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281章
  “理当如是。只不过郡太守姑息,各县也无力清查,具体数字无从知晓。”
  话一出口,杨修就后悔了,生生将后面的话咽了回去,埋头喝粥。
  刘协瞅了他一眼。“怎么不说了?”
  “臣说完了。”杨修一本正经地说道,放下碗,咧嘴一笑,只是笑得有些不自然。
  刘协放下了筷子,取过一旁的布巾,擦了擦嘴。
  “说完了就走吧,朕还有事。”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与时俱进
  杨修怏怏地出了门,和蔡琰迎面相遇。
  “怎么了?”蔡琰放慢脚步,低声问道。
  听了杨修新作的诗后,天子的情绪很不错,不仅和杨修说了半天话,还留杨修一起晚膳。
  杨修怎么这副表情,是因为晚餐太简单吗?
  杨修摊摊手,一脸无奈,拱拱手,转身走了。
  蔡琰心中疑惑,却不好多问。
  杨修就这脾气,最近已经沉稳不少了,只是离真正的大臣还有很远的距离。
  进了中庭,刘协正在院中散步,看到蔡琰抱着一卷书进来,一边示意她放在案上,一边说道:“今天要读什么书?”
  “《太史公书》的《儒林列传》。”
  刘协心中一动。
  昨天读的是《东观汉记》的《党锢列传》,今天读《太史公书》的《儒林列传》,蔡琰这是有计划的让他了解儒家在本朝的历史啊。
  “看来以后要给你配几个侍卫才行。”
  蔡琰莞尔一笑。“多谢陛下,臣受之有愧。儒门思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臣不过是际遇好,站在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而已。”
  “儒门思变?”刘协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陛下不会以为如今的儒门还是孔孟时的儒门吧?”
  刘协愣了片刻,哑然失笑。
  说起来也是,诸子百家,最善变的就是儒家。
  诸子号称百家,但影响力大的无非儒墨道法以及阴阳、神仙几类。
  墨家到汉代就式微了。
  道家研究的人也很少,又固守黄老,汉武帝以后就基本没什么革新。
  法家则一直没能形成系统的学问。
  秦亡以后,法家就沦为操作层面的技术,不再称为一门学问。即使是以律学传家,比如扶风杜氏、颍川郭氏,也是研究具体的律令,很少研究《商君书》这样的法家经典。
  真正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就是儒家。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事实就是如此。
  至少在汉唐时,儒家还是紧跟时代的。
  只是路越走越偏,经常自己绊倒自己。
  但儒家每次被绊倒,总能再爬起来。从汉唐经学,到宋明理学,最后还衍生出心学、朴学这种严重对立,互相看不起的新学。
  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人推崇新儒书。
  与时俱进,非儒家莫属。
  “昨天的《党锢列传》是原本吗?”
  蔡琰低下了头。“是否为原本,臣不敢说。这是臣从兰台收藏的典籍中找到的。后面是臣所附的跋语,大多是臣当年随先父流落江湖时的见闻。一并记上,供后世评说。”
  “原来如此。”刘协点点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非大智大勇者不敢为。”
  蔡琰有些慌乱地连连摇手。“陛下谬赞,臣不敢当,不敢当。”
  刘协笑而不语,出了一会儿神,叹息道:“勇者怯,无知者无畏。”
  ——
  杨修回到军营,见杨彪坐在帐中独饮,不禁一怔。
  杨彪被罢免了太尉,却还是九卿之一的大鸿胪,此刻应该住在大鸿胪寺的官署时才对,怎么会到他这儿来。
  安邑逼仄,他没有自己的住处,只能住在城外的军营里。
  “父亲何时来的?”
  “晚餐前。”杨彪拈起一粒盐豆,扔进嘴里,嚼得咯嘣响。“天子赐食了?”
  杨修点点头。想起天子那近乎寒酸的晚饭,他就想哭。
  “不好吃?”杨彪斜眼看了过来。
  杨修刚想点头,看了一眼杨彪跃跃欲试的手,又生生咽了回去。
  “天子都吃得,我自然也吃得。”
  杨彪嗯了一声,又拈起一粒豆。“说说你截留猗氏、解县粮赋的事。”
  杨修一声叹息。看到杨彪,他就知道不会有好事,肯定是来兴师问罪的。
  他随杨定率部赶往猗氏、解县,催讨粮赋,得手之后,先把二十名教师的俸禄发了两个月。
  他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那些教师除了俸禄,没有其他的收入。新年将至,就算天子有赏赐,到他们手里也非常有限。他们也不是一个人,每个人身后都有妻儿,等着他们的俸禄糊口。
  为了保证他们的积极性,杨修只能擅作主张。
  如果将这些钱粮交到大司农或者少府手中,统一发放,估计每人最多发半个月的,熬不到明年正月结束。
  听杨修说完,杨彪问了一句:“天子可曾问起?”
  “臣还在路上就写了请罪奏疏。天子制可,说下不为例,没说其他的。”
  杨彪眨眨了眼睛。“德祖,你说天子重教化,有何用意?”
  杨修脱口而出。“还能有何用意,无非是聚人心,提振士气。使所有的将士都受圣人之教,知荣辱,做一个真正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