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 > 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 第205节
  翠微居士轻轻点头,可是心里却并不报什么希望。
  毕竟,这件事连京兆尹府接了后,都觉得棘手无比,徐小友还是孩子呢……
  徐瑾瑜没想到今日回到书院后,会得到这么一个消息。
  西宿书院,莫不是吃学子的?
  动机为何?目的为何?
  徐瑾瑜本就觉得西宿之事十分奇怪,只是没想到这背后还有这么多曾经的东辰学子的失踪。
  不过,这里面只有三名本地的学子,且徐瑾瑜匆匆一瞥之时,那些学子大都是人际关系较为简单,且家族无力的学子。
  这证明那些人还是有些顾及的,但若是按照韩峰上位的时间来算,不知十年间,会让这件事演变到什么地步。
  徐瑾瑜心中有些担忧,可此事仍是一团乱麻,他需要找到线头。
  十年旧案至今,该有的线索只怕早就随着时间,消磨的一干二净了。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可以耐心等。
  徐瑾瑜捋了捋思绪,将这件事记下,随后又开始投入学习之中。
  将基础的四书五经,以及历年考题仔细研读之后,徐瑾瑜开始盯上了东辰藏书楼的杂学。
  说是杂学也不全然是,毕竟博览群书对于读书人来说,是职责所在。
  曾经在承乾年间,有一位主考官家学渊源,所出题目涉猎颇杂,不知多少学子折戟沉沙。
  那一年,是该地被录中学子最少的一年。
  几乎,颗粒无收。
  徐瑾瑜不能保证自己以后遇到的主考官都在范围内出题,所以他需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回到了东辰书院之后,徐瑾瑜又回归自己曾经四点一线的生活,只不过因为手中攒着的星星太多,所以伙食大大改善。
  但,因为他太卷的原因,导致一众同窗不得不被逼的更卷起来。
  以至于,原本只有徐瑾瑜和宋真的舍管夜里会点灯到子时的情况,现在已经蔓延至整个乙级。
  就连林浓熙先生听着这件事,都没有绷住自己严肃的脸,和云萧先生咬耳朵说起此事。
  不过,林浓熙是怕这些学子太卷,伤了身体。
  却不想,云萧听了这话,只幽幽道:
  “山长早就让小吴大夫这两日开始研究药膳,说是听当初徐瑾瑜说什么他日我东辰学子,皆能榜上有名,精神振奋。”
  林浓熙:“……”
  ……
  东辰书院的学子们就新版五三卷生卷死,毕竟这五三谁做谁知道好!
  可东辰书院之外,这本大盛开天辟地头一遭的科举学习书,却是无人问津。
  青山书局乃是东辰书院下辖书局之一,以往书院里的先生有诗文、填词等作品出版,都会在青山书局出售。
  而东辰书院声名赫赫,自然少不得那等无缘进入书院,却仰慕书院的读书人的追捧。
  “呦,掌柜的,今个有新书啊?是哪位先生的大作?是林先生的经论,还是洛先生的词?”
  来人兴致颇高的在架子旁端详着,掌柜知道此人,他名唤李章,京城人士,家里小有家财,一直仰慕东辰书院盛名,年年去考,年年不得入。
  于是,平日也只有从青山书局购置一些书籍,聊以慰藉了。
  当然,李家自然不会放着儿子耽搁,所以李家早早就将李章送入官学,还私下请先生教导,但李章依旧对东辰书院念念不忘就是了。
  “这本书啊,可是由翠微居士亲自作序,以勉励科举学子更上一层楼的,李郎君有兴趣可以看看。”
  “噢?竟是翠微居士亲自作序,那我定要买下的!”
  李章说着,便迫不及待的付了银子,也等不及回家,就靠着柜台认真的看了起来。
  这本书很厚重,卷首乃是翠微居士亲自作序,行文清丽脱俗,字句珠玑,李章细细读完,只觉得余味悠长。
  只不过,翠微居士这序为何是劝学之意?
  李章怀着疑惑,重新翻看了一下扉页,这才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徐瑾瑜……这名字怎么没有听过?东辰书院莫不是重新请了先生?
  不过,能被东辰书院请入的先生,一定有其特殊之处吧?也不知这位先生擅长什么?”
  李章一面低语,一面翻看正文,随后直接愣在当场。
  他是要感沐东辰先生的文气熏陶的!
  可是现在这给他看了个什么东西?!
  只看这题目,他还以为自己梦回科举了!
  可不幸的是,他虽然自负学问,可却在取得秀才功名以后再无寸进,就连官学的先生也说他是学问到了,可时运不济。
  以至于,这件事对他打击颇大。
  他已经对于试题产生了厌恶之心!
  随后,李章“啪”的一下合上书,本来想要把书丢回去,可是却想到自己已经买了,一时僵住,只恨恨的夹着书离开了。
  掌柜还是头一次看到李章这幅模样离开,摇了摇头,他虽是掌柜,可书籍来源还得是翠微居士做主。
  可观那李章态度,莫不是这本书犯了学子的忌讳不成?
  掌柜看了几页,自觉不懂,便不再理会。
  可另一边的李章捧着那本十分有分量的五三回了家后,为自己白掏了银子而郁闷不已:
  “也不知是什么人写的书,这么厚一摞,垫桌角我都嫌高!”
  可是,书已经买回来了,里面更有翠微居士亲自作的序,他就是买回来供着,那也是甘之若饴!
  李章想起翠微居士的序言,心情才勉强好了一些,随后他又翻开了书,告诉自己只是品读翠微居士的序言。
  那短短两页的序言很快就看完了,李章不可控制的看向了那第一页的正文。
  方才他只匆匆一瞥,可是那行文就让他梦回科举,可是这会儿下意识的一眼,便让他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
  无他,这道题与他当初考乡试时的一道题目有些相似。
  他就看这一道!
  李章认真的看完后,随后立刻提笔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东辰书院所出的五三后面也附上了答案,他准备等答完看看自己究竟差在哪里?
  而这答案,说是答案也不全然,毕竟科举时的答卷还是要考虑考官喜好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答案”都将解题思路、题目陷阱做了阐释。
  李章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仿照他当初的解题思路以及这段时间的苦学,将其答的尽善尽美。
  他这一答,可谓是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李章自觉自己已经考虑的十分完善,一定可以取得满分的成绩。
  于是,他翻到了对应的答案页,然后彻底陷入沉思。
  他知道他为什么科举累考不中了!
  原来他从始至终都没有读懂题目!
  “哈哈哈,呜呜呜,枉我自诩聪明,可却没想到连科举的题目都没有读懂过!
  我怎么能考中!怎么能考中啊!空有学问而不会用,独守宝山而不得所,可叹啊!可悲啊!”
  李章又哭又笑,捶胸顿足,连家人都忍不住担忧敲门:
  “章郎,你还好吗?”
  李章狼狈的抹了一把眼泪,对着门大声道:
  “我没事!我就是得到了一本好书!今日我要彻夜苦读,不必准备我的饭食了!”
  李章说完,重新净手,铺纸磨墨,郑重其事的坐在了桌前。
  如果说,以前的他,思维只局限于题目表面,那么现在他要开始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了。
  这本五三,如同黑暗混沌中的一缕亮光,让李章只觉拨云见雾,他的思路从未这般清晰过!
  “徐瑾瑜,徐先生……这个名字我记下了,他日若能再见徐先生,我定要以重礼谢之!”
  李章对着五三,认真的说完,这才虔诚的重新翻开了扉页,只是这次让他惦念的序言没有留住他的目光。
  李章用了整整一天一夜,这才答完了十分之一的题目,这些题目可以说没有一道是无用的。
  甚至有些题目,让连续考了数次乡试的李章都觉得似曾相识的程度。
  李章甚至觉得,倘若当初的自己在乡试前读过这本书,他必定榜上有名!
  东辰有月试,官学也有。
  等到本月官学月试结束,李章愣愣的看着自己的名次,有些不敢相信。
  “李章,你这段时间可是家中又请名师教导了?一次进了二十名,你中间还请过假呢!”
  李章还处于震惊之中,只摇了摇头:
  “没有请什么名师……不,还是有一位的,此乃吾一书之师,可却胜过其他先生多矣!”
  李章这话一出,同窗顿时兴趣大起,缠着李章交代,李章也不是那等心奸小人,只道:
  “那青山书局里,有一位徐瑾瑜徐先生的书,让吾受益良多,诸君若有兴趣可去瞧瞧!”
  李章话音刚落,只觉得耳边十分清静,等他转过身,看着空荡荡的地面,被料峭春风吹的一哆嗦:
  “咦,人呢?”
  第122章
  青山书局, 掌柜看着堆积如山的《五年科举三年模拟壹》不由叹了一口气,喃喃道:
  “这么多的书积压,可要怎么和山长交代啊,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