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其他 >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47节
  “行行行,告诉你吧顾世安,”顾思炎面上露出失意的神色:“先前国子监裴博士说要把他妹子许给我,”他声音小了些:“我邀请卫四和老傅陪同我去裴家相看过她,谁知后来……都说她跟谢公子订亲了。“
  “不知为何又听说他们退婚了……”
  谢回那个爹,气死了他娘不说竟然还让自个儿子谢玉衡搅黄他的婚事,这一家子真是人间恶心的存在。
  裴雪岚与谢玉衡的事顾世安有所耳闻:“听说是兵部侍郎裴晖做的媒。”
  身份贵重的长辈出面做主,想来裴姑娘是拒绝不了的。甚至可能都没有人问一句她愿不愿意嫁,女儿家的婚姻一向如此,但凭父母长辈做主,自个儿没有说话的余地。
  他捋了捋这件事情又道:“后来的事你也听说了,裴姑娘拿鞋子砸了谢玉衡分明是不愿意嫁给他的,”顾世安说道:“阿炎,你要是还惦记裴姑娘,小叔就去裴家提亲为你求娶她好不好?”
  顾思炎:“不等她跟谢玉衡退婚的事缓一缓了?”
  他还等着裴辰舒找他把那件事说开来呢。
  顾世安:“我觉得你就当作不知道那件事才不会叫她难堪。”
  该上门提亲上门去,不要打听那件事。
  除非裴雪岚亲口对他说出来。
  顾思炎想了想说道:“那小叔,你去裴家给我提亲吧?”
  他小叔如今也是正经的官儿了,没有比顾世安更合适代替父母为他做主的人了。
  只是这二人的姓氏,一个“顾”一个“谢”还要花点儿功夫向裴家解释一解释。
  顾世安当年抱着顾思炎去顾家上族谱祭祖的时候氏是这么说的:阿炎是谢熠生的儿子,因为娘舅家子孙不继,为延续娘舅顾家的香火特把阿炎过继过来认在顾氏一脉……
  对于裴家那边,这说辞看来也是最体面的。
  “好。”顾世安一口答应他:“等过两日我摸清了工部的大门就给你操持去裴家提亲的事。”
  ……
  眨眼卫景平等三鼎甲已经来户部点卯三五日了,点卯点卯,就是说每日的卯时初,就是清晨五点来钟,以户部主事的身份到户部“上岗”,进入户部衙门的时候要出示随身携带的官凭之一龟符。
  龟符是那日去吏部交了官员的金册,换了身份文书后附带的,和身份文书一道组成了当朝的官凭,是区别于普通百姓的身份的象征,每位官员的龟符做成上下两半,下半底盘放在吏部文选司,上半符由官员随身携带,龟符上有姓名、官职和俸禄品级,上下半符扣在一处严丝合缝才能验明官员的身份真伪,不叫人投机钻空子。
  为什么用龟符,因为龟又叫做玄武,玄武掌官印,所以它合适。
  不过,虽然每个官员去吏部交金册的时候都发龟符,但他们的龟符是不是一样的,分金龟符、银龟符和铜龟符,三品以上的高官显贵持的是用纯金制造的龟符,以彰显官阶之高,大富大贵指日可待,所以未婚的姑娘家才要钓个“金龟婿”,卫景平觉得“金龟婿”这仨字没准儿就这么来的,三品以下到六品的官员用纯银的龟符,他领的就是银子的龟符,龟的样子活灵活现,拖在掌心里看着竟有那么一点点睥睨天下万物的气势;七品以下的官吏的龟符是铜铸的,非常之耐摔且不易变形。
  他走到户部衙门口的时候,张永昌和段凤洲也到了,他们二人暂任的是七品员外郎,拿的是铜龟符,和卫景平打过招呼后,张永昌小声说道:“什么时候咱们换了金龟符,以后叫丈人家得个金龟婿,也好在夫人面前拿捏拿捏挺直腰杆了。”
  说完三人面带轻微笑意,向门口的衙役出示各自的龟符进入户部,开始上班。
  作者有话说:
  谢家的叔侄的家事到此暂时要告一段落了~
  第168章 榷酒曲
  ◎三千食客,八百烟娇◎
  谢回罢相外放之后, 云骁帝把翰林学士梅清敏调到户部尚书的职位上,今日也手持龟符到任了。
  梅清敏甫一到任, 就与户部侍郎路正则, 卫景平他们仨商议着手为国库快速吸金“禁榷”的事。
  榷酒。
  “卫大人,这事儿是你提的,你来说吧。”
  卫景平他们三鼎甲从翰林院直接到六部任职,是大大的高升, 加之他们翰林的身份清贵, 是以梅清敏直接对他们以“大人”相称。
  卫景平把原先跟谢回说得那三条办法, 官产官运官销、给酒坊发放许可制、榷曲法, 对酒坊进行配曲……换汤不换药地又说了一遍, 不过这回他想清楚了,禁榷没什么妙招, 就是抄作业榷酒曲,设置都曲院向民间酒坊售卖酒曲。
  “……唐肃宗时期第五琦榷盐, 食盐由官产官运官销, 但这种运营模式成本太大, 生产、运输、销售哪个环节不需要使用大批的官吏, 使用的官吏一多弊端就来了,”卫景平说道:“此办法后来被弃用可见成效不大, 下官查了一下京城的酒坊数量,从先帝的鼎元年间至今三四十年间,大小一共一百三十二家,一家新的未增,一家旧的未减, 发放许可证的数量太小, 下官以为也不是个有多少赚头的事, 唯有对酒坊配曲是个花的气力小且能长远的事儿……”
  宫中现有的内酒坊,就是专门给宫里头酿酒的机构,那批人员不用扩编就能造大量的酒曲,连造酒曲使用的药方都可以请太医院出,所需的药材辣蓼、桂叶、酒药花等说不定也能从太医院找,什么都是现成的。
  是来钱最快、最省事的办法。
  梅清敏说道:“殿试那会儿看卫主事的策问试卷,本官就以为榷酒曲是个好法子,”他又瞧着张、段二人说道:“张大人段大人,你们觉得呢?”
  张永昌和段凤洲都在策问试卷中挨边提到了禁榷的事,不过他们没提及禁酒榷,而是着重放在食盐和矿产上,想的事比较大,需要朝廷下雷霆改革之手段动各方的利益,不是云骁帝一个凡事都坐享惯了的皇帝敢于轻易尝试的。
  哪怕给府库捞钱,他心里也有个框框,这个框框就是你别给我折腾太大事儿,你的提议在这个框框里,我就让你去办,超了,那就算了。
  宁可穷着,但凡还过得去就不愿意干票大的,生怕出了乱子兜不住。
  “从历代榷酒曲来看,”上次云骁帝召见他们三鼎甲时提及禁榷的事情之后,张永昌和段凤洲二人就去翰林院藏书馆翻阅查找资料把历代禁酒榷的史料找出来学习、研究了一遍:“此举对于朝廷而言最省人力、也省时省事,权衡下来再稳妥不过了。”
  那次面圣,他们也看出来云骁帝所求不过小富即安的心思,意识到他们所提的榷食盐榷矿产的对策大了不会被采纳,还是榷酒这一招更合圣意,榷酒里头,比较下来榷酒曲就更顺手更省心的事儿,因此也更得帝心,办起来会愈加顺利一些。
  他们初入官场也原意办这种如振落叶的差,自然是要举双手赞成榷酒曲的。
  “三位大人再说说,”梅清敏又往下推动这件事情:“咱们户部该从哪儿着手呢?”
  有了办法,他今晚就上奏折讨旨意,尽早把榷酒曲这件事办起来。
  卫景平从袖中拿出一个小本本来,翻开了看着他所了解的京城酒坊的大致状况说道:“梅大人,下官以为朝廷颁布榷酒曲令之前,得先在京城试行一阵子吧?”
  “要在京城试行,须得这几家大酒坊带个头配合才行。”
  私下里得先跟他们通个气儿吧?
  要是他们都同意,那就直接在京城颁布榷酒曲令,要是他们之中有人反对,那就想办法让他们同意。
  “京城里最大的酒坊,叫樊家酒坊的那个,”段凤洲说道:“我听说是樊楼开的。”
  樊楼一日卖出去的酒能五六百坛,大抵觉得从别的酒坊采购不划算,于是在十多年前就自家开办了樊家酒坊,除了供应樊楼也对外卖酒,生意好到让人咋舌。
  梅清敏说道:“那就先跟樊家酒坊通个气儿,看看他们的态度。”
  只要京城最大的酒坊答应朝廷榷酒曲,其他的就闹不起来,这事儿就有戏了。
  这日酉时末一放衙,嗯,六部等衙门下班叫“放衙”,卫景平和张、段他们仨就上了樊楼。
  虽然还没到饭点,但五座三层楼高气派无比的樊楼里已经聚集了三千食客,其中多半是王孙公子,地主老财,包间里站满了来助兴的八百烟娇……青楼的老鸨子都输出姑娘到这里来唱曲儿陪酒了,笙歌管弦不绝于耳,好热闹。
  樊家酒坊就开在樊楼的后面,坊内也是顾客熙来攘往供不应求。
  “哟,这不是新科卫状元,”卫景平他们还未走进门里,樊楼的大掌柜就满脸堆笑地迎了出来,他叫樊一,六十来岁,须发白了一半,穿着考究的杭绸圆领长袍,他自十来岁接手樊楼之后,酒楼在他的经营下节节升高,连朝廷的酒宴都承接,一步步有了今日这般名气:“张榜眼和段探花吗?”
  这三鼎甲可不得了,一考中就从翰林院去户部当差,得天家这么器重日后必是要当相爷的,樊一前几天还想着结识他们呢,这不正愁没遇到个时机么。没想到他们光顾樊楼来了,机会朝他招手呢。
  因此在柜台不经意瞅见卫景平他们往樊楼来,他立刻就出来迎接贵客。
  卫景平拱手还礼:“叨扰樊掌柜了。”
  “三位大人赏光下榻,”樊一亲自将他们引到雅间,倒水端茶也都不用伙计全由他自个儿来:“快请喝茶。”
  店小二很快张罗了一圆桌小食,有甘州府的知名小吃,有山西府的传统点心,还有广东府的下午茶点……照顾到了每个人的口味,很是周到。
  卫景平三人说了些客套话谢过他,单刀直入地问:“樊掌柜听说过榷酒曲吗?”
  说白了吧,他们这次上樊楼就是来通知樊一朝廷打算行榷酒曲之事的,他行也得行不行摁着头叫他答应,直说就行用不着绕弯子。
  樊一这辈子吃过的盐比他们仨走过的路还多,阅人无数一听就知道了他们的来意,他脸色稍稍一凝,打着哈哈含糊地道:“我朝从未榷酒,这榷酒曲又是个什么法子?”
  这话回的高明,看着谦虚顺从,实则话语之下还有一层意思:就说当朝没干过这事,你们给朝廷出这馊主意打算怎么捣鼓吧。
  一听卫景平是来与他争利摊派酒曲的,樊一结交他们的心淡了,甚至在心中暗暗抱怨他怎么先前一点儿风声都没听到,要是得知这三人是为榷酒曲的事来的,他早就躲了绝不会和他们打照面。
  卫景平微微笑道:“樊掌柜的意思本官知道了。”
  先放个口风出来让樊一回去琢磨,他并不立刻要答复,因此无需再多说半句废话。
  说完他不再跟樊一多说:“张兄段兄咱们还有别的事情要办,这就告辞吧?”
  他这句近乎戳穿樊一心思分毫不给面子的话叫樊一打心眼里发怵,但面上还是谦卑地笑道:“不敢耽误三位大人办差,以后得空就来坐坐,小的随时恭迎三位大人。”
  “如此以后就常来叨扰了。”卫景平无比和气温润地笑道。
  从樊楼出来天还早,他慢慢地往家中走去,京城的槐花落了满地,树梢的蝉鸣此起彼落,是个寻常的夏日午后时分。
  走进巷子,他没有直接回家而且往姚家拐了个弯儿:“老姚,我同你打听件事儿。”
  姚春山正在试用武双白新近制的墨,他搁下手里的毛笔:“你说。”
  “我方才上了樊楼,”卫景平说道:“和樊掌柜打了片刻交道,瞧着他同你岁数差不多,想问问他这个人。”
  打听打听樊一的成长经历和创业史,还有其家族、子孙如何,了解的越多越好。
  姚春山说道:“樊家从他这一辈上靠着经营樊楼发了家,家中堆金积玉的,整个京城没谁家比他们更富的,樊掌柜这个人啊……”他想了片刻:“早年的时候乐善好施为人大方,又爱结交权贵三教九流,樊楼的生意就是靠这些人捧起来的……”
  结交甚广、圆滑会来事、懂餐饮会经商……卫景平听懂了。
  “樊家还有件事情祖父没跟卫大人说,”恰好姚溪来找姚春山说话,在帘子外听见他们的谈话进来说道:“两年前樊掌柜的大孙子孙樊显荣和成国公魏家的孙子魏珺起争执,他把魏珺给杀了,至今还关在死牢里呢。”
  魏珺被打死后,魏家状告到大理寺,大理寺查明案情,呈堂讼状上以“用刀杀人”为判决依据,判了樊显荣死罪,定于秋后问斩。
  本来去年秋天判决书下来就该行刑的,但樊家花了大笔的银子上下打点,用手段留住了他一命,樊显荣至今还关在牢里活着呢。
  作者有话说:
  卡了一丢丢,抱歉更晚了。
  第169章 师爷
  ◎“妙啊!”◎
  “光使钱就能把案子拖到现在?”卫景平微愕。
  毕竟樊显荣打死的是成国公魏家的孙子魏珺, 来头不小,应该也不缺钱吧。
  能让樊家得逞?
  姚溪给仆妇们使了个眼色, 等他们都退下了她才说道:“听说樊家直接把银子送到姜太后的手里了, 而魏家多少跟姜太后有些不对付。”
  先帝时魏家出了个魏慧妃,很得帝宠,在后宫处处压姜太后一头,自打那会儿起魏家就把她给得罪了, 这次正好见着个落井下石的机会, 岂能不插手报复一下魏家。
  何况樊家还有白花花的银子孝敬上去。
  卫景平:“怪不得。”
  “不过樊家也就拖一两年罢了, ”姚溪挨着姚春山边看墨边说道:“呈堂讼状没人能改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