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问鼎十国 > 第658章
  陈乔的遗体在第一层,烧得最惨,但最好辨认。
  李弘冀就不容易了,只是凭借腰牌收到一些残肢断臂。
  处理好此事,韩熙载方才派人向赵匡赞与舒元请降。
  随着李弘冀身死,金陵陷落的消息传到南昌府。
  南昌府上下死寂,李景完全处于无法理事的状态。
  南昌府的话语权也落在了李从嘉的身上。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李从嘉得知大哥自焚而亡。
  天性仁孝宽厚的他,忍不住为之垂泪,随即放弃了一切抵抗,命人修书与曹彬,让他接管南昌府。
  因江南国祚已断,李从嘉的归降并没有收到刁难。
  曹彬只是派兵接管了城池,将江南王室软禁,准备押回中原,并未举行任何仪式。
  金陵、南昌府的落陷,进一步确定了江南的灭亡。
  接下来自然是最简单的传檄四方。
  派人前往周边没有投降的城池,劝说刺史、团练使归顺中原。
  “林都统、陈刺史……”
  曹彬叫了林仁肇、陈德诚的名字。
  这一般而言,江南已灭,余下诸城缺乏抵抗的意义,也没有抵抗的实力。
  如江西的抚州、袁州、吉州、虔州,但个别有些例外,就是闽地的建州、剑州以及清源军。
  建州、剑州位于南闽山林,这个时代有很深的排外思想,地方豪强纵多,未必就会轻易归降。
  林仁肇、陈德诚在闽地很有威望,派他们前往能够确保两州顺利归顺。
  至于清源军,这个就不在规划之内了。
  清源军的统帅叫留从效。
  此人也是闽国大将,闽国内乱,南唐趁虚而入,攻灭闽地。
  但是南唐此举一方面是趁人之危,一方面是国力压人,并没有展现出强大的实力让闽地心服,以至于诸将争权,内乱不断,甚至还在福州城下为吴越杀得大败。
  留从效趁着南唐大败,无力再伐泉漳的机会,驱逐了南唐在泉州、漳州的力量,谋害了上司董思安,取而代之。
  从此以后泉漳二州名义上是南唐的领土,但留从效拥兵自重,不听南唐调遣,南唐也没有任何办法,只是加封他为晋江王,面子上过得去。
  留从效手段也颇为高明,灵活周旋于中原大国及南唐、吴越之间,使泉、漳二州得以保持相对安宁。
  清源军毫无疑问就是一个藏在南唐羽翼下的割据势力。
  “以两位在闽地的威望,劝降建州、剑州自是不难。关键在于留从效,其实自我军入江南之后,留从效以上表归顺之意,并表示愿意为我中原出战。他的提议让某拒绝了,你们前往建州时,留从效必然会与你们叙旧。切记一点,留从效是清源军之主,南唐的晋江王,本都从未同意留从效的归顺。”
  林仁肇、陈德诚互望一眼,表示明白。
  曹彬同时又亲自给吴越钱弘俶写了一封信。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清源军节度使,南唐晋江王留从效割据泉漳二州,为覆灭江南最后势力,借道讨伐留从效!
  第七十五章 吴越世代礼遇中原
  林仁肇、陈德诚亲临建、剑二州劝降,留从效彻底慌了。
  他少年时,就是泉州的衙兵。后因随从征讨临汀的军功,被升迁为闽国的泉州散员指挥使。
  在闽国为将,就不可能不知道号称林虎子跟陈铁这两人。
  陈诲已老,但他镇守建州十余年,在建州之威望无人可比。
  陈德诚作为陈诲之子,自然能够轻易稳定二州局势。
  林仁肇却正当壮年,若非这林虎子不愿意参与闽国内斗,压根没有他们的事情。
  “父亲!不如孩儿亲往汴京为质?”
  看着留从效寝食难安,留绍基心中不忍,上前作揖提议。
  留从效并无子嗣,故而将其兄留从愿的两个儿子留绍基、留绍镃过继自己膝下。
  留从效长叹了口气说道:“真是如此轻易能够解决,为父就不会如此烦忧了。为父脊背患有毒疮,何时发作,听天由命。为父本打算亲往汴京养病,以作人质。曹彬尚且不答应,何况是你。”
  “中原用意明显,他宁愿与我们一战,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国中之国。除非我留家彻底与彰、泉二州断了往来,中原是不可能放过我们的。”
  留绍基厉声道:“那我们拼死一战!我留家在泉漳二州,上得民心,下顺民意,纵然不敌,也得也得要中原脱一层皮。”
  他说的是霸气,可两个也得,无不彰显他此刻的心虚。
  留从效自嘲一笑:“我儿还是将此事想得太简单了。曹彬让林仁肇、陈德诚亲临建、剑二州,就是对我留家下的最后通牒。而且这一仗,打不起来。”
  经历过风浪的留从效,对于泉漳的情况,远比留绍基更加了解。
  他统治闽南的十余年内,采取偃兵安民的政策,让泉漳二州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在这十余年里,留从效在泉漳二州干了一件最正确,却也是他现在最后悔的事情。
  开海,扩建泉州。
  留从效看出了泉州天然的海港优势,整建城港,在泉州城内开通衢,构货栈,招海上蛮夷商贾,允许自由贸易,令得泉州货物充盈,商业繁盛。
  历史上宋朝泉州成为对外贸易巨港,留从效实为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