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问鼎十国 > 第180章
  他可以偏心,但不能专宠。
  寿州久攻不下,前来征伐的诸多将官寸功未立,而自己与赵匡胤这边却是捷报连连,其他将领看在眼里怎么可能没有意见?
  故而分兵四散掠地是大势所趋,即便是郭荣也阻止不了这种情况。
  罗幼度之所以写信修书,也不过是找找存在感而已。让自己的老板在事后来一句“悔不听幼度之言。”
  足矣。
  但事实上即便重来一次,郭荣依然没得选。
  赵匡胤的失利,能让已经将眼睛看到天上去的周将,早点意识到真正的大战即来也是好事。
  这死道友不死贫道,总不能自已去求一败给别人提醒吧。
  “报!城外有一人,自称是四直都虞侯杨光义,他奉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的命令特来向您借粮!”
  突然,殿外传来了侍卫的声音。
  “唉!”
  罗幼度颇为遗憾地叹了口气,人却第一时间窜了出去,高声道:“杨都虞侯在何处?快带我去见他!”
  在他心底赵匡胤属于敌对势力,赵匡义这家伙,更不受他待见。
  但他决对不会让任何人看出他对赵家兄弟有半点成见。
  尽管接触不深,他罗幼度就是佩服赵匡胤的武勇军略,他罗幼度就是欣赏赵匡义自创的无敌阵法。
  谁敢不服,找他来辩。
  第五十章 深揖
  庐州城西五里外。
  赵匡胤略显疲累地高坐马上,看着周边横七竖八瘫倒在地上的兵士,忍不住道:“落入如此境地,皆我之过。”
  赵匡义在一旁不甘心地道:“李景达为了对付兄长,调动了淮西东路多路兵马,多面合围,实力过于悬殊。此此非战之罪,任谁都不会比兄长做得更好,兄长又何须自责?”
  赵匡胤摇头道:“此战确实是我轻敌在先,拖累兄弟们了。”
  他这一路杀来,南唐军便如草芥一般,以一孤军甚至都跑到了扬州城下耀武扬威,吓得扬州留守紧闭城门,大气都不敢出。
  要知道扬州在南唐以金陵为西都,扬州为东都。
  面对这等羞辱,南唐依然不敢来战,想让人不轻视实在是太难了。
  赵匡胤敢以一万兵在横山、大仪镇阻截南唐李景达的三万兵,便是不自觉地动了轻敌的念头。
  赵匡义愤然道:“都是窦仪、赵普两个蠢货的错,哪怕他们守不住城,知会一声也好。只要有了防备,郭廷谓又哪是我的敌手?我们粮草辎重尚在,也不至于来此求人。”
  相比赵匡胤的担当,赵匡义显然更喜欢甩锅。
  “也不知他愿不愿意借粮!”赵匡义带着几分焦急地嘟哝了一句。
  赵匡胤也无法确定。
  自己这一辈子为人处世向来豪爽友善,爱交朋友,喜交朋友。当初带着赵匡义去跟罗幼度道谢,也是想交他这个朋友。
  可随着罗幼度步步高升,才华一点点地展露,赵匡胤却发现自己生不出与之结交的念头。
  到底是什么原因,赵匡胤也问过自己。
  明明自己并不讨厌他,明明自己很欣赏他展露出来的才气胆气,认同他的实力,甚至有惺惺相惜的意思,可就是本能地不喜欢。
  不知道为什么,那种感觉说不上来。
  仿佛两人天生就是敌对的存在。
  尤其是听到自己的好兄弟韩令坤、石守信,自己看中的高怀德,一个个都与罗幼度相交莫逆的时候,更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东西给人夺去的感觉。
  赵匡胤粗中有细,行事看起来粗狂,却自有一定把握,唯独在罗幼度这里拿捏不准。
  远处两道黑影飞驰而来。
  赵匡胤眯着眼,手搭凉棚看清楚了来人:罗幼度与石守信。
  赵匡胤知会了赵匡义一声,一并迎了上去。
  “哥哥!”
  石守信焦急地下马上前,两手抓着赵匡胤的胳膊,上下打量,再找他身上是不是有伤。
  赵匡胤心底涌现一股暖意,给了他一拳,道:“好了,我什么身手你还不知道?能伤我的,这世上没有几个。”
  他说这话的时候,罗幼度正带着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走进他的视线。
  “赵兄!”
  “赵兄!”
  罗幼度分别对着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作揖。
  赵匡胤笑着点头回应。
  赵匡义却心生感触,暗忖:如果没有那几脚,我们也许能成为朋友。
  赵匡胤交友满天下,几乎所有人对于他赵匡义的感觉都是赵匡胤的弟弟,而不是赵匡义本身。
  就好像活在自己兄长的影子一样。
  便如石守信,完全就没有将他当做一回事,只顾着与赵匡胤叙旧关心他的安危。
  反倒是这个自己讨厌的人,将自己当做了赵匡义。
  罗幼度并不提战局战事,而是说道:“这太阳如此毒辣,两位赵兄不如与众将士一并入城歇息。”
  赵匡胤摇头道:“罗兄好意某心领了,败军之将,安敢享受。只望罗兄资助一些军粮,供某回师寿州,向官家请罪。”
  他是算准了李景达不会来找罗幼度的麻烦。
  战局的关键在寿州,寿州的存亡直接关系着淮南的存亡。
  寿州城里的粮食有多少,这个周军无从得知。但自李谷围城至今,已有半年。就算是军事重地,粮草准备得足够充分,也有耗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