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678章
  独孤信当然知道西城县,城小难守,这才交代了杨忠这项任务,务求北齐军队来到南郑城下的时候,已经是人困马乏,方便他寻找战机。
  斛律光看着舆图上标明的那些个烽堡、城戍,也为之头疼。
  若单是围困,这么多烽堡,必然分散大量兵力,若放任不管,粮道又会受到威胁,还真就必须将他们尽数拔掉。
  斛律光命先锋大将宋子仙派人挑衅,试图引蛇出洞,对方也死守不出,使他只剩了强攻的手段。
  但一个个打过去,那得打到什么时候,军议上,斛律光一拳砸在桌案上,咬牙道:
  “先在堡外招降,若负隅顽抗,攻破以后,守军不留活口,带上他们的尸首在下一处烽堡外垒京观!”
  帅帐之中,一众都督们纷纷应命,天子真要怪罪,也有斛律光顶着,他们只是奉命而行。
  所谓京观,并非道观寺庙,而是聚集敌尸堆积而成的高冢。
  不要俘虏这种事,自高欢建义以来,就没出现过,尤其是高澄掌权,跟南梁搞人口买卖,狠赚了好几笔。
  可斛律光性格刚正急躁,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不将那些烽堡的守军吓破胆,真一路打到南郑城下,消耗时间力气不说,将士伤亡也不会少。
  按理说,为帅者最忌急躁,但这般性格的斛律光在原时空中与北周接战二十年,经大小百余战,几无败绩。
  究其缘由,并不只是斛律光懂兵法,有谋略,更是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得部众拥护,为他效死力。
  第四百三十三章 栽赃
  斛律光有自己的御众心得,征战在外,全军营寨没有扎好,哪怕帅帐已经安置妥当,他也绝不入帐休息,将士们的饭菜没有煮好,他也绝不动筷子。
  伤兵营是斛律光经常出入的地方,虽然做不到吴起吸脓的地步,但也会慰问伤员。
  每逢战后,他都会亲自吊唁死难的将士,二十年来,高澄赏赐斛律光许多财物,但他统统分赐给死难将士的家属。
  要是换个人干这种事,以小高王的疑心病,保准要怀疑对方邀买人心,意欲何为。
  但斛律光与他相知相识二十年,高澄也清楚斛律光这人是真的不爱财,少有私心,至少这么多年就没看到过他有家私、隐财。
  这一点与高澄吝啬且好色的表兄段韶形成了鲜明对比。
  斛律光虽然性格急躁,却也有谨慎的一面,他总要亲自巡营查哨才能放下心来。
  这也许是高欢第一次西征时,被西魏将领达奚武领了两名骑士混进大营,将贺六浑的底裤都给看穿的教训太过深刻。
  四月十六,斛律光正身穿一身铠甲亲自巡营,有哨骑快马回报,先锋大将宋子仙连拔三处据点,屠尽堡中守军,已将尸首带上启程,去往西魏守军的另一个据点。
  斛律光闻言暗自点头,就这样打,只要杀得人足够多,用尸首垒的京观足够高,总能使后面的守军胆寒。
  “这宋子仙着实是员猛将。”
  斛律光回头对随他一起巡营的大都督独孤永业赞道。
  独孤永业笑道:
  “若非如此,将军也不会以他为先锋。”
  斛律光派遣宋子仙为先锋,当然不是存心要消耗侯景麾下的军事力量,实际上受高澄态度的影响,高澄的这些个心腹早就接纳了侯景。
  再怎么说,侯景也是怀朔出身,是高欢未发迹前的旧友,跟高澄的矛盾也只是轻视初出茅庐的小高王,在平定三荆的时候听宣不听调,算不得深仇大恨。
  而是宋子仙确实有本事,否则侯景也不会放心将部队交给他来统率。
  坐镇西城县的杨忠得知北齐军队在攻破据点以后,不管守军是不是出自北镇鲜卑,统统不要俘虏,不禁暗骂斛律光不讲规矩。
  犹记得当年高欢兵败沙苑,丞相宇文泰俘虏大批东魏将士,自己养不起这些人,又因他们北镇鲜卑的出身,只得尽数放还。
  杨忠当然也知道那是十四年前的事了。
  自贺拔岳夺取关西以来,双方对立近二十年,两方鲜卑将士同出自北疆六镇,一起在河北举事的那点情谊,至今也剩不了多少。
  同时将士之中老一代人渐渐淡出,以及高澄陆续补充汉军战兵,也是斛律光敢于不要俘虏的原因。
  如今犯愁的成了杨忠,他清楚随着被屠戮的据点越来越多,死亡的恐惧终将战胜一切。
  至四月十八日,北齐各部轮番上阵,累计攻破九个傍险而筑的西魏据点。
  宋子仙麾下多有伤亡,疲惫不堪,只能采取各部车轮战的形式。
  当齐军在第十个据点外垒出尸山后,仅仅只是派遣一名骑卒在据点外喊话,堡内愿降的一方,与坚守之人便爆发内斗,最终大门缓缓而开,向齐军投降。
  杨忠心知,有一就有二,但最终让他下定决心收缩兵力的是斛律光后续驱使西魏降卒进攻据点,只有打破一个据点,俘虏才能被撤到后方看押。
  斛律光打仗不惧将士死伤,能狠得下心,却也爱惜士卒,于是便有了这么个主意。
  他也不管俘虏是否真的卖命去攻,哪怕只是消耗守军的箭矢,石料,也是值得的。
  斛律光亲自领队督战,对待自己麾下将士,斛律光很少杀人立威,多以棍棒责罚,但对于畏缩不前的俘虏,杀起来毫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