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第560节
  险些要把嘴皮都烫熟了。
  萧靖没想到老婆那么憨,他端着碗,吹了吹,确保红薯丸子彻底凉了才让安安吃。安安吃得津津有味,夸赞道:“这个寒具是甜的,真好吃,比宫里榨的糯米丸子要甜好多。”
  萧靖心想,老板娘淋了两大勺蜂蜜,怎么可能不甜。
  安安像张嫣,是个爱吃甜的孩子。
  光是炸红薯丸子,虽然能哄住安安,但并没有让萧靖和张嫣感到十分惊艳。圣人看到一处卖烤芝士红薯的摊子,这种经过加工的烤红薯味道顺着风瓢出来,近乎是一种焦糖混合着奶油的味道。
  有芝士,有红薯,制作过程中放了很多奶油和糖。一看就热量很高,但是巨好吃的那种美食。
  小张没吃过。
  小张想吃!
  萧靖接收到老婆的眼神,随着张嫣的目光看过去。摊子的老板是一个圆脸的小郎君,姓萧,是淑妃家里的亲戚。萧淼淼不认得圣人,但认得老师。他亲自选了一块比巴掌大的芝士烤红薯,递给萧靖,很热情地说:“老师,我请你吃,不要你的东西。”
  “谢谢淼淼啊。”
  萧靖吃学生的东西,丝毫不嘴软。他与老婆孩子分享这一块点心,芝士和红薯完美结合在一起,奶香味在舌尖上迸溅开来。软、糯、香、甜的四重享受,比宫中做的甜点好吃多了。
  正当一家人陶醉的时候,只听得有一个家长在问:“……你们卖的是什么东西,都是用红薯做的吗?生红薯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在藤上吗?”
  藤上长红薯……萧靖脑补一下类似藤边的西瓜,差点笑出声来。
  哦,熟悉的老头嗓,是皇帝家里的好亲戚。
  长孙无忌对红薯的好奇心很大,这里不用金钱交易,他用钱换不来红薯。这群小孩正处于天老大他老二的年纪,赵国公是谁?
  听没听说过。
  小老头找到玩疯的长孙润,长孙润正推着一辆小车跑得飞快。小孩从车里掏出来两节莲藕,拿来跟同学换了一个生的大红薯。
  长孙无忌捧着沉甸甸的红薯,一个足足有三斤,目测是一种的蔬菜。他很认真地听红薯组的学生讲,原来这个东西是长在泥土里,红薯叶子可以当菜吃,要等收获的时候才把红薯果实挖出来。
  他品尝过红薯制作的各种食物,均带有甜味,学生们都说是红薯本身自带的甜。他再换了一个烤红薯,没有加任何调味的那种,口感十分甜软,胜过市面上许多点心。
  他问出自己心底的疑惑:“所以红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红薯是粗粮啦。”长孙润毫不在意地说,“老师说了,红薯跟山药、芋头一样,富含淀粉……”
  淀粉什么的,老头不懂。
  但长孙无忌知道山药、芋头是蔬菜。这类东西去到肚子里难消化,他不爱吃啊。
  老头瞬间对红薯失去兴趣。
  作者有话说:
  曾经有个推广红薯的机会摆在眼前,长孙老头没有好好珍惜。直到失去之后,他才追悔莫及。
  第525章 李治不头疼(64)
  ◎武贤妃即将封后◎
  那位卖芝士烤红薯的小郎君, 回家之后开始写日记。
  老师说了,他好好写, 说不定能投到《大唐周报》呢!
  和长孙润一样, 萧淼淼同样有自己写长文的秘诀。他的秘诀就是把时间线拉长,事无巨细地写。
  堪称《小萧同学回忆录》。
  小孩点上一盏油灯,磨好墨水, 伏在案上运笔如飞。他文思泉涌,想写的东西特别多。
  【春天,老师给我们发了红薯块, 教我们用红薯块去育芽。一个红薯切成四块, 大的可以再切成更多。】
  【红薯块浸泡过后会发芽,发芽后的红薯块埋到土里,数日后会变成一株红薯苗。】
  【红薯苗的长出来很多叶子, 红薯叶子可以当菜吃。红薯是埋在地里的果实, 大约四个月后,红薯长得比我们的手臂要粗,老师说可以挖红薯了。】
  【红薯藤不要浪费,是可以喂猪的东西。学校养了两头猪,专吃我们的红薯藤,老师说过年的时候给我们发猪肉。】
  【交易日到了,我学会用红薯做美食。酥酪跟煮熟的红薯泥混合, 再加入糖,再填回去红薯壳子去烤。烤的时候在上面铺一层醍醐,牛乳的香气逼人,入口即化, 是我吃过最美味的点心……】
  【可惜我的同学李旺没能参加交易日, 我只好送一筐红薯给她, 希望与她共享红薯的美味。我抬头看到一轮明月,如果月亮能照到李旺,还请月亮告诉她我很开心。】
  萧靖拿到学生的日记,不亏是浪漫的大唐人啊,小孩子会用月亮拟人,小作文的逼格瞬间上去了。他把萧淼淼的日记投到报社,编辑和记者们依旧是一脸“我懂”的表情。
  姓萧的,定然是淑妃的亲戚!
  老板娘这会儿对淑妃的家人施恩,真是让人无法拒绝啊。
  这么一篇小学生日记被放在《大唐周报》的生活板块,很快引起了热议。红薯算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尤其是长安的达官贵人爱吃,特别喜好加了芝士的美食。
  芝士烤红薯,嗷嗷嗷,大家都没吃过!
  想吃!
  “红薯当真好吃吗?”
  “想知道好不好吃,问那群小的要一筐不就是了?”
  “我们大人问一群小崽子要吃的,这不好吧……”
  “哈哈,反正我家吃过了,当真是十分美味。我家小子跟同学换了一筐回来,烤着吃特别甜,一个红薯两三斤重,我家几个小的居然吃不完,要我帮忙吃。”
  “你家还有吗?”
  “我,我家的早已吃完了……不过萧氏肯定有!”
  一位中年官员面不改色地撒了一个小谎,让人去堵萧氏的门。谁知一反常态,萧府把访客迎进来,但是想要红薯,没有。
  萧氏的族长出来解释:“圣人下了命令,要我们家全力以赴,去推广种植新粮。红薯要留种,实在是分不得。”
  新粮,什么新粮?
  访客一脸懵逼地来,一脸好奇地走。
  萧靖跟张嫣商量过,红薯的亩产实在是高,种得好能去到三四千斤。而唐朝的粮食产量是多少?
  大概是一亩三百多斤。
  其实不是萧靖想让萧氏种红薯,这是张嫣的主意。深谙宫斗精髓的小张思前想后,提议道:“舅舅有发现新粮的功绩,萧氏有推广的功劳。只要萧氏不是昏了头,等红薯种到各处州府,我可以给他们封官。”
  这样下来,萧氏是占了萧靖的便宜。
  可萧靖的便宜是那么好占的吗?
  男人们升官,即使淑妃不能成为皇后,这对于兰陵萧氏而言并不算太难过。这么一抬一压,圣人再提册封武氏为皇后,朝堂中反对的声音会小很多,尤其是萧氏不会再反对。
  他们家受了阿武的恩惠,他们凭什么反对?
  若是萧氏再敢反对,他们就成了小人,旁人都会唾弃他们的。
  ……
  淑妃见到来访的娘家人,多少感觉到“自己已经输了”。
  她的面前坐着两位个中年妇人,一位是她的生母,一位是族长的夫人。兰陵萧氏族大人多,淑妃并非是族长的亲女,所以嫁给李治只能屈于太原王氏女之下。
  族长夫人说起族内的情况,那叫一个笑意盈盈。她真心实意地说:“圣人宽和,让我们家去负责红薯培育。都说红薯高产,想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娘娘在宫中不必担心,家中一切安好。”
  “淼淼在学堂有认真学,他回来说,没有人敢欺负公主,公主过得还算可以。”
  淑妃:哦。
  女子的眉头微颦,连家族的人都在说圣人的好话。红薯是阿武拿出来的东西,单凭此事蕴藏的巨大利益,足以令萧氏众人对阿武感恩戴德。
  反而她变得孤立无援。
  淑妃盼望了好久与家人相见,事到如今,她却提不起精神聊天。族里得了旁人的好处,哪里会记得她这个姑娘。倒是阿娘念着她,一味叮嘱:娘娘记得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两位公主和雍王。
  等送走家人之后,淑妃问身边的宫女:“义阳和宣城在哪里?雍王可是在温习功课?”
  宫女回答道:“雍王跟宣城公主去找义阳公主玩耍,
  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三个孩子聚在一起啊?
  都是从淑妃肚皮里爬出来的三个娃,感情好是正常的。长女大了,有自己的寝殿,淑妃过去的时候,李下玉正给弟弟妹妹烤红薯吃。
  她用一篮子绿李跟同学交换,换来一篮子红薯。绿李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水果,李子的个头不大,颜色犹如玉石一样。吃起来口感清爽,果肉酸甜。
  八岁的李廉啃着一枚绿李,小眼神不断瞄向火盆里的红薯。红薯被烤得灰扑扑的,看起来很一般。他不太相信地问:“大姐姐,这个红薯好吃吗?还有多久可以吃啊?”
  七岁的李萱摸了摸肚子,小声地说:“大姐姐,我饿了,我想吃点心。”
  “红薯好吃,特别好吃。”李下玉怕弟弟妹妹饿着,先是给他们做泡面吃,“这是我从学校带回来的泡面,瓷盅泡面简直是一绝。不泡也可以干吃,干吃挺香的。看在你们是我亲弟弟妹妹的份上,我给你们加个肠。”
  “肠?”
  两个小的疑惑极了,大姐姐出去上学,她懂的东西真多啊。
  义阳公主直接掰了一块泡面面饼,分给两人。油炸的面条可以保存很久不坏,吃起来口感香酥,有淡淡的咸味。她又从书包里拿出两根泡面搭档,撕开了外面的皮儿,给李廉和李萱一人分一根。
  “大姐姐,这怎么吃啊?”李廉第一次看到火腿肠,不知道从哪里下嘴。
  “就这样吃。”李下玉就着妹妹李萱的手,一口下去咬掉半根香肠,动作之豪放,惹得门外偷看的淑妃心揪揪。
  这个闺女,怎么越学越粗野了?看着还不如小时候懂礼貌!
  淑妃没有一瞬间冲出去阻止,而是继续看。她想看看私底下孩子们是什么样子的,好进行针对性教育。
  两个小的吃上干脆面,趁着这个时间,义阳公主让宫女给她烧热水。滚烫的热水倒进去三个瓷盅,把方便面和酱料包泡上。李下玉自己爱吃老坛酸菜口味,买的全是这种面。
  一股酸溜溜的浓郁味道飘出去,惹得淑妃大吸了几口。她的眼神有一瞬间茫然,这个味道闻起来好香啊。
  她有点想吃。
  但自从嫁人之后,她几乎不会吃这种食物,因为味道太大,不雅。后宫的女子要准备好迎接圣人,一张嘴全是酸菜味儿,多呛人啊。
  她好像很多年没吃过酸菜了。
  淑妃继续偷看,有眼睛尖的宫女给娘娘搬了一张胡凳。没多久,屋子里的孩子们已经吃上了,李下玉拿出来几双筷子,脆声道:“你们小心烫嘴,这面泡软了就能吃。”
  李廉难以置信,问道:“大姐姐,这个不用烧火煮吗?”
  李下玉摇了摇头:“不用,用火煮多麻烦啊。方便面,本来就是为了方便才吃的。”
  至于公主不缺伺候的奴仆,她爱吃方便面,是因为调料包做得很香,吃着特别馋人。泡面这种东西,偶尔吃一回,当真是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