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曹操喊我去盗墓 > 第192章
  ……
  做完了这些,吴良继续在牍室内查看。
  将那些没有必要刻意保护的竹简与木牍排除之后,吴良来到了一个存放《论语·知道》的案牍前面。
  这套书籍在后世也是属于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发现来着。
  据说在2017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已经完成了对它的扫描,并准备对上面的文字进行释读。
  不过直到吴良穿越之前,相关的释读内容也还并未公开,也不知道最终会是一个什么进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竹简应为泡在水中,就算完全隔绝了空气能够长久保存,等到后世发掘的时候,肯定也不可能完整保留,这才是释读最大的难点。
  所以,盗走还是不盗走,这就成了吴良最纠结的问题。
  如果他不将其盗走,这些东西留到后世肯定也不完整。
  如果盗走,后世考古发掘时就没得发现了。
  不过他却可以用另外一种更长久的方式进行保存,或许有可能将完整的《知道·论语》呈现给后世。
  要不还是搬吧!
  吴良最终还是做了这样一个决定,至于后世考古发掘时是否还能够发现这套竹简,其实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上面的内容是否能够传承下去。
  反正他的穿越,已经改变了部分东汉末年的历史,并且改变了一些三国历史名人的经历,现在还去在意后世那群考古学家与考古机构的发掘经历,未免就显得太杞人忧天了……
  做了这个决定。
  吴良在牍室内已经无法再找到更多的东西,终于重新回到门口。
  将最开始发现的《筑墓记》拿起来认真研读。
  这《筑墓记》记载的便是海昏侯墓建造的全部过程。
  这座陵墓从公元前68年刘贺被封为海昏侯赶到豫章郡时便开始筹建,历时短暂的6年修建,于公元前62年完工。
  也是同年刘贺便忽然一病不起,不久病逝,年仅三十三岁。
  而根据《筑墓记》记载,在这座海昏侯墓筹建的过程中,随刘贺一同南下来到豫章郡的一名叫做“廉石”的方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论是陵墓选址,还是修建时的筹备与指挥工作,甚至是刘贺下葬礼仪都由他一人全权负责。
  除此之外,这个叫做“廉石”的方士还是一位炼丹爱好者,经常为刘贺炼制一些“延年益寿”的仙丹。
  刘贺极其信任廉石。
  而廉石最后也尽了忠。
  在刘贺下葬时,他痛哭流涕悲痛欲绝,坚持要为刘贺殉葬。
  众人于心不忍,他竟在封墓之前主动跑进陵墓之中守在刘贺棺前不肯出来。
  最终众人劝不动他怕耽误了吉时,又没有人下手杀他,便只好将他活着封在了这座墓中……
  第一百三十九章 黑色潮水
  是的,他们就这么将一个大活人封在了墓中!
  这可真算是一件奇事了。
  需知哪怕是奴隶制社会时使用活人殉葬也是有条件的,要么将活人束缚起来活埋,最起码也要装进钉死的棺材或牢笼当中,又或者干脆就先将人杀死之后再进行殉葬。
  像这种直接将一个能够自由行动的大活人封入墓穴的事。
  实在是太少见了。
  毕竟人在求生欲的趋势下很容易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保不齐便会从陵墓内部破坏陵墓的殉葬品,甚至是损坏墓主人的遗体,这种“内贼”就算再厉害的防盗措施也防不住,谁能放心的下?
  所以……
  难道是刘贺的家人觉得这个叫做“廉石”的方士对刘贺的衷心天地可鉴,并且已经全然没了求生欲,再加上陵墓的筹建工作本就是廉石一手操办,防谁也用不着防他,因此才放心就这样将他封入了墓中?
  总觉得这个决定还是太草率了,真心搞不懂那些人当时的想法。
  除此之外。
  这《筑墓记》绝对是封墓之前便放入墓中的,即是说有机会篡改《筑墓记》的人便只有这个叫做“廉石”的方士。
  而吴良并没有在这上面看到任何修改的痕迹。
  需知修改竹简上的内容并不容易,那可是需要用刀先将最上面的一层墨迹全部刮掉重新去写的,这必然会在竹片上留下一些刮痕,如此一来,这些竹简便不可能保持光滑均匀,所以修改过的可能性极小。
  “这……”
  吴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此事有待考证。
  最起码得在陵墓中找到一具没有殓入棺木的尸体,而从入墓到现在,他们还一具尸体都没有发现。
  至于“廉石”是否还有可能活着。
  吴良觉得这种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毕竟距离刘贺下葬到现在已经过了两百多近三百年,按照常理来讲,就算是寿命再长的人也不可能活到这个时候。
  “公子,可是发现了什么问题?”
  见吴良看着《筑墓记》眉头微微皱起,于吉刻意与白菁菁保持着距离,绕了个远来到吴良身边问道。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墓中似乎还殉葬过活人。”
  吴良回头说道。
  他依然觉得这个叫“廉石”的方式有问题,衷心的过头了,而且真要愿意为主子殉葬,直接自杀不好么,为什么要选择活葬这种痛苦万倍的方式?
  何况,这陵墓还是他一手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