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古言 > 郁金堂 > 郁金堂 第143节
  第134章
  “你长在圣人治下, 耳濡目染,以为她那一套便是天公地道,世上最英明的政纲。但其实杨隋、李唐两朝皆是世族共治, 前有崔卢李郑王,后有韦武李杨,彼此联络有亲, 代代筛选,照样能得累累名臣猛将,照样有贞观之治。”
  李显昂然瞥了武崇训一眼。
  “反是圣人, 女主登基,不得世族支持,才不得已提拔小姓。要说寒心, 这十来年, 李家、韦家不寒心么?再过几年,武家、杨家不寒心么?”
  想起石淙山上那一幕,武崇训忍耻与众多词臣同列,李显便义愤填膺。
  “还是你自认,为官做宰, 尚不如巴结讨好的词臣?不如宋之问、阎朝隐?十年之后,情愿见他们指点江山?”
  武崇训也觉羞耻,微微侧了侧眼。
  李显鼓励他, 又授予尚方宝剑。
  “可我听你那主意甚好!三郎啊,我只有两个女婿,你大哥什么脾性?太平犬做得,乱世人做不得。如今这局面, 我可不敢叫他蹚浑水,别刚躲过铡刀, 又把脖子递上去。”
  武崇训一怔,稍微细想,便骤然紧张。
  太孙不可公然涉事,李显排斥庶子,武延基绝难使用,选无可选,两姓唯有他一人能埋在水底合入潜流!
  这便是权臣的路子,与储君犄角相对,共生相伴。
  他侧身顿首,“臣替武家满门,感谢太子恩德!”
  李显摆摆手,两度登顶的人,是比旁人都从容。
  “不是我自夸,我虽平庸,总强过魏王肆意无忌,我家重润更比你大哥强得多了。你侍奉我,侍奉他,当比在魏王父子手里做摄政王好些,你放心——我很大方,必不以驸马身份限制你,中书门下加亲王爵,也无不可。”
  想起往事叹息。
  “哎,那时我想加盛誉于岳父,反害了他老人家性命。”
  武崇训百感交集,看着李显目光复杂。
  他有自知之明,所以当初便想拱手交给岳父,现下又要尽数托付女婿。
  可女皇虽然喜欢他,也在多年前就属意他辅佐武承嗣父子,但倘若得知李显又是这个打算,失望气恼之余,恐怕会对他起杀心。
  “外人以为李家人恨武家,我那双弟妹大约是恨毒了,可我与你们两府,与两位将军,又有何仇怨?梁王,助我于微时,你——”
  他说的感慨,笑拍武崇训膝头。
  “你替我压下武家,亦是定鼎之功。放手干罢!我这个人,有恩必报。”
  生怕他会错了意,赶紧补充。
  “韦武杨三家的恩,我必报,至于什么张家王家的,哼,他们不配。”
  武崇训连道不敢,李显越瞧他越喜欢,推心置腹道。
  “李家宗室,若非圣人屠戮,三五代下来,繁衍当有千余,杨家子息两三千不止,唯武家发迹才两代,相形见绌,尔等五兄弟,正该努力加餐饭。”
  武崇训一时错愕。
  治国之道,于李显而言,就只有敦促姻亲生育而已!
  他胸口沉沉的发闷。
  甚至有些怀念满肚子坏水的大伯武承嗣了,就连他,都知道女皇的统治堪称文成武就,继任者只要修修补补,就能事半功倍。
  这李显,口口声声不恨女皇,可是他同样不看、不懂、不欣赏她,满脑子想着推翻武周成例,抹去她执政的痕迹,就像她从来没来过……
  但李显终究说对了一句话。
  他长在女皇耳濡目染之下,认可她,想延续她,正如对颜夫人的孺慕之情和对阿娘的幽思怀念。这二十五年短暂人生,是睿智的女人滋养他、引领他,他不反感女主,甚至不反感女性填充朝堂的任何角落,也所以从一开始,他就不取笑瑟瑟幼稚的野心。
  “况且,主弱必然臣强——”
  李显斟酌再三,终于向他交了底。
  原来一切的考量由此而来,“只有提携至亲,才能避免出权臣呐。”
  昏头昏脑被瑟瑟扯出殿外,鸟鸣啾啾,叫人烦躁。
  武崇训终于明白,司马银朱为何赶在三朝回门前讲那番重话。
  想来在枕园她就瞧出来了,李显任人唯亲,且只信任血亲,但这种信任会培养出比权臣更可怕的怪兽。
  于他的朝堂而言,出权臣,确实是个相对好的局面。
  瑟瑟拿帕子轻扫阑干上的浮灰,倚着美人靠坐下。
  一枝桃花绕过大红廊柱伸出来,在她裙边投下婉丽的影迹,武崇训就是从那道影子才发现,枝头站着只长尾巴的喜鹊,他不说,瑟瑟也不知道。
  他长长叹气,不知从何说起,反是瑟瑟来拉他。
  “我知道你愁什么,我阿耶——”
  她飞快地说,很有些自惭。
  “强不起来,阿娘的心气儿也磨光了。”
  她说的认真,武崇训怔怔地。
  以为交情还没到这地步,婚是结了,但她心底藏着她的盘算,兴许一辈子不会和盘托出,那他也都可以容忍。
  瑟瑟挽回颜面一般强调,“可我二哥一定是明君!”
  “太孙实是龙凤之姿。”
  武崇训忙应和。
  “可是等太孙继位,总要三四十年后了。”
  见瑟瑟刮刀子似的瞪他,笑着改口,“错了错了,百年之后。”
  两口子牵着手走去后头望李仙蕙,果然并无大碍。
  武延基巴巴儿地叫晴柳磨□□皮,惹得李真真叉腰骂他,小姨子和姐夫吵架最没开交,说不了两句便歪了槽,李真真嘴皮子虽利索,扛不住武延基闲篇儿,气得跺脚挽袖。
  瑟瑟原要出手震吓,瞧李仙蕙倚着床柱子,看他们像看猫儿狗儿打架,便不管了,与武崇训坐车回去,一路牵着手。
  瑟瑟道,“女史明里是说张娘子下钉子,暗里,兴许是说四叔,总之东宫这上上下下,几头的人马都混进来了,我得提着些阿娘。”
  细数数还真是有好几头。
  武崇训发笑。
  储君与外戚抬杠就罢了,奇就奇在,与弟妹也是疙疙瘩瘩,细想这局面竟还真不如武家,两府至少表面上一条心。
  武崇训掩上车窗。
  “上回四郎抱怨东宫无差可办,闲得敲钟,司议郎和学士斗嘴打起来了。”
  瑟瑟大惊。
  “不是说韦安石很有本事么,连几个杂官都约束不住?”
  武崇训舔着唇不语。
  瑟瑟是聪明人,尤其人情世故,很能见微知著,唯独回回涉及到李显,便像个瞎子,瞧不出问题的关键。
  瑟瑟越发要问个究竟。
  车里地方有限,只贴壁打了两张长凳相对,四个脚固定在地板上,两人原本对坐,被她扭在身上歪缠,一时又摁住了。
  武崇训先摇头,又嘀咕,“你瞧四郎比老六如何?”
  瑟瑟忙正了脸色。
  “表哥又来!”
  武崇训坚持要问,她不得已道。
  “四表哥那时搬进梁王府,二姐怕他难过,特去寻他,撞见北市做买卖的老娘要账,朝辞、清辉不在,没人周全,他怕人告给阿翁,竟叫二姐付嫖资。”
  这事儿武崇训头回听说,皱眉道。
  “我就怕他带累崇烈不学好!果然。”
  “表哥别动气!”
  瑟瑟把他胳膊抱在怀里。
  “我倒不是说他不该去烟花地消磨,是说他笨的来,房里身上,那么些金银摆设,哪样不是银钱,折变了少说三五百两银,作甚么问女眷讨要?没皮没脸,事情来了担不住。”
  论到坑蒙拐骗的智慧,武延寿是差得远。
  武崇训又问,“那老六呢?”
  “六叔么,”
  瑟瑟才说了半句,武崇训眉毛就是一挑。
  她莫名其妙,“我还没说呢。”
  武崇训简直无奈了,摆摆手让她继续。
  瑟瑟字斟句酌。
  “六叔是古怪些,可是肯担大义,譬如和亲,倘若是大表哥或四表哥,定要进宫哭爹喊娘,求圣人收回成命,可是六叔没推没赖。”
  武崇训嗯了声,语气还算正常。
  “四郎不及老六多矣,可就连他,在东宫混了些时,也长进了,想换衙门,良禽择木而栖,太子撒手,权柄全在永泰郡主手上,所以谁当左庶子什么相干?韦安石已是被架空了。”
  瑟瑟恍然大悟,二姐真行,悄没声儿的,行如此大事。
  “男人对这些最看重,尤其四郎,自以为脂粉堆里的英雄,不愿臣服在女主之下,况且永泰郡主一时代理,往后难说如何。”
  瑟瑟一听恼了,什么阿物儿?还轮得上他挑剔二姐好坏,那时要不是武崇训开口,谁理他?反纵得他挑三拣四。
  武崇训反过来安慰她。
  “他不过是个纨绔,搁在东宫,太子还要替他填坑,所以由着他去罢,亲戚之间,能帮的帮一把,帮不上也只有算了。”
  冠冕堂皇,是替李家撇清的意思。
  瑟瑟很听得进,反正阿耶并无机密防人,来去不过家长里短的小九九,就连张说,既扑错了对象,也不必放在心上,越想越往深里去,皱着眉,目光发直,没留意武崇训侧头去望窗外的风景。
  “表哥想什么?”
  好一会儿她问,武崇训转过头,云淡风轻地笑了笑。
  “我在想,为何郡主称呼旁人,都是表哥、大表哥,唯独对老六,是正正经经叫他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