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其他 > 别叫我歌神 > 第612节
  毋庸置疑是优秀的。
  就连风和这种见多识广,拿了两次最佳制作人的顶级制作人,都对他的作品称赞不已。
  这还是他的第一首真正的创作。
  但是黄元平自己知道自家事。
  他写完这首歌之后,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下一次,他还能写出来这么优秀的作品吗?
  恐怕真的很难了。
  如果不提升自己,说不定一辈子也写不出来了。
  而这样的作品,对谷小白来说,就是随便某一首的水准。
  状态好的时候,半个小时就写出来一首。状态不好,也顶多用上一天时间。
  普通人和天才相比,并不是说普通人做不到天才的那种水平。
  而是普通人想要做到那种状态,已经呕心沥血,无以为继。
  而天才,却可以稳定而持续地产出,偶尔爆一下,就高能到让人无法望其项背。
  以一人打一国的那种状态。
  但是此时此刻,黄元平觉得,自己值得骄傲一下。
  以及,让另外一个人,为自己骄傲一下。
  因为,这首歌,是写给他的。
  下午,结束了音乐课程,黄元平背着吉他,坐车来到了一处城乡结合部,来到了一个院子之外。
  站在门外,就听到了里面传来了咿咿呀呀的声音。
  黄元平敲了敲门:“爷爷,我回来了!”
  推门而入,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面对墙壁,轻捏兰花指,亮身段,唱青衣!
  第664章 《青衣》!
  听到黄元平的声音,老人惊喜地转过头来:“平子来了,吃饭了没有?我给你做去!”
  老人的嗓子已经没之前那么好了,中气不足了,声带松弛了,高也高不上去了。
  才唱了这么一会儿,说话的时候,就已经有些沙哑了。
  黄元平抿嘴笑了笑,道:
  “爷爷,别忙活了,我买了一些小菜,咱们一起吃。”
  “嗨,买菜干啥,家里啥都有,我给你做,你买的东西,带回学校去吃,别乱花钱,爷爷这里啥都有……”
  爷爷就要去厨房里忙活。
  “爷爷,您坐着……”黄元平拽住了老人,进了屋,就看到正当中摆着的奶奶的遗像。
  他顿了一顿,然后默默把买来的小菜,摆在了旧圆桌上,又拿出来两瓶酒来。
  “爷爷,今天晚上我住在这里,陪你喝两杯,我朋友送我的洋酒,我给你拿了两瓶来。”
  那边,老人已经去厨房里忙活去了,说了句什么,黄元平没有听清楚。
  黄元平转身,走到了电视前,摆弄了起来。
  老人端着盘子进来时,看到黄元平在电视前面,笑得合不拢嘴:“你给我买的这个电视,可把你王爷爷羡慕坏了,天天来我这里蹭电视,比我玩的还溜……对了,这个声音咋回事,你给我看看,老是听不清楚……”
  然后他拉着黄元平的手,骄傲地看着他。
  我的乖孙孙,也知道孝敬我了!
  黄元平帮老人端了东西上桌,道:“爷爷,我写了一首歌,我想给你听听。”
  “嚯?写了一首歌?”老人睁大眼,“那我可得听听!”
  我的乖孙孙,也写歌了!
  我的乖孙孙,是个大明星了!
  黄元平拉着老人坐下来,按下了遥控器。
  电视上,画面黑了下来,锣鼓声响起,然后一声石破天惊的京剧唱腔哭声传来:
  “喂呀呀呀——……”
  听到这个声音,老人猛然瞪大眼。
  画面上,是一个破旧的舞台,有些摇晃、陈旧的画面,一名青衣在舞台上唱着《玉堂春》:
  “那一日梳妆来照镜,
  在楼下来了沈燕林,
  他在楼下夸豪富,
  胜比公子强十分,
  奴在北楼高声骂,
  直骂的燕林脸带含嗔,
  羞愧难当回店去,
  主仆二人又把巧计生。”
  这画面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唱腔也不再是那种旧磁带的沙沙声,变得格外清晰。
  这段唱腔,老人记得太清楚了。
  省台里说要来录一段视频,他就上台唱了一段。
  就这么一段。
  这已经是快30年前的事了,这画面,怎么能这么清晰!声音怎么也能这么清晰!
  他当然不知道,这是谷小白专门找后期公司制作的4k修复版!
  而声音的修复,是谷小白自己亲自操刀的。
  舞台上,唱腔不变,但画面的色调又在慢慢变化,镜头一转,转到了舞台下面,一个四五岁的孩童,瞪大两眼,坐在一个小板凳上,看戏台上得出神。
  似乎那舞台上的,是个盖世的大英雄,比奥特曼还厉害。
  锣鼓唱腔渐渐散去,变成了温暖的钢琴声。
  谷小白轻柔的歌声响起:
  “三尺戏台两钱粉墨
  唱着悲欢离合日日夜夜
  我搬着小板凳台下坐
  等着回家等你牵着我”
  极具中国风的旋律和歌词,配上钢琴,却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和谐。
  以西洋乐做中国风,这种编曲已经很高端,却正是风和的拿手好戏。
  谷小白的柔和唱腔,柔中带亮,却不刺耳,带着一丝丝不忍触碰的柔情。
  画面变化,变成了一个中年人牵着孩童的模样,中年人两鬓有了一点白发,但身形还很挺拔。
  孩童是那么矮,要使劲伸出手,才能抓住他的手掌。
  两个人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穿过那条小河上的桥,一路向家里走去。
  “穿过大街小河
  走过小雨落雪
  为什么你不爱吃棒冰
  糖葫芦一串有几个……”
  路上,中年人给孩童买了棒冰,孩童问:“爷爷,你怎么不吃?”
  “爷爷不爱吃。”
  吃完了棒冰,中年人又买了一串糖葫芦,然后问孩童:“给爷爷吃一个好不好!”
  “好,但是爷爷你只能吃一个!”
  “好好好,爷爷就吃一个!”
  中年人笑着,作势咬下,却一个也没有吃,又把糖葫芦还给了小男孩。
  小男孩有些纳闷地看着糖葫芦,再抬头看看中年人,中年人吧唧吧唧吃的正香。
  电视前,黄元平看着那画面,已经泪流满面。
  他伸出手去,老人也反手抓住了他的手。
  老人的手干枯、消瘦,却温暖。
  黄元平之所以走上音乐这条路,就是因为他的爷爷。
  因为那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戏台下的等待。
  因为那神奇的糖葫芦和笑容。
  祖孙俩手牵着手,走在街道上,但身形在慢慢变化。
  孩童长高了,长大了。
  老人佝偻了,头发白了。
  然后孩童不见了,只剩下老人的背影,再然后,老人的背影也消失在了人潮之中。
  一切终将过去,因为岁月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