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483章
  但他不想做一个纯粹的武人。
  “陛下,臣以为,鲜卑不过是疥癣之患,关东不安才是天下之忧。陛下宜移驾河东,俯瞰洛阳,早日迁回旧都,重整朝政……”
  刘协眼皮一挑。“你是说袁氏兄弟么?”
  臧洪语噎。天子说话太直接了,他很不适应。
  “朕倒是觉得,他们才是疥癣之疾,虽说不致命,却总是让你不得安生。所以朕觉得,与其隔靴搔痒,不如让他们烂到底,让世人看看他们的真面目。”
  刘协翻身上马。“你回雁门看看,曾经的雁门郡如今还剩下几个县,再想想鲜卑是不是疥癣之患。令尊兵败不过二十年,你就忘得这么干净,说实话,朕很意外。”
  说完,刘协拨转马头,轻驰而去。
  马云禄也跟着上了马,追赶天子去了。没有与臧洪告别,甚至没看他一眼。
  手里提着鱼,身上的衣衫湿了一半的吕小环一头雾水,一边策马赶上,一边问马云禄道:“姊姊,这是谁啊?”
  “自以为是的关东人。”马云禄的声音远远的传来,消散在风中。
  臧洪面红耳赤。
  他很想扭头就走,反正他还没有领印绶,不算正式上任。但天子的话在他心中回荡,一次次的撞击着他的尊严,直到将他的引以为傲的信念撞得支离破碎。
  思前想后,臧洪决定去见一见荀攸。
  臧洪见到荀攸时,荀攸正在河边游泳。
  看着荀攸赤着身体,仅着一条牛鼻裈,挥动手臂,在清流的河水中劈波斩浪,臧洪的信念终于分崩离析,碎了一地。
  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子身边没有一个正经人,连荀攸都变得让人不敢直视。
  看到臧洪,荀攸游回岸边,有随从赶上去,送上一件轻便的大氅。
  荀攸走到臧洪面前,一看臧洪那纠结如便秘般的脸色,便忍不住笑了。“子源初来乍到,不太适应这北疆的蛮夷之风吧?”
  “原来你还知道这是蛮夷之风?”臧洪忍不住嘲讽道。
  “以后你就明白了,和蛮夷打交道,坐而论道是不行的。要打败蛮夷,教化蛮夷,就要有一副比蛮夷更强壮的身体。”
  “你是说以力服人?”
  “是的,以力服人,以德教化。”荀攸从容说道:“你来得正好,天子就等你呢。见过你之后,他就要起程西行了。”
  “天子……等我?”
  “张辽、高顺都是天子熟悉的将领,他很放心,唯独没见过你,不知道你能否胜任雁门太守的重任,所以想亲眼见一见你。你远来辛苦,先休息一下,我尽快找机会……”
  “公达,我……我见过天子了。”
  “见过了?”荀攸再次打量了臧洪两眼,有点明白了。“不太顺利?”
  臧洪窘迫地点点头,把与天子见面的经过说了一遍。
  荀攸沉吟片刻,又道:“你怎么打算?是接受任命,还是另有打算?”
  臧洪听出了荀攸的意思。“我倒是有意,只怕天子对我不满意。”
  荀攸笑了。“的确不太满意,但还不至于罢免你,总是要给你一个机会证明自己。子源,作为故交,我有必要提醒你,雁门太守不易做,尤其是与鲜卑人野战,仅仅能守城是远远不够的。”
  臧洪再次涨红了脸,但他却无法反驳。
  他的父亲臧旻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在扬州平叛时屡立战功,到了草原上却一败涂地。
  见臧洪犹豫,荀攸劝道:“子源,我知道你不是知难而退的人,试试吧。这样的机会不多得,也让天下人看看,关东不仅出相,也能出将,只是在刑德之间更重德而已。”
  臧洪怦然心动。
  愿不愿意为将,和能不能为将,这是两个概念。
  面对关西人的不屑,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一个名将,而且是一个允文允武的名将、儒将。
  高诱那样的书生除了咬文嚼字,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
  应荀攸之请,刘协吃午饭时,再次召见了臧洪。
  新入职的散骑侍郎曹昂正好当值,站在一旁,看向臧洪的眼神有些不安。
  臧洪则从头至尾没看曹昂一眼,全当他不存在。
  “雁门最近户口增多,蛮夷是大多数,管理起来会很复杂,仅靠德行是远远不够的。”刘协一边喝着鱼汤,一边说道:“朕不给你具体的安排,你自己思量着办,以德以刑都可以,朕只看结果。公达是监军,你们可以商量。关东、关西,口舌之争大可不必,拿实际政绩说话。”
  “唯。”臧洪虽然很不喜欢天子说话的语气,却还是躬身领命。
  要想发表意见,先要有成绩。他初来乍到,没有实际成绩,说得再好听也没人理他。
  荀攸已经说得很清楚,张辽、高顺都是有战功在身的将领。比起他守东武阳的战绩,张辽、高顺与鲜卑人野战的成绩无疑更有说服力。
  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辱得失,更关系到关东人在朝堂上的话语权。
  虽然如此,臧洪有句话还是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臣冒昧,敢死问陛下,是否欲以《孟子》与五经并列?”
  刘协咂着鱼骨,瞅了臧洪一眼。“令尊是名将,你想必从小读过兵书?”
  “略知一二。”
  “守东武阳时,你是依照哪部兵书里的哪一句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