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重回年代:小甜包她撕了炮灰剧本 > 重回年代:小甜包她撕了炮灰剧本 第251节
  陈雪林脸都垮了。
  不是不会,而是太会。她真不想出风头了,可涉及专业方面的东西,她不想随便写写糊弄人。
  其他人也苦着脸,因为年年写,年年没新意。写来写去,都快能背下模板来了。
  “好了,大家一起努力吧。获得优秀,可以多领一份月饼哦!”
  没错,快中秋了。今年国庆、中秋挨着的。为了提高纺织厂众人的工作积极性,每年这个月都会评选优秀员工。获得优秀的,可以多领一份中秋福利。
  也不多,就四块儿月饼。可在这个年代,多油多糖的月饼是金贵物。人们趋之若鹜。
  所以韩丽敏话音一落,大伙儿就拿出纸笔来,绞尽脑汁写作。
  陈雪林唉声叹气好一阵,才拿着小本本,出去采访了。
  ***
  纺织厂厂区。
  陈雪林一进来,大伙儿就放下手头的工作,把人簇拥起来。
  “小陈干事呀,咋过来了,有事?”
  陈雪林笑笑,举起小本本:“要写文章,想找工人同志们了解了解情况。”
  “哦,采访啊,我们懂!”工人们拍拍胸口,高高昂起头。
  自打上回上了报,大伙儿对采访热情高涨。以至于陈雪林刚说明来意,就有不少人踊跃帮忙。
  陈雪林来着不拒,询问了他们好些问题。跟上次的采访有些像,不过侧重点不同。
  一上午时间很快过去,陈雪林的小本本,足足写了三页笔记。随着工人们讲述纺织厂历史,自己脑海里逐渐形成文章雏形。
  “新时代的工人,不仅新在更加主动的精神状态,更是新在与时俱进的高超技艺,以及锐意创新的拼搏干劲......”
  陈雪林很有自信地回到办公室,小本本借着斜挎包遮挡,丢进空间。
  看得奋笔疾书的同事们眼角抽抽。
  谁能想到,陈雪林把小本本看得这么紧呢。看来对月饼,是势在必得了。
  事实上,陈雪林可不是这么想的。
  什么月饼不月饼的,她真不在意。就是讨厌麻烦,怕谁偷看了跟她写出雷同文章。到时候还得证明这是自己原创,简直不要太糟心。
  陈雪林假装没看见,把东西一收,就回家了。
  虽然现在搞事业,可她不打算让自己太累。人生嘛,既要奋斗,也要享受!
  哒哒哒小跑着来到门口,就看见顾城已经等着了。
  陈雪林熟门熟路地坐上自行车,悄声问:“亲爱的,你们中秋发福利不?”
  “发呀,每人一盒月饼,一斤豆油,一斤红糖,外加半斤肉票。”
  “听起来不错呀!”有四样呢!
  顾城轻笑:“你们呢?”
  “我还不知道,没问。不过韩主任说,这次的文章要是能评上优秀的话,会多发一盒月饼。”
  第374章 以资鼓励
  “那你有没有信心?”顾城笑着问。
  陈雪林皱起小眉头:“有是有,可我不想拿奖励。
  之前工作被肯定,不过是得到领导们口头夸奖,同事们顶多羡慕羡慕。可要是得到优秀拿了奖,就相当于动了大伙儿的蛋糕。他们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会不服。
  毕竟,我才来单位一个月,还没转正呢。”
  “所以咱们好好表现,至于结果,平常心对待。”
  “嗯嗯,等放假,咱们回去自己烤。”陈雪林想到院子里的土烤炉,直接笑眯了眼。
  ***
  下午,陈雪林把上午采访的笔记整理出来,写了一篇文章——《新时代的工人力量》。
  通过建国前后工人的精神面貌对比,歌颂纺织厂几十年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她写作速度不算快,一千五百字,字斟句酌的情况下,大概花了两个小时。
  又用半个小时精修,改掉错别字,修改语句不甚通顺的部分。然后重新誊抄。
  陈雪林抬手看了眼时间,都快五点钟了。秉持着“赶早不赶晚”的原则,把稿子交给韩丽敏。
  其他人见状,不禁加快写作速度。可惜他们肚子里的货不多,挤呀挤,才挤出来几句。
  抓耳挠腮一阵后,深深叹了口气。算了,比不过,他们放弃还不行?
  陈雪林交了稿子就没再关注。对她来说,这就是完成了个任务。接下来,可以好好休息。
  哼着小曲出去溜达,碰见董蕴,还问她:“你们部门什么章程?”
  董蕴摊摊手:“对账呗,比比看谁理得快!”显然也没把“优秀”放在心上。
  两人相跟着上了厕所,又去水房洗了手。等回来,已经是十五分钟后的事了。
  韩丽敏已经看完陈雪林的文章了。再一次被小姑娘的才华折服,同时,心里升起一股恐慌。
  小姑娘这么优秀,能安心待在现在的位置吗?会不会把她挤下来?
  韩丽敏已经不年轻了,万一被人顶了职务,可丢脸死了。
  而且她这个年纪,不在宣传科当主任,还能干嘛?
  虽然陈雪林这人挺佛吧,可谁能说得好,她将来不会改变主意?万一她有了权力欲,那自己......
  韩丽敏深呼吸一口气,有些烦躁。想排挤陈雪林,可想想她比秦佳眉还硬的底气,就不敢。
  纠结许久,最终做了决定。韩丽敏把陈雪林的稿子团成一团,站在三楼走廊上,往外一扔。
  纸团径直落入墙角的草丛里。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韩丽敏满意地拍拍手,回了办公室。
  “小陈,文章写得不错,今后继续努力!”
  陈雪林笑着点点头:“好的,多谢韩主任!”
  神情有些淡淡的,似是根本不在意能否拿到名额。韩丽敏松了口气,不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跟对方交代。
  办公室陷入静谧,陈雪林拿出数学书来学习。其他人见了摇摇头,觉得人家优秀不是没道理。
  很快,就到了下班时间。除了陈雪林,只有卢福山把稿子交了上去。
  韩丽敏面色扭曲地看完,连点评都不想点评。
  怎么说呢,字不错,就是内容假大空,不够接地气。
  以前不觉得,可自打看了陈雪林的文章后,就发现处处都是问题。
  不过都是老员工了,要脸。韩丽敏简单鼓励几句,就把稿子收到了抽屉里。
  韩丽敏想着,办公室这么多老员工,怎么论资排辈,都轮不到陈雪林。
  把她排除,再去掉来了没多久的欧若梅。剩下的人,看谁写得好,就把对方的名字报上去。
  至于自己,还是算了吧。要大公无私!
  ***
  周五,纺织厂的中秋福利到了,宣传科的优秀员工也选出来了,是孟国旭。
  陈雪林看过他写的文章,只能说尚可。
  不过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并不统一,也许韩丽敏就是觉得人家写得好呢?
  所以她没闹,乐呵呵地接受这个结果。
  韩丽敏见陈雪林不介意,心中松了口气。
  一行人去工会领取节日福利,结果陈雪林除了一份月饼、两个苹果、一包桃酥,还有十块钱奖金。
  陈雪林不敢要,摆着手说:“别呀,我我我,跟大伙儿一样,咋还有奖金捏?”
  乔艺娟被她这怂样逗笑了,说道:“就是给你的,赵厂长特意吩咐的。”
  陈雪林不可置信,其他人也纳闷儿不已。
  乔艺娟见大伙儿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笑着拿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一大块儿版面说:“小陈干事,你写的文章上报纸啦!赵厂长特意批了奖金,以资鼓励!”
  陈雪林:“......我没投稿啊!”不能随便认的,不然被扒出来冒领,前途都要毁掉的。
  乔艺娟把报纸递给陈雪林:“呐,你看看,是不是你写的文章!”
  陈雪林仔细看了眼,的确是自己写的。
  标题:《新时代的工人力量》。落款:柳全县纺织厂,宣传科陈雪林。
  陈雪林瞪大双眼:“这,怎么回事啊?”她不明白,就连韩丽敏都紧张地看着乔艺娟。
  结果乔艺娟啥都没说,只拍拍陈雪林的肩膀:“是你写的就没错!呐,钱安心拿走,这是奖励,以后再接再厉!”
  陈雪林没办法,只能在众人艳羡的眼光中,领走奖金。只不过她怎么也想不通,文章咋就上报了。
  回到办公室,发现韩丽敏神不守舍,还问了句:“主任,是你帮我投的稿吗?”
  韩丽敏勉强笑笑,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陈雪林挠挠头,按捺下好奇心。却不知道赵大生正拿着报纸在办公室里哼着小曲儿。
  要说这件事啊,离不开他的手笔。
  那天,他刚从厂区视察回来,就发现草堆里有个白团团。
  想着谁这么没公德心啊,乱扔垃圾。把白团团捡起来,发现上面居然有字。
  打开一看,是篇文章,《新时代的工人力量》。写得还挺好,既接地气,又亢奋人心。
  赵大生读完意犹未尽,一看落款,宣传科陈雪林。
  赵大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百分百是办公室里那些龌龊,打压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