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其他 >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73节
  作者有话说:
  元宵节快乐!
  今天还是灵感不在线,对着细纲都码不大动字,不敢说具体哪天补更了,缓一缓。
  第197章 除夕夜
  ◎卫景平挥笔在纸上画了个大坑,在上面写了个“八万两”,而后贴在书案上,以提醒自己日后别踩这个大坑。◎
  陆大儒的这个“改日”一直改到了年底, 腊月二十二大雪初霁,他坐着牛车来找卫景平:“我把正通钱庄的账本都带来了。”
  从他在平遥县开办正通钱庄的头一天起, 所有的出账、入账都记录成册, 短短半年多就攒下了三十多本账册。
  书童利索地从牛车上搬来账册:“卫大人您点点。”
  卫景平:“……”
  这么多账本,没十天半个月都看不完。还让不让他过年了。
  陆谵:“我整理好的。”
  每一文钱是怎么搭进去的,都记录得清楚明白,没有半分含糊。
  卫景平挤出个苦笑:“……多谢陆先生。”
  陆谵卸下账册, 借口说还有事要办, 又赶着牛车吃剌吃剌地走了。
  三十多本账册摞起来有半人多高, 卫五月吭哧吭哧往书房里搬:“公子, 这也太多了。”
  卫景平看了他一眼:“嗯, 先放着吧。”
  日暮时分。
  “平哥儿,”卫巧巧裹着披风手里提了个六角风灯来了:“我和你姐夫这就回上林县了, 你有什么要捎带的吗?”
  卫景平想了想:“大姐,你等着。”说完他从书房取出来一套书来:“明年文瑞该考秀才了吧?”
  严文瑞是他二叔卫长河的续弦张氏带过来的儿子, 读书尚可, 已经考取了童生, 明年该下场院试了。
  卫景平记着这事儿, 几个月前就选了京城里刊印得比较精确的《四书五经集注》,托卫巧巧带回去赠给严文瑞。
  期望他一举考中院士, 博个秀才。
  又取来一支御赐的珍稀狼毫笔:“凡哥儿明年进学,算是我这个做哥哥的一份心意吧。”
  卫长河和张氏后面生的儿子卫景凡六岁了,上回卫长海提起这小子,说家里已经和白鹭书院打过招呼,明年开春就送他去念书。
  要开蒙了。
  卫巧巧收了书和笔:“我替他俩谢谢你, ”她拿出一个荷包放在几上:“平哥儿, 我和你姐夫大概要过了正月才能回京, 墨铺的钥匙我放到了姚墨那里,这是今年的分账,你点点。”
  “上回我从姐夫那里借了几百两,”卫景平说道:“大姐你知道吧?”
  开建钱庄的时候他从墨铺借出来400两左右的银子,按说一年分账分不了这么多,100来两顶天了,许是卫巧巧不知道那笔账,没给他算进去。
  “知道,”卫巧巧笑道:“你这不是明年四月份要娶媳妇儿嘛,使银子的地方多,那笔账先挂着吧,不妨事的。”
  别的不说,头一件花钱的事情,不得把这房子的墙面粉刷一遍,院子里栽种些翠竹花草,屋子里添置家具……布置洞房吧。
  说来卫景平还没来得及安排这些事情呢,没想到卫巧巧倒先替他操心上了:“谢谢大姐。”
  说话的时候他心头很是热乎。
  卫巧巧笑了笑:“那我和你姐夫就走了。”
  腊月期间各地来往的人太多,朝廷有令,百姓归乡或是探亲,拿着身份文书是可以出入城门的,且官道上日夜都有举着火把巡逻的捕快们,因此趁着赶夜路的人不少,他们就是跟着回甘州府的同乡们一道今晚就启程的。
  卫景平披上衣服跟她一道出门:“大姐,我送送你们。”
  马车停在巷子口,武双白大老远看见他姐弟二人走过来,从车厢里跳下来,快走两步拉着卫巧巧的手:“天冷,卫四你快回去吧。”
  “白白,大姐,你们路上小心。”卫景平说道:“到家了给我二叔二婶捎声问候。”
  “好嘞,”卫巧巧放下帘子:“回吧。”
  黑沉沉的天空中又飘起雪花。
  卫景平去卫宅蹭了顿晚饭,回来之后便在油灯下翻阅陆谵送来的账本,一直看到腊月二十九,才粗略看完这些账本。
  这回,一连几个月跟着户部侍郎学习钱谷、贡赋的本事显现出来了,这些据说只有专门的账房才能看懂的账本,他看得说懂好像没怎么懂,说不懂好像也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
  理得清晰些是这样的:当朝钱庄赚钱的进项有三,一是异地汇兑挣手续费,这个占大头,二是替人保管财物收取保管费,三呢是短期放高利贷出去,而陆谵在平遥县开办的正通钱庄没有在外地开分号,无法开展异地汇兑业务,挣不到大头的银子;只能做替人保管财物和短期放贷这两项,新开的钱庄信用没有积累起来,极少有人敢在他这里托管财物,这项业务也没做起来,只剩放贷一项了,当朝找钱庄借贷的利率很高,官方指导价是月1分5厘,一年就是18个点的利息,要是借了今年还不上,次年转息为本,本又生息,民间称之为“羊羔利”,感觉后世说的“薅羊毛”似乎跟这个有点渊源,一旦负债,多数人因为偿还不起而“破家散族”,所以除非走投无路,一般人没人去借高利贷的,但陆谵开办的钱庄七八万银子就是打这上面亏的,放出去的五笔银子中,竟有五笔是坏账,借钱的人到期或是跑了或是赖账,钱庄连本带利息一分没收回来。
  盖因陆谵不会追债,没那份逼得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狠辣手腕,不亏才怪。
  卫景平甚至觉得,那些人说不定吃准了陆谵身上那份读书人掩饰不去的迂腐味儿,从借钱那一刻起就生了赖账的心思,压根没打算还。
  “天真了。”他自言自语地道。
  没有后世网络社会那种信用约束,还是有很多人不讲诚信,甚至专门钻这个空子的。
  卫景平挥笔在纸上画了个大坑,在上面写了个“八万两”,而后贴在书案上,以提醒自己日后别踩这个大坑。
  看来“发商生息”,在这个朝代想靠着拉存款和放贷之间的利息差赚银子的这条路比想象的更艰难,更不好推行。
  ……
  理完钱庄的账本,卫景平起身走到院中,天空正飞舞着鹅毛般的大雪,忽然卫容与穿着粉糯糯的斗篷扑了进来,抱着他的腿喊:“小叔,三叔和三婶回来了,祖父喊你过去。”
  卫景平一把抱起小丫头就往卫宅跑:“三哥和三嫂回来了?”
  叔侄俩一进院子,就听见屋里传出一声声的笑语,原来卫景英两口子也来了,关红芹正在跟曾嘉玉玩笑:“瞧二嫂这细皮嫩肉的脸蛋能掐出水来,别说二哥了就是我看着也发痴想怜惜你呢。”
  曾嘉玉闹了个大红脸,瞧了瞧她隆起的肚子说道:“你安生些吧,当心肚子里的那位嫌吵。”
  都五六个月的身孕了,还上窜下跳的跟个猴儿似的,这当娘的有点不靠谱啊。
  卫景平在外头听说三嫂有喜了,自己又要添一位子侄,心里也高兴:“三哥。”
  卫景川听见他来从屋里出来,兄弟二人见面彼此都愣了一愣:“老四,你怎么……”身子骨没那么单薄了,脸儿也没那么白腻粉面了,眉眼之间更添儒雅和贵气,两年多没见面,他家老四还是有点变化的。
  “三哥,你……”卫三清减不少,面上褪去凶悍之气,人也看着随和不少,竟叫卫景平看出几分丈夫气概来,他心道:三哥婚后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兄弟俩站在雪天里互相打量了好大一会儿,关红芹从屋里探出头来:“四弟怎么不进屋啊?”
  卫景平笑了笑,赶紧进屋拜见他三嫂。
  关红芹穿了一身桃红色的褙子,挽着螺髻,端起娴静来似后宅寻常的少夫人。
  她笑吟吟地塞了他个大红包:“我也不会女红,没鞋垫什么的送你,缺什么自个儿买吧。”
  卫景平收了她红包,惭愧地说道:“三嫂和三哥成亲的时候我都没能去喝杯喜酒,怎么好收三嫂的红包。”
  那阵子太忙了了,实在是抽不出去一趟龙城府的时间。
  关红芹把红包硬塞到他手里:“拿着。”
  她其实是很温柔地在说话,可卫景平一脑补他三嫂在龙城府拔剑时那种所向披靡的气场,就不敢推辞,只好乖乖地接了过来:“谢谢三嫂。”
  ……
  年三十,除夕夜,瑞雪中爆竹声声。他跟着卫长海夫妇还有卫二卫三小两口,大侄女卫容与吃过年夜饭,把家里所有房间的灯点亮,开始当朝过年最有仪式感的燃灯照岁,他们笃信除夕夜家中灯火通宵不灭,来年就会好运滚滚,所以这夜家中长幼欢聚,终夜不眠,以待天明叫做守夜。
  屋里烧着炭火,温暖如春,孟氏带着两个儿媳妇还有大孙女在抹牌,卫长海跟三个儿子小酌两杯后说道:“操家伙出去比划两下去。”
  这一年到头各忙各的,没人有空跟他这个当老子的切磋武艺,落寞啊。
  “爹,大过年的,”卫景川摆摆手:“别动刀动枪的了。”
  卫景平乍一听觉得这句话没毛病,又一想觉得不对:咦,他三哥什么时候说话这么流利,不结巴了。
  “我想跟老二和老四说说话呢。”卫三又道。
  这时卫长海也反应过来了:“老三,结巴治好了?”
  卫景川白了他一眼:“早好了。”
  第198章 婚房
  ◎宜婚嫁。◎
  “嘿……”卫长海被他噎了下, 半天才问:“咋治的?”
  卫景川:“自己好的。”
  这件事还得从他跟着关红芹厮混叫她“关姐姐”那会儿说起,那婆娘是急性子, 听不得他慢吞吞说话, 一结巴就对他动手,两人时常因为他结巴的事干架,打得不可开交。
  一直打到成亲前一天,卫三血性上头, 跑去找关红芹说道:“从明天开始我就是你夫君了, 咱不能再动手了, 那样不好看。”
  关红芹深深地瞅了他一眼, 袖子撸到一半, 忽然停住手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方才卫三没结巴对吧。
  卫三把话又重复了一遍:“至少不能在外人面前动手打架。”
  关红芹粲然笑道:“你以后都这么好好说话, 我就不跟你打架了。”
  她也不想跟卫三动手,可一听他结结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她控制不住自己呀。
  ……
  “自愈?”卫景英微讶。
  卫景平笑道:“二哥, 你看三嫂那急性子, 估摸着三哥怕惹她生气说话越来越快, 时间一长就治好了。”
  卫三笑笑没说话。大概……没错吧。
  卫长海“哦”了声,眯起眼睛若有所思:看来老关家这姑娘真没娶错, 嘿,还是老子我英明啊,当初要不是摁着他俩成亲,老三能治好这结巴?
  等老了以后跟孙子孙女们又有得吹了。
  卫长海有点飘。
  卫景川说道:“老四,你四月份娶亲?”
  那会儿他和关红芹怕没时间赶过来喝杯喜酒。
  “嗯。”卫景平低头喝了口水, 有点脸红不大好意思, 还有点隐隐的紧张:明年一开春事情多, 时间紧,不知娶亲会不会仓促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