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其他 > [一人之下同人] 如遇观音 > 第135章
  因为原作没完结,很多东西不好展开,所以,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本长篇的一人之下的同人。
  之后我会写其他的,可能写同人,也可能写原创。
  总之,山高水远,后会有期。
  希望我们能在下一次相逢时碰巧遇见彼此。
  笔芯~
  ====================
  # 番外
  ====================
  第70章 番外一
  =======================
  后来张静清常说是龙虎山束缚住了张之维。
  他将走时依然为此郁郁寡欢,林观音在他临终看望他时,告诉他,人总得有所牵绊,不然就会像丢了线的风筝,无边无际,四处飘荡。
  见此言,张静清总算释然了一点,他被弟子们包围着,看着已经成为的天师的张之维,满足地告诉他,他这头的风筝线断了,得飘到另一头去牵绊已经飘远的孩子们了。
  张静清死时全江湖震动,各门各派的人都闻风赶来亲送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天师,而也正是在这时候张之维真正继承了正一正统的五雷符以及天师府传承千年的天师度,成为新一任的天师。
  张静清说的不错,龙虎山于张之维是枷锁,而天师度则是困住他的紧箍咒,此后余生,他只要不解天师度,就无法超脱。
  但张之维也没想过非要超脱,张怀义走后,他就是天师的唯一继承人,他心甘情愿地画地为牢,将自己困在龙虎山。
  与林观音一起。
  林观音不认为这是枷锁,于她而言,心甘情愿的囚笼不是囚笼,而是家园。
  女娲在自己最后一个笼子上耗费了多少精力,她就对龙虎山投注了多少精力。
  抗日战争结束后又是解放战争。
  龙虎山满目凋零,百废待兴,林观音跟着张之维一起,领着龙虎山的弟子,在后山开垦荒地,修筑废弃的道观,有多余的粮食,林观音也常常会跟弟子们一起往山下赈灾。
  过了几年,北方初定,龙虎山也彻底安定下来。
  弟子们告诉林观音,以后世道就太平了。
  林观音生在乱世,长在乱世,还没见过什么叫太平。
  于是,张之维带着她去了北平,那是遇惊鸿和夏蝉的故乡。
  那些年北平沦陷,民不聊生,各种乱象数不胜数,可林观音很幸运,第一次去北平就是解放后的样子。
  道路宽敞,路面干净,那些年尘满面的草芥们穿上了粗陋却整洁的衣物,喜气洋洋,昂首挺胸地走在路上,年轻人们拿着彩旗,欢乐地摇晃着手里的彩旗,喊着:“解放啦,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林观音跟着人潮涌动的方向而去,然后看到了□□。
  众人欢欣鼓舞,在□□前,满怀期待地望着前方,林观音和张之维也站在其中,听到那位慈祥的老人对着话筒,向城下北平城,向着全国人民,向着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台上台下掌声雷动,就连林观音也不能置身事外,她也鼓起掌来,加入到包含着欢乐、期待、希望的人们一起鼓掌。
  大家面目不同,来历各异,有普通人也有隐世已久的异人,鼓掌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就像要吐出一口咽了百年的浊气,就像终于可以摆脱那些屈辱的、不甘的岁月。
  大家哭着,闹着,却也笑着。
  林观音看到了国旗。
  鲜艳的红色上点缀着星光,是她难以形容的庄严和敬畏。
  国旗慢慢攀升,如同早晨的红日,周而复始,缓缓升起。
  林观音看着它随风飘荡的模样,看着那不绝的红,脑海里闪过了许许多多逝去的人。
  有周莲,有田野的孩子们,有老实的庄稼汉,有沈兰夫妇,也有那一路上的饥民和灾民,有慈悲的观音像,也有平凡又热闹的金陵城。
  石忠、吴大夫、金敏、金成溪、萧茵茵、李青鸾、阿玉、遇惊鸿、夏蝉......
  数不清的人在她眼前一一浮现,林观音逐渐流下泪来。
  红旗高挂,太阳终于升起。
  礼乐结束后,五十四门礼炮齐响,空气中荡着熟悉的硝烟味,人民眼中却再无惊慌,因为他们知道这一炮响了,他们所眷恋的土地上便再不会响起同样炮火声。
  这世间的苦难。
  这无尽的战火。
  ......
  终于停下来了。
  他们也终于得到了新生。
  林观音转头向张之维看过去,刚巧张之维转过头笑着看她。
  真好啊。
  他们同时想。
  我们不仅有了家,还有了国。
  *
  龙虎山后来的弟子们都是听着林观音手里的拨浪鼓长大的。
  张之维教人和张静清一个样子,虽然脾气好些,但也是动不动给一掌栽到土里去。
  给弟子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林观音就会带着好吃的,摇着拨浪鼓,来哄那些可怜又可爱的小弟子。
  她不哄还好,一哄这些小孩子就觉得自己特委屈,聚在一起嗷嗷大哭。
  她身边的白虎在这时候就会嫌吵,凶猛地嗷一声,把所有人的眼泪都吓得憋回去,众人抱作一团,涕泗横流,可怜巴巴地看着林观音。
  林观音让白虎变小,变成玩偶大小,被迫滚到那群小屁孩儿怀里,被他们揉来揉去,丢尽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