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其他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1101章
  古北口的军报一日一报,但果然不出皇帝所料,没有多久,北安州的兵马异动便销声匿迹,金兵大举北撤,一切都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转眼间就是大燕复兴三年的夏初。
  在此期间,朱涟诞下一女,李清照和朱淑真也即将临产。
  皇帝的后宫安乐祥和,朝政也早已走上了正轨,皇帝逐步实现了当甩手大爷的目标,他乾纲独断,废除了朝会例制,不再举行日常性的朝会,而是改为一月一大朝会,每半月一次小朝会。
  小朝会上,皇帝只与内阁及六部和各大衙门主官议事。
  正在皇帝安心享受幸福生活的当口,一个噩耗从海外传来。
  晁盖奉皇命率大军进攻东瀛本岛,遭遇了东瀛人的强烈反抗。
  在与东瀛人的作战中受伤感染,最终不治身亡。
  晁盖之死,海外军团军心大乱,由此溃败,不得不退守九州岛基地休整待援。
  晁盖与梁山诸人辛辛苦苦开拓血战出来的海外大好局面几乎要毁于一旦。
  野心勃勃的东瀛人打了胜仗之后,野心暴涨,不但要收复九州本岛,还要进攻高丽和琉球群岛,建立一个大东瀛帝国。
  这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了。
  王霖面色沉痛,深望着脸色同样悲伤披星戴月前来报信的神行太保戴宗,沉声道:“戴宗,海外还余下多少人马?”
  戴宗沉吟道:“刨除那些乱七八糟的海盗流民,大军约莫还有五万余人。”
  王霖倒抽了一口冷气:“伤亡竟这般惨重吗?”
  当时晁盖引军出海时号称十万大军,虽然有些虚,但七八万人还是有的。
  这其中还有王霖从西军中抽调的两千多军官精锐。
  “回陛下,我等轻敌了,导致功败垂成,晁大哥身死,实在是有愧于陛下……”戴宗痛心疾首,垂首大哭。
  晁盖率大军由九州岛登陆大举进攻东瀛本岛,一开始战事顺利,可以说是望风披靡,一直打到了东瀛人的都城平安京之野。
  东瀛权贵皇室放弃平安京逃之夭夭。
  大军兴高采烈,晁盖更是在平安京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准备翌日便开进平安京,然后再向朝廷报捷。
  但谁能想到,东瀛人居然纠集了两支数万人的军马,其中不乏刀术高明的刀客充斥,从左右两路趁夜进行反攻,醉酒后的晁盖不慎中了乱箭,大军溃败而下,伤亡巨大。
  王霖沉默了片刻,叹息道:“晁大哥以身殉国,朕心甚痛。来人,传旨,追封晁盖为镇海王,谥忠勇。晁盖虽死,其爵位由子嗣承继,世袭罔替。
  晁盖以下,凡战死在东瀛将士,皆按功封赏。”
  上官清自去传旨,其实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如何善后。
  海外军团目前暂且由阮氏三兄弟统率,但这三兄弟明显不是领军之才,要指望阮氏兄弟率军继续反攻东瀛,或者说是抵御东瀛人的反攻,后果可想而知。
  要是撤离海外军团,晁盖这些年在海外奋斗血战的成果就会化为泡影。
  而东瀛人则会顺势取琉球,再攻高丽,直接成为大燕沿海的巨大隐患。
  对于东瀛人的野心,没有人比王霖更清楚了。
  王霖沉吟着,扭头望向静静站在堂下的燕青和岳飞,“小乙,鹏举,你们意下如何?”
  燕青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当择良将率一支我军主力出海增援海外,至少要守住九州和琉球,同时兼顾高丽,不能让我大燕在海外的子民被东瀛人屠戮!”
  岳飞也出班道:“陛下,学生愿意领军出征海外,为陛下分忧!”
  王霖摇头苦笑道:“鹏举不可轻动,金人始终是我大燕的心腹大患,对金作战,朕还是要指望鹏举与诸将勠力同心,共御外敌。”
  燕青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皇帝对于海外的重视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国内,海外撤兵绝无可能,所以就只有增兵的一条道。
  但派谁去取代晁盖,还真是一个问题。
  常理来说,从晁盖的部下择其能者代之是最好的办法,但梁山诸将冲锋陷阵还可,运筹帷幄差得远。
  而从朝中选人,还要能压得住阵脚才行,这意味着普通军将不合适。
  要知道海外军团中多是桀骜不驯之辈,还有不少海盗流民,普通武将难以胜任。
  燕青心念电闪,拱手再道:“陛下,臣举荐韩良臣。”
  韩世忠战功彪炳,在民间威望甚高,又得皇帝信重,韩世忠去海外,统御海外军团应是得力人选。
  岳飞也拱手道:“学生附议!韩良臣通晓兵法,骁勇无敌,堪为海外主帅。”
  韩世忠吗?王霖沉吟起来,韩世忠倒是合适人选,但……他还是有些不太放心,梁山诸人过去是江湖之人,又长期在海外,韩世忠去海外能力是够了,但影响力还不足,不足以压服海外诸将。
  旁人不说,派韩世忠去,阮氏三雄及李俊张横这些人能服吗?
  万一再起内卷,海外军团就彻底毁了。
  第647章 亲征东瀛(2)
  王霖轻轻摇头:“良臣统兵之能毋庸置疑,但海外诸将以梁山诸人为主,韩良臣威望不足以慑服诸将,朕以为不妥。”
  王霖说着,突然想起一个人来。
  玉麒麟卢俊义。
  卢俊义现为一方主将,坐镇蓟州,也是协助岳飞抵御金人的大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