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其他 >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80节
  卫景平:“说真的, 我不打算取字了。”
  顾思炎说道:“我也没取字。”
  傅宁愕然道:“你小叔竟没给你取字?”
  一般说来家中有读书人长辈的,都会为晚辈取名择字。
  “没有。”顾思炎有点酸地说道:“老傅你不是不知道,我生日那天顾世安正好得一宝贝疙瘩,记不得我喽。”
  八月初三他生日那天,正赶上阮惊秋难产, 一天一夜都没生下麟儿来。老顾手忙脚乱, 自然顾不上给他张罗过生日。
  更别说为他取字了。
  卫景平说道:“饼圈, 你小婶娘怎样了?”听说那日阮惊秋难产,连京城里八十九岁的致仕老御医柳颀都请过去救命了。
  “还好吧,”顾思炎也说不清楚:“顾世安说母子平安。”
  他都还没跟未出满月的婶娘和弟弟打过照面呢。
  扯远了,傅宁把话题拉回来:“卫四,那你就真不取字了?”
  “等碰上了再说,”卫景平说道:“不急。”
  也没谁说非要在二十岁生日那天给自己取个字,也不是说亲朋好友之间就非得以字相称,你看“李白乘舟将欲行”“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孟浩然”都是名而非字,著名唐诗里好友之间直呼名而不是字,可见名与字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也是。”傅宁指了指肚子:“卫四,请我们吃碗长寿面去?”
  卫景平一挥袖子:“走起。”
  古人过生日丰俭由人,他没有大办,就在头一天晚上和挚友、家人一道吃个饭就算过去了。
  卫家,卫景平和大侄女卫容与是同月生的,他过完生日之后,没几天,就轮到卫容与过六岁的生日了,跟糊弄他不一样,小丫头的生日可是由卫长海大操大办的,那排场,阔绰得甩他好几条街。
  “就得给囡囡过热闹点儿,”卫长海理直气壮:“她能在家里呆几年啊,京城这里十三四岁的丫头片子都要说婆家了……”
  掐指一算,大孙女在他跟前最多也就十来年了。
  有点不是滋味,只能狠狠地宠她。
  卫景平:“……”
  老卫同志这一天天的瞎操的都是些什么心嘛。
  ……
  庆贺过弱冠之年的生日后,卫景平一头扎在户部和正通钱庄的事情上,不觉夜渐长,一场雨过后,凉风习习,京城已然入秋。
  九月十六日,皇宫,麟德殿。
  退朝之后,云骁帝没走,命太监李为宣了卫景平过来问话。
  这次自从前年金殿传胪后卫景平第二次来这个地方,他穿着官服,腰中束着玉带,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沿着大殿汉白玉的台阶信步走上来,那风姿正是“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1”,叫云骁帝眼前一亮,没错,这句诗写的就是卫爱卿这样长身玉立的青年官员。
  话少,看着赏心悦目不说,还能为朝廷办实事。
  看着就好啊,悦目,又能为朝廷办实事。
  “卫爱卿,”云骁帝愈发心情大好地道:“朕听说陆先生开了一家钱庄?”
  陆谵是他的老师,辞官后就四处云游,成了一只闲云野鹤,那个出身富贵的清高帝师,怎么会闲着无事办个钱庄让自己为银子劳心劳力,一准儿啊不是他要办钱庄发财,云骁帝用脑子一想就是知道陆大儒办钱庄这事儿不简单。
  肯定和卫景平有些瓜葛。
  这二人,指不定要给他搞个大惊喜呢。
  云骁帝自个儿先在心里头认定陆谵开办钱庄是和卫景平联手的,他隐隐觉得可能跟前年殿试时卫状元的那份策问试卷有关,叫什么来着?哦对,“发商生息”,嗯,就是这个。
  卫景平不敢隐瞒,忙把“发商生息”的事情说了:“微臣不敢贸然上折子请陛下推行‘发商生息’,只好请陆先生和柳大人帮忙,先开办一家钱庄试试,要是顺利,微臣才敢上奏陛下……”
  云骁帝点点头:“卫爱卿性子谨慎,做事稳妥,深得朕心。”
  卫景平谢过大boss的夸奖:“微臣不敢当陛下夸赞。”
  云骁帝笑笑:“回去写个折子递上来吧,朕也想知道卫爱卿的钱庄是如何开办的。”
  把正通钱庄的事情详详细细跟他上奏了,好让他知道府库很快又会有大笔银子的进账了,先高兴高兴。
  “是。”卫景平答道,又听皇帝说了几句勉励的话,行礼告退。
  等他出了麟德殿,云骁帝问身边的大太监李桐:“朕记得,教习大皇子骑射的师傅,是卫爱卿的二哥?”
  李桐回道:“陛下记性好,卫景英将军的确是卫爱卿的二兄长。”
  云骁帝点点头:“嗯。”
  李桐不知皇帝为何突然问起这个,正竖着耳朵期待点儿什么的,谁知云骁帝从龙椅上起身拂了拂袖子:“走吧,看看皇后去。”
  “陛下去看皇后娘娘,”李桐噎了下,眼睛一亮吩咐远远跟着的小太监们:“小兔崽子还不快去凤仪宫通报一声……
  皇帝忽然问起大皇子秦衍,又忽然说要去看裴皇后,莫非这是起了立太子的心思?
  不然,这都数月未临幸过凤仪宫的主儿,能是思念裴皇后了?
  李桐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觉得没那可能。
  定是要商议立太子的事儿了。
  “不必声张。”云骁帝叫停道。
  凤仪宫。
  宫女剪了几支牡丹请裴皇后簪花,她指着一株粉白的说道:“就簪它吧。”
  “端过来,”云骁帝大步流星走进来,拈起那枝粉白牡丹:“朕来给皇后簪花。”
  对于他突然摆驾凤仪宫,裴皇后微愕,立刻领着宫女跪下了:“叩见陛下。”
  她面上风轻云淡,内心却打起了鼓:不知皇帝驾临她的凤仪宫,有什么事呢。
  云骁帝挥手屏退服侍的太监、宫女,而后低声说道:“朕打算立衍儿为太子,皇后怎么看?”
  反正他就秦衍这么一个儿子,立其为太子是早晚的事,是以云骁帝没兜圈子,直说了。
  裴皇后心中微惊,她理了理宽袖给云骁帝行了个大礼:“妾替衍儿谢过陛下。”
  多年夙愿眼看就要成了,在听到云骁帝的话后,她终于在心底稍稍舒了口气儿。
  云骁帝伸手挽她起来,老夫老妻那般说道:“还有件事,衍儿今年十一岁了吧,朕听说卫家有个长孙女卫氏,朕想皇后出面聘她为太子妃,如何?”
  “不知陛下所说的魏家,”裴皇后愣了愣:“可是镇国公魏家吗?”
  魏家的长孙女,她记得十五六岁,都快要及笄了吧。
  她儿子,大皇子秦衍才十一岁啊……
  云骁帝呵呵笑道:“皇后差矣,朕说的是前年新科状元卫爱卿的‘卫’家。”
  裴皇后想了半天才想起对卫家记忆最鲜明的印象:“陛下所说,是安邦侯关琦的么女红芹所嫁的卫家吗?”
  云骁帝道:“正是。关家那闺女嫁的是卫氏第三子卫景川,朕听说那小子空有一股子蛮力,”他笑了:“是卫氏四兄弟中最平庸的一个,谁知道关家是怎么看上他的……”
  当初听说关红芹嫁给了卫景川,连他都心道不可思议呢。
  一说这个,裴皇后俏皮地笑道:“关家看上卫家的儿子,陛下看上卫家的孙女,敢情好男儿好姑娘都出自他们家了。”
  面上笑着,她心中疑惑不解:陛下选太子妃,抛开京城众高门世家,却要从一户勉强算的上寒门的卫氏族中挑选,这是为何?
  “朕有预感,卫氏不久会成为京城中与裴、陆、纪三姓比肩的高门世家,”他瞧着卫家已有如日中天之象,云骁帝说道:“朕有意选卫氏之孙女来做太子妃,而不是这三大姓,是考虑到新贵不像老的世家那样,族中子弟良莠不齐,裙带关系盘根错节……”
  日后不但不会成为太子强有力的依仗,反而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惹出麻烦叫人指着脊梁骨骂起来了呢。
  就像他娶了裴氏女,从打他当太子那会儿起,裴氏的族中子弟隔三岔五就得出个麻烦事,早几年有北衙六军的大将军裴骏和其表妹陈氏苟且,眼下又有嫁进吕家的裴氏女大闹吏部侍郎杜锦成府,指责人家苛待害死了他女儿吕清宁,京兆府、大理寺告了一圈下来,这都闹了多少天了,还没收场,大有愈闹愈烈的趋势,御史台都开始在早朝上发难了……总之,就没叫他省心过。
  皇帝一提到自己母族裴氏,裴皇后心中惶惶不安:“陛下,前一阵子吕夫人大闹杜侍郎府的事,妾也深感脸上挂不住。”
  云骁帝摆摆手:“不提裴氏了,皇后记着朕今日说的两件事,尤其是选太子妃的事,切不可张扬出去。”
  第206章 授官补缺
  ◎鹦有雌雄都叫哥。◎
  裴皇后听了他的话内心是五味杂陈, 甜酸苦涩是一起来了,不过相比起从谁家选太子妃的事来, 立秦衍为太子才是最要紧的, 她道:“妾谨记。”
  她记得卫家的孙女才六七岁来着,有的等呢,不急,回头再说。
  丢开太子妃这件事, 裴皇后当即命人出宫给裴家捎去口风, 告诫裴氏家族一众人, 谁也别在这个节骨眼上生事。
  否则休怪她翻脸不认人。
  她发话以后, 裴家很是消停了那阵子, 甚至连带着京城各衙门都感觉风清气正了些。
  亨庆六年的十一月初八日,云骁帝下旨立大皇子秦衍为太子, 加封昭校尉卫景英为正五品中郎将,领东宫前卫率, 贴身护卫太子的安全。
  圣旨昭告天下后, 普天同庆。
  卫宅。
  卫长海手里拎着一壶酒, 一边自斟自酌一边嘀咕:“老二又出息了, 好啊……”
  这就对了,虎父无犬子啊哼哼。
  “老卫你别在那儿傻乐, ”孟氏看不惯他那得瑟的嘴脸:“外头都说今年年底翰林院的新科进士们要选个官位上任,都在走门道呢,老四咋办?”
  卫长海咕唧一口:“老四不就在户部主事的位子上钉着呢么,”他说道:“都正六品了你还想咋样?”
  总不能一步登天当上个三品大老爷,给她挣个诰命夫人回来吧。
  ……
  而翰林院这边, 别看离年底的授官补缺还有一个多月呢, 庶吉士们已经是暗流涌动, 到处拉关系走门路,都盯着六部、各衙门,甚至是外放的肥缺呢。
  户部是他们最中意的衙门,近来门前是格外有人气,登门者太多了。
  几乎每次放衙,卫景平都能碰上一两名同年,翰林院正在等待授官补缺的庶吉士们。
  他们都从小道消息得知卫景平会接替路正则当上正三品的朝廷大员户部侍郎,这个职位很有权势,跟朝中同僚都说得上话,是以很多人想碰碰运气,来走他的门路。
  哪怕卫景平能提携他们补个正六品下的户部员外郎,一旦进了户部,来日飞黄腾达就可期了。
  “实话实说,”卫景平有些无奈地道:“在下也是前程未定,还在等待圣上眷顾呢。”
  尽管他接手了户部侍郎的活儿,但没有朝廷那一道任命的升值,手里拿的铜龟官印还没有换成金龟,他就还是个小小的六品户部主事,即便有心帮同年一把,也无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