍。
  曹昂说到这里时,刘协正在喝水,差点呛着。
  “还有这种事?”刘协放下水杯,用手绢擦了擦嘴。
  “臣也觉得很奇怪,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崔琰的家书起了作用。”
  “原来如此。”刘协恍然。
  崔琰考入讲武堂,如今集中精力研究西域的相关资料,随时准备出征建功。这时候崔林迁入渤海,明着和朝廷较劲,显然不符合他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