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汉道天下 > 第227章
  君臣二人聊了一阵,杨修施礼告辞。
  刘协没有立刻回营,独自一人,看了一会夕阳。
  晚霞满天,明天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相比于一个月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他现在最大的改变或许就是相信太阳即使落下,明天也会照常升起,哪怕黑夜再漫长。
  即使真如赵温所说,要用三十年开太平,他也等得。
  三十年之后,他才四十五。
  可是三十年之后,不仅袁绍挂了,曹操也挂了,如今那些割据州郡、野心勃勃的诸侯基本都挂了。
  年轻,就是他最大的本钱。
  坚持就是胜利。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第一百八十四章 喜出望外
  河内怀县,太守府。
  董昭双手拢在袖中,站在廊下,沉默不语。
  董访站在一旁,脸色憔悴。即使刚刚洗漱过,还是掩不住满面风尘和悲伤。
  “兄长,你倒是出个主意啊。”
  董昭缓缓转过头。“我能奈何?替张邈报仇吗?公义,张邈已经死了,曹操却刚刚被朝廷拜为兖州牧,这仇没法报。”
  董访又气又急。“袁曹一体,朝廷为何要拜曹操为兖州牧?如此岂不是将兖州拱手交给袁绍?”
  董昭瞥了董访一眼,“嗤”地笑了一声。
  “夏虫不可语冰。”
  董访狐疑地看向董昭。“兄长,难不成朝廷此举另有用意?”
  董昭转身,缓步回到堂上,又招呼董访入座。“你以为曹操杀张邈是奉袁绍之命?”
  “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董昭冷笑道:“袁绍之前的确命令曹操杀张邈,但那是三年前的事了。曹操如今杀张邈,又屠其族,是因为张邈与吕布合谋,断了曹操后路。”
  “曹操是报私仇?”
  “是的。至于以后会不会将责任推到袁绍身上,那就不好说了。”董昭嘴角轻挑。“朝廷拜曹操为兖州牧,正是看出袁曹貌合而心离,不可久安,故以曹操为鹰犬,守东方门户。”
  董访若有所思。“原来如此,倒是我疏忽了,一直以为曹操唯袁绍之命是从。”
  他想了片刻,又道:“虽说如此,曹操刚刚收复兖州,所部又多有袁绍之兵,岂敢与袁绍决裂?”
  “虽不至于决裂,但有了朝廷的诏书,曹操就可以从容经营兖州。且袁绍为公孙瓒所困,一时也无力争夺兖州。郭图西行见驾,正是袁绍心虚,欲与朝廷媾和,以免腹背受敌。”
  董昭冷笑一声:“只可惜郭图狂妄自大,不解袁绍之困,反而去追钟繇,怕是要误事。”
  董访已经听说了郭图经过河内,却又转道去追钟繇的事,对董昭的评价不太认同。“兄长,郭图也是颍川名士,智谋出众。他去追钟繇,或许正是担心钟繇占据上党,威胁邺城。”
  “朝廷或许的确有此意,但郭图就算追上了钟繇,又能如何?袁绍为黑山军所阻,暂时无法深入上党。对袁绍而言,与朝廷媾和才是解决之道。争夺上党则是摆明了与朝廷为敌,失了大义,如何能解袁绍四面受敌之困?舍本求末,郭图何其愚蠢。”
  董访总算听懂了董昭的意思,张了张嘴巴,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门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侍从奔了进来,三步并作两步,赶到阶下。
  “董君,有诏书到。”
  “诏书?”董昭眉心微蹙。“奉义将军已经去了河东,没人接诏啊。”他随即又道:“不对啊,依日程计算,奉义将军应该已经见驾了才对,何必诏书?”
  “不,诏书是给董君你的。”侍从喜形于色。“董君,一定是奉义将军向天子推荐了你,天子下诏赏赐董君的功劳。”
  董昭与董访交换了一个眼神,也笑了。
  这倒是有可能。
  当初曹操派使者西行时,曾被张杨所阻,是董昭劝张杨放行,并上书表荐曹操。如今张杨到了驾前,谈及此事,天子下诏赏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公义,你猜天子会有何等赏赐?”董昭起身,一边整理衣冠,准备接诏,一边笑道。
  自从离开袁绍之后,他在河内等了这么久,就是为了寻找新的出路。
  如今出路终于来了。
  “当为天子近臣。”董访也心情大好。“以兄长才华,假以时日,二千石可期。”
  “哈哈……”董昭大笑。
  兄弟二人出了偏院,来到正堂,天子使者已经在堂上等候。
  董昭上前行礼,使者含笑致意。
  董昭拜伏在地。
  使者清了清嗓子,展开诏书宣读。
  “故柏人令董昭,天性忠能。才堪理乱,智能除奸。诏拜河内太守,安土抚民,以慰朕意。”
  董昭微怔,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只是眼角抽搐了两下。他谢了恩,接过诏书,又看了一遍,这才确信自己没听错。
  天子拜他为河内太守。
  这个结果出乎他的意料。
  他连天子的面都没见过,仅凭张杨的推荐,天子就拜他为河内太守。
  这是对张杨的信任,还是对他的器重?
  又或者兼而有之?
  不管怎么说,这都让他喜出望外。
  董访同样喜出望外,但他不是当事人,比董昭要冷静得多。见董昭出神,连忙提醒董昭,同时命人准备酒宴,款待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