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930章
  石韬赞道:“毛君不愧是有理政经验的名士,一语中的。农学的确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有所帮助。我能力有限,能为实现王道尽绵薄之力,便心满意足。至于这根本大道,就劳烦荀君、毛君这样的大才去考虑吧。诚如天子所说,设使君臣一心,四民并力,总能想到解决之道。”
  他举起茶杯。“欢迎二位来到太学,共兴王道。”
  荀谌、毛玠互相看了一眼,有些窘迫地举起杯。
  ——
  在农学堂吃了一顿还算丰盛的午饭,荀谌、毛玠告别了石韬,一起出了门。
  沿着宽敞的街道,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两人慢慢地走着,各自沉默,心情都有些沉重。
  尤其是毛玠。
  他到太学有些天了,也去参观过经学堂,知道经学堂的条件远远赶不上农学堂。听石韬说,工学堂、商学堂的伙食也许不如农学堂,但肯定不会比经学堂差。
  至于条件最好的讲武堂,那就更不用说了。
  讲武堂的学生要习武练兵,伙食更好,是由天子直接安排的。一些家境贫寒,无法自给的士子选择了讲武堂,为的就是那里伙食好。就算进不了讲武堂,他们也会优待选择农学堂、工学堂,而不是经学堂。
  所以,朝廷看似平等,实际上却对经学堂最不重视,将来报考经学堂的学子必然有限,大部分冲着论讲而来的人可能最后都成了讲武堂、农学堂、工学堂、商学堂的学生。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时还真说不清楚。
  但有一点很明显,这么做,有利于缓解太学生为了出仕而奔走权贵之门的无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上。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可能是隐患。
  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工农商这样的术,忽略了道德,会不会重术而轻道,并进而重利轻义,甚至唯利是图?
  毛玠很焦虑。
  “友若,石广元等受诸葛亮、庞统之邀而来,却不关心论讲,或入讲武堂,或入农学堂,会不会是受了诸葛亮、庞统的影响?”
  “的确有这可能。”荀谌说道:“所以我想见一见他们,尤其是诸葛亮。我不反对一些人去学农学工,但过犹不及,太多的士子着意于这些微末之技,只怕是本末倒置。”
  “宜早不宜迟。”毛玠表示赞同。
  “嗯,我明天去讲武堂,看看徐庶,顺便拜访一下虞翻。我在河东时,就听舍弟文若提及此人,说是难得的奇才。他与天子一见,就为心腹,担任了讲武堂祭酒,想必有些道理。听听他说些什么,或许能有所启发。”
  毛玠深以为然。
  他也想去,可是又觉得不太合适,毕竟和荀谌刚认识不久。
  两人回到住处,进门之前,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的说道:“我想去崔季珪那里坐坐,听听他的意见。”
  然后,两人相视而笑。
  荀谌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崔季珪过来,我来做个东道主。”
  毛玠表示赞成。
  荀谌让人去崔琰,自己先回小院,准备茶水点心。唐夫人想得很周到,已经派人送了不少东西过来。看来案上的点心,荀谌不禁想起刚在农学堂吃过的军粮,暗自咂舌。
  这……还怎么打?实力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啊。
  第七百六十一章 亲疏远近
  崔琰很快就来了。
  听荀谌说完拜访石韬的经过,他随即提出一个请求。
  他想和荀谌一起去讲武堂看看。
  他与徐庶比过武,论过道,两人很谈得来。徐庶去讲武堂后,他们就没见过面。他很想看看徐庶为什么会考讲武堂,现在又怎么样了。
  荀谌没敢立刻答应,要先打听一下。
  据说讲武堂与诸堂不同,建在上林苑内,不像太学可以随便出入。
  他和崔琰都有冀州的身份,未必能进得去。必要的时候,可能还要先见一下荀文倩,请她出面安排,请求天子同意。
  崔琰也知趣,没有追着问,转而说起了其他。
  “刚听到一个消息,那个狂生祢衡来长安了,三五日内便到。”
  荀谌满脑门的心思,根本不关心祢衡是谁,漫不经心的应了一声。
  崔琰嘿嘿一笑,提醒道:“友若兄,祢衡是从汉阳来的。”
  荀谌随即明白过来,登时来了精神。
  汉阳与河东是两个特殊的郡,一个由杨修负责,一个由荀彧负责,都是天子寄予厚望的才俊。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推行王道,哪一个做得更好,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族,更关系到将来推广天下的王道模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祢衡从汉阳赶到长安,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你听谁说的?”
  “孔融。他收到了祢衡的书信,说祢衡到汉阳半年,脱胎换骨,大有进益,来长安后必然一鸣惊人。”
  “且——”荀谌不屑一顾。
  毛玠也含笑不语。
  他们都与孔融有过近距离接触,知道孔融常常言过于实。祢衡与孔融一起来长安,孔融夸祢衡是意料之中的事,只不过不能当真。
  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祢衡是什么东西,一介狂生而已,能和楚庄王相提并论?就算他天资过人,去汉阳也不过几个月而已,能有什么收获,以至于脱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