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玄幻 > 全真小道童开局 > 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315节
  张鲁的职位,也算是确定下来了,“太史令”,也算是难为了刘虞等人,把这个古老的官职,按在张鲁身上,也算是合适。
  这个职位,大差不差相当于后来的钦天监。
  掌管天文变迁,说的高端一点,就是和老天沟通的。
  所以说,这个职位,与张鲁绝配呢。
  他是真的上面有人呐!
  走在回去的路上,此时正是宵禁,丘志清因为思考事情,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掌管宵禁的衙门,给带回了京兆尹大牢。
  不过在丘志清出示身份后。
  长安北部蔚(北城区公安局局长)便想要放丘志清回去。
  不过被丘志清拒绝了,错了就要挨罚,不进监狱,已经是他最后的倔强了。
  看着长安北部蔚便要训斥手下,丘志清感觉阻止。
  “都尉莫要如此,他们也是按规定行使职能,且对我这个普通服饰之人,也并未恶语相向,我看啊,他们还是很尽职尽责的,值得鼓励……”
  其实恶语相向,自然是有的。
  虽然没有辱及先人,可一些呵斥还是少不了的。
  只不过当时丘志清在思考问题,也没有那么在意。
  再说说了,宵禁本就是禁令,别说自己没有穿官服,就算是穿了官服,那也该抓。
  只有严禁宵禁,才不会有那么多夜里谋划之人。
  好歹也没有试图对自己拳脚相加,丘志清也不想多责备人家。
  没想到,第二天这件事便被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位并州来的丘相国,那可是一个狠人啊。
  自己维持的规矩,哪怕都是自己的兵,也绝不违反。
  其实这不是他的兵,不过也无所谓了,这次他没有蹲成监狱,不久之后,便会弥补他这个遗憾的……
  第三百四十章 丰收喜悦
  其实有一点,张鲁倒是没有看错。
  丘志清确实是不太热衷传道,传道和收徒,有关系,却不是同一个事情。
  传道,是要到民众中去,发展信众的。
  其实说全真比较喜欢传道,那也是相对来说的。
  大多还是老样子,爱信不信,莫挨道爷!
  兴平二年,七月二十,晴转多云。
  今日,是张鲁第一次上朝的日子。
  该告诉他的事情,已经有专人告诉过他了。
  当张鲁踏入政事堂大堂之时,第一眼,便是那显目的五个座位,象征着五名政事堂成员,也就是丘志清,刘虞等五人。
  再略一抬头,便看到写着“正大光明”四个隶书大字的牌匾。
  据说这是当代书法大家,蔡伯喈的作品。
  不愧是书法大家,经学大家的作品。
  仅仅是望一眼,便如同有涤荡心灵的力量,使人灵台都澄澈了几分。
  给人一种,美好生活,自此刻开始,的振奋感。
  这还是刚刚书就不久,这种作品,随着人们的参悟,只会随着参悟之人越多,感悟越深厚,它的底蕴便会越厚。
  作用也会越大,一般邪魔,都无法直面这块牌匾。
  让张鲁嘴角略微抽搐的是,他在政事堂大堂中,隐隐间感应到了丘志清的一些小手段。
  难怪昨天,来自己府上道明上朝规矩之人,提示自己不再要政事堂内传音。
  自己问他,他又不答,只说让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我试试你个大头鬼,这里哪里是能传音的地方,传音甚至比之正常说话,还要大声,那厮真是不怀好意。
  虽然把规矩告诉自己了,还故意留个坑,让自己跳。
  果然,儒家那群家伙,都是表面君子。
  有才无德,真乃小人也!
  张鲁也只能在心中默默吐槽,不知道多少第一次上朝的家伙,被他们给坑了。
  其实他们也没有张鲁想象中那么夸张,例如当初关羽上朝之时,人家并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关羽,那是一点关子都没卖……
  找到有着自己牌子的位置坐好,张鲁觉得,自己也就是来走个过场。
  应该不会有自己什么事情,毕竟太史令……
  能干嘛?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政事堂五位大佬,给他的答案是:能干!
  张鲁自开始之后,便一直闭目养神。
  直到好像有人在问他话,他才一个激灵,也没仔细回想到底是什么事,便一口答道:“没问题,下官保证完成的妥妥的!”
  刚回答完,他才发现周围之人,看他的眼神有些怪怪的。
  拿到自己的任务之后,他才发现,这是要让自己推算出,未来五年内,大汉天下的旱涝情况。
  原本丘志清是询问他两年之内的天气情况,能否推测。
  当时张鲁随意便点了一下头,虽然具体要求他没听清。
  不过“两”和“天气”联系起来,小问题啦!
  可没想到,黄琬使坏,说:“两年怎么够,至少五年,不知太史令能否办到?”
  原本黄琬都打算和张鲁讨价还价了,没想到,张鲁这么勇,直接便一口答应下来了,搞得丘志清都不知道该怎么给他砍价了。
  真是,第一次上朝就走神,活该你被坑!
  丘志清本想给他传音吐槽一番的,可一想到那个效果,还是算了吧……
  其实,这倒不是黄琬等人,故意为难张鲁这位新人。
  而是他们需要知道未来几年内,是否有旱涝灾害,好制定下一步计划,原本是没有这个想法的,谁让新任太史令到了呢?
  自然是要给张鲁找点事情,别让他闲着不是。
  因此,便给他找了个预测天气的工作。
  原本,丘志清是打算给他减减压,两年差不多了。
  既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又在张鲁的能力范围之内。
  没想到啊,黄琬直接加码,张鲁一口答应……
  不给张鲁反悔的机会,黄琬一口敲定:“很好!既然太史公,公忠体国,那便先把未来十年内的旱涝灾害整理出来吧,接下来我们讨论……”
  丘志清:“……”
  要不要这么急?
  张鲁:“……”
  好嘛,你们这些家伙,果然蔫坏蔫坏的!
  无法改变既定事实的张鲁,只好无奈接受。
  秋收的时节,很快到来,其实这边大汉的缺粮,还和气候变迁,作物生长周期发生变化,有直接关系。
  也就是张角所说的,“苍天”的问题。
  不过这种影响,并不是扬了“苍天”便可以立刻解决的。
  还需要不不短的时间,或者天庭的各种神祇尽快归位。
  否则,这种影响,根据张角推测,将会断断续续,延续百年左右。
  这个时候,丘志清搞出来的这些高产粮种,便体现出了作用,因为不管减产几成,作为的基数摆在那里。
  怎么也比之前的粮种来的强不是。
  而今,还有张鲁这个天气预报。
  以及蔡伯喈之前,在平城服刑期间搞出来的农家肥。
  兴平二年(第二十五年),关中的这个秋收,无疑是喜悦的。
  令人满足,与安心的。
  虽然去年的大豆,以及土豆的种植,让关中百姓,对几位相国联名推广的所谓高产粮种,打出了名气,让关中百姓没那么抵触。
  当然,也仅仅是没那么抵触而已。
  毕竟大豆是大豆,土豆是土豆,小麦是小麦。
  也正是去年河渠等水利工程的疏通,以及今年小麦的丰收。
  这才让关中百姓,恢复了对朝廷的拥戴。
  丘志清如往年一般,在田间教导着乡民们选种,育种。
  同时,和他一起的,还有他的那些随身护卫,这些护卫,大多跟随丘志清五年以上,随丘志清下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那些方法,他们几乎都可以倒背如流。
  看着侍卫们主动上前,给乡民们做着普及。
  看着那些乡民们,向那些侍卫投去感激的目光。
  并且答应,一定会把这些方法,传授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学会,让更少的人饿肚子!
  此间一幕幕,让丘志清露出了一个会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