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其他 > 别叫我歌神 > 第236节
  而且也不只是谷小白的演出,现在地域上划分的西北地区,其实包括了古都长安,从秦朝开始,很长时间都是政治与经济中心,地下随便挖一挖,就是满地的珍宝,西北历史学会当然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能拿的出手的成就也很多,这次出场的就有钟磬礼乐、汉代歌舞、唐朝乐舞等等十多个音乐史研究相关的节目。
  这些节目编排、演出的要么是商演团队、要么是学校艺术团体,在节目编排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接受过历史学会的指导,历史学会的面子还是要卖的。很多本来有了其他的商演活动,不想来参演的团队,在听说是要和谷小白同台演出之后,很多也推了其他的商演,直接跑来了。
  没办法,和谷小白同台演出,这对一些商演团队来说,也是一种诱惑,毕竟有谷小白就有曝光量。
  而且,日后再出去商演的话,说一句“我们和谷小白同台演出”过,也算是提升逼格,甚至可以提高出场费的。
  此时此刻,舞台上正在表演的,就是汉代歌舞,几名女子穿着改良过后的汉服舞服,步不盈尺,却脚下生风,长袖舞动,若行云流水。
  中国自古就有“长袖善舞”的说法,而据说赵飞燕可以作掌上之舞,可见汉舞之轻盈柔美,舞台上的女子似乎便是如此,台下的人看得屏息静气,似乎生怕多呼一口气,就能把人给吹走了似的。
  等到一曲终了,舞台下掌声雷动。
  前面,几名历史学会的老人转过头去看着台下鼓掌呐喊学子们,欣慰的笑了。
  许多年来,随着各种文化的入侵,以及各种传承的断代,现代的孩子们早就已经忘记了,其实汉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而那些古代的歌舞,想要重新复活甚至传承下去,就不能故步自封,必须改良!改良!改良!
  不适应现代的审美,就只会被无情抛弃,不因为你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又或者有过尊贵的地位,就会被网开一面。
  不会。
  中国的音乐史上,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某种辉煌的艺术,会在鼎盛时期瞬间断绝的大断代。
  而且这样的大断代,还有足足三次之多。
  第一次是先秦时期的钟磬音乐到了汉代几乎瞬息断绝;而后的宋词、元曲,也几乎是在最鼎盛时期,戛然而止。
  自古以来,中国人似乎就对旧的音乐,弃如敝履,一旦放弃,就再不回头。
  而这些故纸堆里扒出来的东西,想要再次赢的现代人的喜爱,哪里有那么简单?
  这个时代,它们要和全世界的各种艺术相竞争!
  若它要固执地保持原貌,凭什么能和已经高度发达、高度融合的各种音乐竞争?
  正在台下的历史学家们一边感慨,一边欣慰时,主持人上台报幕:
  “下面请大家欣赏古乐器配器版《骏马谣》,演唱者谷小白,演奏者谷小白、秦川、东原大学民乐团等……”
  这是一次颇为严肃的演出,主持人上台真的只是报幕而已。
  舞台之下,观众们齐声欢呼。
  小白终于上场了!
  听着那瞬间又响了一个数量级的欢呼,以及瞬间举起来的无数手机,坐在前排的众人,第一次真正现场感受到了,谷小白的影响力。
  第264章 再唱《骏马谣》
  报幕之后,舞台上的灯光又暗了下来。
  随后,黑暗中有笛声响起,空旷幽远的笛声,似乎从辽阔的草原之上吹来,从荒寂的旷野之上吹来,从浩瀚的沙漠之上吹来。
  曲调舒缓悠长,就像是一汪溪水,在潺潺流淌。
  舞台上的灯光亮起,投射在舞台一侧,秦川静静站在那里,忘情地吹着笛子。
  他是谷小白请来帮忙的,这首《骏马谣》,本来就是他们两个人在台上合作完成的。
  而他也是西北人,此时站在台上,心中其实难免有一丝丝的激动。
  我终于也可以为西北地区做一些什么,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但此时此刻,演出开始,他的心神全部收了回来,稳稳吹奏着笛子。
  在他的身后,十多名和他一起来的东原大学民乐团的成员,弹奏着各种乐器,烘托着如水的笛音。
  “师父!”台下有稀稀拉拉的欢呼声,这个梗到现在还在流传。
  不过,大部分人都没有开口,而是静静看着台上的秦川。
  听着他的笛曲。
  这个暑假过去了,秦川黑了、瘦了。
  但是也变得成熟了。
  前段时间,他带着静学姐回到了自己的家,让她和父母、妹妹见了一面,完成了他好几年来的夙愿。
  而他,也开始和静学姐商量如何构建一个家庭,如何共同走下去。
  这让现在的秦川学长,看起来再不是一个男孩,而是一个男人。
  笛声之后,童声的朗诵响起: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白马篇》!
  在朗诵声响起的刹那,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一种头皮发麻,过电的感觉。
  清幽的笛子,童声的念诵,民乐的烘托,以及安静的现场。
  一种难言的氛围在聚集。
  舞台另外一侧,灯光也亮了起来。
  从一开始昏暗的光晕,慢慢变亮、变大。
  照射在一排身穿校服的小男孩小女孩身上。
  他们的年龄小的只有六七岁,大的大概十左右岁,正看着前方,认真的朗诵着。
  看得出来,他们还有点紧张,毕竟这只是一群从来没有上过台的孩子,更何况是这么大的舞台。
  但此时,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满是认真。
  当前八句念完之后,舞台中央的灯光终于亮起。
  一身白衣的谷小白,坐在舞台正中的吧凳上。
  “你是骏马哟
  龙骨俊哟
  脚下如风哟
  风似梦~”
  谷小白的声音稳定、轻柔、似是浅斟低唱。
  在他的背后,出现了一张张的照片,有的是在田地里玩耍,有的是在脏兮兮黑漆漆的房间里洗衣服,有的是在病榻前照顾父母,有的是背着背篓,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这是十年前,东原大学支教团的老师们家访时,拍下的山中县的孩子们的照片。
  上次谷小白唱《骏马谣》,是唱给支教的小苏师兄的。
  而现在,谷小白也来到了小苏师兄支教的地方,亲眼看到了这里的变化,看到了他们的成果,再次唱《骏马谣》,他其实是想要唱给这些孩子们的。
  所以,上一次的《骏马谣》是送别,是离愁,是君去远方的祝福。
  而这一次,谷小白想要唱的,是成长,是变化,是希望,是未来。
  他的背后,随着他的歌词,也在变化着照片。
  画面变成了在学校里,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在教室里学习,在天台上眺望。
  舞台一侧,当谷小白的声音响起时,秦川的笛声就慢慢淡了下来,此时他低下头去,从脚下的箱子里,抽出来了一个吹管乐器,像是持箫一样持在手中,另外一种音色的声音响起。
  大屏幕上,屏幕的边缘,在孩子们变幻的照片之外,出现了一个乐器的图片,和简单的说明文字:
  “《释名·释乐器》曰:‘篪,啼也,声从孔出,如婴儿啼声也。’”
  “周制篪,吹口在上,有底,五个指孔在左侧,近末端另有一大孔。”
  此时秦川演奏的,就是周制的篪,所有的吹管乐器,演奏方式都是大同小异,一通百通。
  旁边,另外一名民乐团的成员站了起来,捧着一只古埙。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是《诗经》之中的词句,两种空灵的乐器,彼此纠缠。
  谷小白的声音,就像是这空灵之中的焦点,将整个乐队,所有的配器,都聚在一起。
  唱完一段,谷小白也低头,从脚边抽出来了另外一根乐器,横在唇边。
  “南朝制篪:‘篪,以竹为之,六孔,一孔上出,名翘,横吹之。’”(注)
  宛若巴乌的声音响起,更醇厚,更凝聚。
  两种篪的更替,宛若时光的流转,一眨眼,就已经是千年。
  而谷小白的身旁,合唱团那里,灯光再次亮起。
  但这次,灯光却是照在了第二排。
  一群少年少女站在那里,他们的年龄已经在十岁以上,开始进入了变声期,却也有了一点点的雄壮。
  朗诵声起。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身后的大屏幕上,照片还在变幻,变成了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举起奖牌,变成数学竞赛获奖,激动地捧着奖杯……
  随后,谷小白的歌声又起:
  “人间的路哟
  三丈宽哟
  心中无路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