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其他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1107章
  一个国家,一个家庭,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中国古代的监国基本上是指太子监国,“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
  当然也有宗室监国或者大臣监国的情况,比如明朝英宗土木堡之变前让弟弟监国,宣德时期宣宗巡边就让重臣张信留守北京,不过比较常见的还是太子监国。
  三国曹操西征马超,世子曹丕监国,孙权办理迁都建业之事,太子孙登监国武昌,李渊死的时候李世民居丧让太子李承乾监国,朱棣北征让朱高炽监国,康熙皇帝出征准葛尔由皇太子胤礽监国摄政……
  这本来不该是问题,但恰恰成了问题。
  其一,皇帝本身没有骨肉兄弟,也就是说,目前的大燕,暂时还没有宗室亲王。
  其二,太子王翰年纪幼小,几岁的孩子监国,真就成了笑话。
  而一旦让太子监国,就会在明暗两个层面形成波澜。
  太子年幼势必要由皇后垂帘扶持,后党有滋生和崛起的可能。何况后党中,还有韩庭这位六部尚书,后补阁相在。
  这无形中会助长和推动后党的形成。
  以李纲、宗泽、吴敏三人为首,以郭志舜和韩庭等人为另一派,双方因为监国之事起了争执。
  这才来找皇帝裁夺。
  原本王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李纲徐徐道来,又听两派人争执不休,王霖这才突然觉得事情有些棘手。
  他不是不信任韩嫣和韩家。
  但这与信任不信任无关。
  只要韩家因为太子监国,皇后幕后垂帘形成既定事实,韩家的权势会得到无限膨胀。
  而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令人痴迷的东西,足以改变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本性。
  但若是不让太子监国,负面影响也不小,这无疑会极大伤害皇后韩嫣。
  会让帝后之间因此生出嫌隙来。
  王霖一时头大如斗,他沉吟良久,才缓缓苦笑道:“诸位爱卿,能否容朕再权衡一两日如何?”
  李纲等人也知道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也都默然施礼,拜别皇帝出宫。
  待众人走后,王霖扭头望向了从内室转出的孔琳道:“琳儿,你也听到了,你觉得朕应该如何做?”
  孔琳躬身一福:“陛下,臣妾不敢妄言。”
  “这有什么这是你我夫妻间的闲话,你但说无妨,朕不怪你,而且在朕这里说的话,不会传出去,你不必担心。”王霖挥挥手,向上官清扫了一眼。
  上官清心领神会,忙率诸女官宫女退走。
  孔琳迟疑片刻才道:“陛下,以古制和大燕礼制,应当以太子监国。但内阁大人们担心的也不是没有来由,有些事对于旁人来说可能不是事,但关乎皇权,关乎陛下,就成了大事。
  臣妾觉得,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已经根深蒂固,皇后娘娘端宁大方,心胸开阔,应该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所以,陛下何不去问问皇后娘娘?”
  王霖眼前一亮,忍不住拍案大笑道:“我家琳儿果然聪慧,读书多就是管用,看问题与旁人不同。”
  其实孔琳的话没有明说。
  只是暗示皇帝去征求皇后的意见,若皇后是聪明人,就会主动请辞,以太子年幼为由,拒绝监国。
  ……
  福宁宫。
  燕青之妻李岚,匆匆进入宫苑,拜谒皇后。
  当时其余诸女中的大多数人,如慕容婉儿,赵福金,潘金莲,李师师,张贞娘等女也都在座。
  与李岚一起来的还有女官上官清。
  李岚是宫里的常客,李岚来韩嫣并不奇怪,但女官上官清是皇帝身边的人,一般情况下是不到福宁宫来的。
  韩嫣忍不住笑道:“上官女官何以到本宫这边?你可是稀客。”
  上官清面色微红,施礼道:“皇后娘娘,臣来给娘娘请安。”
  韩嫣情知有事,便笑着又道:“陛下还在御书房吗?”
  上官清想起皇帝交给自己的特殊任务,只得硬着头皮笑道:“回娘娘的话,陛下方才与李纲等各阁相及六部主官议事,有些头痛,就让臣来给皇后娘娘说一声,午膳就不来皇后娘娘这边用了。”
  韩嫣惊讶道:“陛下因何事烦恼?”
  上官清轻道:“因为监国之事。”
  上官清是点到为止,再次施礼退走。剩下的话自然由李岚去说。
  不需要她置喙了。
  李岚的话让韩嫣和诸女都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之中。
  诸女更是不会轻易开口发表意见,这可是涉及到皇后和太子体面的大事,非常敏感。
  李岚面色尴尬,她本不愿意来捅破这层窗户纸,但皇帝口谕,她不得不来。
  第652章 监国风云(5)
  韩嫣何等聪慧,哪里还不知李岚与上官清此来,是皇帝授意。
  而皇帝既然安排人来试探她的心意,那就只能说明,在皇帝本心里,也是怀有外戚尤其是后党韩家坐大不掉的担心的。
  虽然皇帝从未提及过此事。
  也虽然皇后韩嫣已经做到了后宫不干政的典范,在这方面,谨小慎微,从不踩踏红线。
  而且,为了防止朝野上下的非议,韩嫣也不断传书韩家,让祖父母严格管束韩家子弟,绝不可打着皇后的名头,在外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