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其他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831章
  管亥,你回去告诉敦必乃以及其他蒙古各部,朕将以合不勒等数十首级,在吴川以南设京观一座。蒙古胆敢犯我大燕国土半步,朕定征伐漠北,马踏不儿罕山,将尔等东胡人的后裔全部斩草除根,亡族灭种!
  至于汝,朕可册封汝为漠北防御使,大燕男爵,世袭罔替。”
  第488章 朕以一战,为后世开太平!
  行宫。
  秋风萧瑟,已至秋末。
  各国使臣齐上万表,为大燕皇帝王霖尊号为天可汗。
  天可汗是唐代异族各国首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太宗皇帝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
  王霖上辈子曾游览过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昭陵周围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古老的陵山宛如坐落在一张宽阔的碧毯上,更显得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在唐代帝王的陵墓里,昭陵是最高、最大的一座陵园。
  不仅唐太宗本人的主体陵墓宏大,而且还有许多陪葬墓。
  陪葬墓除了嫔妃、王子、公主的以外,还有不少功臣高官的墓。
  在功臣高官中,有好几座异族将领的陵墓。像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铁勒部的哥论易勿施莫贺可汗的孙子契苾何力,突厥酋长执失思力等,死后都陪葬昭陵。
  王霖虽有唐太宗之志,也相信自己将来定能有望恢复汉唐盛况,但此时此刻的大燕,与汉唐相比,无异于天渊之别。
  国力还没有强悍到遥慑万族的程度。
  至少现在还不行。
  若是将来光复燕云,灭了金国,统一西域,再遥控西南及海外,还差不多。
  王霖非常清醒。
  他还需要时间,十年及以上的时间。
  目前接受了这个所谓天可汗的尊号,金人不服,蒙古人不服,大理人不服,甚至西域各国都不一定很服。
  他真正能掌控的除了燕国本土,就是西夏,连吐蕃都存在一定的变数。
  所以,王霖果断拒绝了诸国使臣的上表。
  在势力还没有强到唯我独尊的高度,要这么一个虚名有何用?
  王霖不想当这个傻子,也不愿意成为史书上记载的笑话。
  自谦说:朕当与诸国国主共治天下,以求万世太平。抗金亦为自保,非有征伐四海之心。
  于是各国使团高高兴兴地走了,他们都各得所需。
  尤其吐蕃,大理这些在国土上与大燕相接的小国,其实还是担心大燕会吞并他们的国度。
  至于西域诸国,其实倒并不怎么担心。
  王霖率在真定的文武群臣登临真定城楼,眺望各国使团离去。红日高悬,秋风徐来,已经寒意浓浓。
  早在此之前,管亥带着残存的蒙古乞彦部十余人匆匆离开真定,返回蒙古。
  而与此同时,锦衣卫将合不勒等蒙古人的首级鞣制,八百里快马送往武川之南的旷野,按照皇帝的旨意建立京观一座。
  秋风猎猎,王霖遥望着遥远的北方。
  那里是广袤的漠北草原。
  蒙古十八部活跃的苦寒之地。
  自秦汉以来,漠北胡人之患一直就没有彻底消亡过。
  过去的匈奴,现在的蒙古,契丹,女真,以及日后的鞑靼,北虏,瓦剌,建州女真,其实都没什么两样。
  都是对中原的致命威胁。
  作为穿越者,王霖深知,要想彻底消除漠北胡人之患,除了铁血武力征讨之外,就只有移民共存。
  现在的金人,大燕已经可以力敌。
  现在的蒙古,因为合不勒的死去,或许再无统一的契机。
  既然耶律大石死去能消弭一个西辽王朝的崛起,王霖相信自己此番诛杀合不勒,也能产生相应的作用。
  一个伟大的人物,对于一个种族的发展,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
  正如他生活的前世,若无那位伟人的横空出世,就不会有持久的繁荣鼎盛。
  再如汉之汉武帝刘彻,唐之唐太宗李世民。
  契丹之耶律阿保机。
  金国之完颜阿骨打。
  还有,大燕之王霖。
  想起自己竟然能与上述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相提并论,王霖心中既感慨,又有几分惶恐。
  在他旁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臣默然站立,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搀扶。
  宗泽。
  边上是他的儿子宗颖。
  王霖扭头望向了宗泽。
  其实还不到六十岁的老臣,已经老态龙钟。而比他年轻二十岁的李纲,已经自称老朽。
  但宗泽气势如虹,精气神尚可。
  宗泽原本作为阁相,坐镇雁北,遥控整个西军。
  但考虑到老者的身体状况,王霖还是听从了群臣的建议,以刘延庆父子替代宗泽,接管雁代防御。
  这是基于前方有韩世忠和吴玠吴嶙两部十余万人钉在雁北核心区域。
  至于刘延庆原先镇守的防线,则以张俊代之。
  张俊虽然贪婪好色,但军事才能不弱,否则怎么可能与岳飞并称为中兴四将之一。
  为对张俊构成监督,王霖又破格提拔了另一位年轻的将领,一代名将李继隆之后,宗泽心腹李久安。
  此人虽然年轻,才刚二十来岁,却已在西军中颇具名望,在金人两次围攻太原中表现突出。
  皇帝这般调离雁北一线,不能亲眼看到大燕兵马光复燕云,宗泽心中有些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