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其他 >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55节
  1出自宋黄庭坚的《奉谢刘景文送团茶》,2出自宋苏轼《除夕》,3出自宋刘克庄的《沁园春》,4出自苏轼的《二月十九日》。
  第60章 入题
  ◎又听到宋京拿名次说事,宋玉临的情绪霎时崩了:“你有本事让他考不成府试……”◎
  他话音一落, 以朱姓书生为首的学子纷纷停下筷子看着卫景平,都挺不服气的, 就他?
  一个武官之子, 黄毛稚儿。
  哼,看着吧,今日你将他捧得有多高,后面就看着他跌得多厉害吧。
  卫景平:“……”
  这老顾还叫不叫人好好吃饭了, 抽的哪门子风。不是顾世安自己说的“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吗, 嚯, 这就高调要他府试就拿案首, 那么“了了”有意思?
  不等于叫别人说他“大未必佳”吗。
  就不能不贬低最好也不好捧高他吗?
  呵,善变的顾老男人。
  卫景平敢怒不敢言地看了顾世安一眼, 朝在坐的书生拱手道:“不敢不敢,我这次就是侥幸而已, 怎敢轻狂自大想府试案首的事, 诸位就当个玩笑听一听吧。”
  众学子一看, 咦, 这位小兄逮谦虚有礼,又见他年纪虽小, 处事却从容自若,想着日后再往上考便都是同年,遂起了结交之心,朱姓书生先自报家门:“我叫朱悠然,以后还请卫兄多照拂。”
  余下几人也跟卫景平互报了家门, 说哪天约着一起读书讨论文章。
  这批考中县试的学子, 果然跟顾思炎这帮淘气包大大地不同, 心里想的口中说的都是如何念书如何做文章等等。
  顾世安好似没看见卫景平刀过来的目光,举筷道:“多吃多吃。”
  于是学子们风卷残云干掉了一桌子好菜。
  这一顿饭卫景平因极少参与他们的谈话而吃得酣畅淋漓,也不知道被坐在屏风后面择婿的人看去了多少,即使看去了,那也只能说他稳重,持重,还能说什么,能吃吗?
  那怕什么,他很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才不端着呢。
  一直到宴会结束,卫景平都在细嚼慢咽,优雅而专注地吃吃吃。
  吃完他打了个嗝才明白:我去,这顿饭吃的哇,白鹭书院的每位蒙童都收到了来自顾世安的压力。
  到后来顾思炎闷着头都不说话了,傅宁偷偷拭泪,潘逍拉着他的衣袖说从今往后要好好读书……
  他不仅收到了顾夫子给的压力,还有一个和书院不一样的朋友圈啊!
  苍天啊,顾夫子用心如此之良苦,他太感动了,发誓等日后发达了一定要操心给老顾说个媒,让老顾娶得上媳妇儿。
  老顾这一天天的一个人晃着,是个事?
  “卫四,”从繁楼下来,散伙的时候傅宁才发现吃饭的时候光顾着哭了,此刻肚子还是空的:“咱们去吃夜宵吧。”
  卫景平:“不去,吃的太饱了。”
  哪家的夜宵比得上繁楼的饭菜,他就这么没出息。
  傅宁哀嚎:“……卫四,你不能这么对我。”
  卫景平嘿嘿两声:“困了,回家睡觉去了。”
  他回去要好好规划一下府试的事,从时间上来说,已经容不下他再跟着他们厮混日子了,于是拒绝了傅宁的邀请。
  又过了两三天,白鹭书院开学了。
  卫景平以为他和宋玉临会被调班,去上一个全员考过了县试,就等着府试的班里学习,没想到顾世安说他们八股文从入题这部分开始学得不够扎实,让他们留在原来的班跟着走进度。
  但是不管调不调班,学业都加重了,开学的第一天顾世安就发话了,从今儿开始,《墨卷》,所谓《墨卷》就是院试以上考中了的八股文,读史三本,其它杂学,如《梦溪笔谈》之类的,至少两本。
  日常的读四书五经和学做文章照旧!
  底下一片哀嚎声。
  “夫子,夫子,”潘逍领头抗议:“这不行,我以后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
  顾世安:“不睡觉就不睡觉,有什么大不了的。”
  潘逍一噎:“……”
  好像也对。
  每日要被背诵的,去温之雨那边抄了拿回家背,第二日抽查。史书每月读一本,每三日要写一篇文章,一首诗,还要交杂学的读书笔记……
  就感觉一下子套上了枷锁那般真正的苦日子来了啊。
  由于先前做文章从“入题”,八股文的第五个环节开始就走马观花了,这次又回到这里,温之雨带他们开始细致啃起来。
  入题即是在起讲之后,用一两句或者三四句过渡性的话,把文章的主旨引入到后面的“八股”之中,所以也叫做落笔。
  入题为一篇文章的咽喉,可出入可吞吐的皆在此处了,因而要联络起整篇文章的脉络,领摄全文的神。
  尤为重要。
  ……
  温之雨这次前后讲了能有三四节课的时间,卫景平才翻着《墨卷》跟他说道:“先前夫子讲入题,我听得云里雾里,如今才想明白。”
  上次县试他写到“入题”部分,以上文的一二字为发端,着重引出了下文,其实是有些没正点在点子上的,想来这便是他名次不高的原因之一吧。
  “入题就是布置在正式开始‘八股’前的一两句话,将来往上面考,这一处最容易被考官弃卷,许多考生就是在这一处落榜的,要多加练习。”温之雨道。
  卫景平找了两处八股文名篇的入题向他请教,其中有一篇是宋代吕蒙正的《寒窑赋》,“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1”。他立刻背了几句:“八股文里头,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篇了。”
  入题处寥寥几人,只数语,就写出了世事无常。
  温之雨却是这么说的:“乡试以下,科举出的都是小题目,只要在四书五经之中找寻圣贤的思想,以极小的破题入手,阐述即可,要是像吕公这样从这么大的题目入手,你们都还小,写不出让人读了点头的句子,就易沦为矫情生硬了。”他严肃地道:“我看以后还是由我一天来出三四道题,你们试着练习入题,如何?”
  蒙童们都傻眼了,这么玩,每天光入题就要练习四五遍,这谁吃得消啊。
  不过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不字,都这个时候了,不拼一把还想怎样。
  “还有你们临字的,”他头一回破天荒点名了:“这次科考有朝省城的官员巡视,卫景平,你那个字还要写得更老练些才好。”
  卫景平:“……”
  温之雨又发话了:“颜真卿的字帖,你每日临十页拿过来给我看。”
  卫景平道:“是,先生。”
  温之雨扫了一眼其他几个人,除了破题之外,每个人都加了一项不同的作业,这一节课才算上完。
  “我原先最怕顾夫子,”潘逍说道:“没想到最严厉的是温夫子,他该姓‘严’才对。”
  卫景平面无表情地轻瞥他一眼,低头抄写注疏去了。其他人也都跟着他看了潘逍一眼,让他尝了一回校园冷暴力。
  ……
  因为府试在即,过了县试的学子一个个都跟拉直了的弓似的,斗鸡上阵,一个个劲头十足。
  自从上次在繁楼认识之后,县试的案首朱悠然去白鹭书院找过卫景平一次,说他的《墨卷》版本不全,希望能借卫景平的抄一抄,当时正好被路过的宋玉临听见了:“卫四,白鹭书院的书不可外传。”
  卫景平还没说话呢,朱悠然就脾气上来了:“不过借几篇文章抄抄而已,就是问顾夫子,也不会说不借。”
  真小气。
  白鹭书院的确没有什么书不外传的规定,何况只是几篇墨卷文章而已,市面上到处都是呢。
  宋玉临冷冷地看了卫景平一眼:“你好自为之。”
  卫景平:“……”
  看来上次县试宋玉临的名次屈居他之下,气大着呢。
  自然是不屑于理宋玉临的,他对朱悠然道:“朱大哥缺了哪篇?”
  朱悠然说了几篇文章的名字,卫景平找给了他:“前头墨铺是我恩师开的,朱大哥要是不嫌弃的话,去那里面抄吧。”
  ……
  县主簿宋家。
  宋京一看小儿子回来,立刻板着个脸问道:“今日书院放假了?”
  宋玉临摇摇头:“爹,没有放假,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他拿捏着腔调:“爹猜猜,这回卫四还能再中府试吗?”
  宋京拉下脸来,见四下无人才说道:“你不专心做文章,问这个做什么。”
  宋玉临好似早就想到了,不紧不慢地说道:“爹,他要是这次再中了府试,卫家在上林县是不是就更有名气了?”
  宋京微微蹙起眉:“卫家有没有名气,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如今连他都考不过了,还有心思想别的。”
  本来上次宋玉临考中县试,以他这个年纪来说是极大的喜事,可因为他的名次上头排了个卫景平,年纪比他还小,还没有出身,这就让这件喜事看起来没那么大了,因此宋京常拿来敲打儿子。
  “爹,卫四做的文章不过是平平的八股文,”宋玉临不屑地道:“做诗也没有新意,无非是讲究个押韵罢了,县试能考中完全是侥幸罢了,难道他能侥幸一回,还能再侥幸第二回 ?”
  “莫说侥幸不侥幸的,”宋京不耐烦了:“人家比你高出好几个名次呢。”
  又听到宋京拿名次说事,宋玉临的情绪霎时崩了:“你有本事让他考不成府试……”
  作者有话说:
  平哥儿:其实老顾这个人呢经常做损己利人的事。
  1出自宋代吕蒙正的《寒窑赋》。
  第61章 闹剧(家事,只看学习的可跳)
  ◎有人要搞卫家?◎
  “你说什么, ”宋京眼皮微掀,语气平缓得可怕:“你再说一遍。”
  宋玉临顿了一顿:“爹你说卫家在上林县的名声是不是越来越大?”
  “那又如何?”宋京问。
  “那卫家年底跟韩家结亲, ”宋玉临挑事:“一定会轰动上林县吧, 到那时候,人家会不会说原本韩家是要跟宋家结亲的,可是后来呀韩家没瞧上宋家,嫌宋家不如卫家, 我大哥不如卫家老大, 这才改主意跟卫家结亲了?”
  宋京皱眉不语。
  “一个武官之子上蹿下跳过分了, 一定会招来诗礼之族的抨击吧, ”宋玉临又道:“焉知傅家、潘家不是和咱们一样, 谁愿意看到卫四木秀于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