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玄幻 > 全真小道童开局 > 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145节
  用自己的方式,丈量着平城的的土地以及河流,规划着灌溉的水利工程,该如何修建,以待明年农闲时刻继续招人。
  一不小心,便越了界,看到了长城外的强阴县(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岱海东南)。
  强阴县城,乃是雁门郡最北边的一座县城,位于长城以外,这里曾经是汉军出塞作战进攻的桥头堡。
  此时的强阴县城,应该已然废弃,官民内迁,不然,丘志清说不得会被丢到强阴当县令。
  而此刻,本该废弃的县城内,却是牛羊成群,人来人往,还全部穿着鲜卑服饰。
  这不用说,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定然是汉军进攻草原胡人的桥头堡,被鲜卑当成进攻并州的桥头堡兼后勤基地了!
  再把视角往南边移动。
  却见先头部队已然南下,正往外长城而来,其先锋哨探,离外长城墩台已不足十里,转瞬即至!
  来不及多作探查,丘志清连忙来到谯楼之上,让守卫士卒敲响大钟。
  同时派出三路信使,拿着自己的公文,一份送往雁门郡郡治阴馆县(今朔州),言明鲜卑入寇,人数不下十万。
  一路信使派往长城墩台守卫,让他们一旦发现敌人,点燃烽火,立刻后撤,毕竟也是两百多人的墩台守卫。
  到时候退入平城之中,亦是一份守城之力。
  最后一路,则是前往各个村寨通知敌军入寇,愿意入城的,赶紧收拾东西入城,不愿意入城的,收拾东西往山上跑。
  当然,能进城最好是进城。
  毕竟进城还能参与守卫,约等于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丘志清也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太守郭缊的亦是很是明确,雁门关,阴馆(朔州),汪陶(应县),三地呈犄角之势。
  可以相互支援,且背靠内长城,可谓攻守兼备。
  而平城孤悬于外长城边上,路途遥远不说,外长城年久失修,补寄容易被鲜卑骑兵截断。
  很容易变成一座孤城,无法有效抵御鲜卑对雁门内地县城的抵御。
  自然而然的,被郭缊摒弃在核心防御圈之外,这也是为何他对丘志清侵吞那些大户田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除了那些大户只是一地豪强,兴不起什么风浪之外,又何尝不是觉得丘志清挡不住鲜卑的再一次入寇,而任由他折腾呢?
  第二百一十五章 兵临城下
  当数名骑兵飞奔而出后,丘志清望着北方开始发呆。
  只希望自己可以坚持得长久一些,也希望那些长城墩台的留守人员,能够安然退回城中。
  至于有空的时候修复外长城……
  呵呵,丘志清压根就没想过,东汉立国之后,北边已基本没了威胁。
  维护长城的高额费用,也被拿去西北,和羌人死磕去了。
  外长城两三百年没有维护,已是破败不堪,想要以一县之力,修好外长城,简直痴人说梦。
  雁门郡太守都只能整修雁门关,加固雁门关外诸县的城防!
  传闻羌人闹得凶悍之时,朝廷每年用于维持西北边军的军费,便高达百亿,驻军常年高达六十万以上。
  自然外长城这边便荒废了下来。
  墩台守卫都是去年突遭鲜卑袭击之后,才重新设立的!
  若非去年鲜卑来得突然,拥有一个营,两千正规军的平城,也不会这么快便失陷,起码也能坚持半月以上。
  这就是想要迁移城外乡里庄户入城的原因。
  城中有预留的田地,粮食,如若再加上充足的人口,丘志清有信心守城个把月。
  而鲜卑,却不会在这个贫瘠的城下,耗个把月,他们是来抢劫的,不是来屠城的!
  且作为一群合格的强盗,他们不会在已经被自己洗劫过半次的县城下,多费时间。
  为何是半次?因为上次虽然破城,可府库还没来得及搬,便被雁门郡太守带领的郡兵击溃,解了平城之危。
  果不其然,当信使刚城不久,北边的烽火台上,便充起冲天狼烟,一座座烽火台,便如此传递着边关的急报。
  原本之前回城,或者各自就位的青壮,还有些疑惑。
  为何只听见钟声警讯,却没有见着北边的烽火狼烟。
  此刻见着北边的烽火迅速传递,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紧张起来!
  丘志清暗骂,这些人都不侦查一下,就来了个最高级别的警讯,也不怕被军法从事。
  这倒是丘志清误会了,他们这些留守墩台的,自然有着他们自己的侦查手段,以及自己的判断,不然也没人会拿自己小命开玩笑。
  丘志清就站在北城门上,看着军卒和青壮,一个个忙忙碌碌,开始往城头运送各种物资。
  把一捆捆箭矢运上城头,将大锅和水架上。
  将物资运上城墙之时,也会在马道下边的宅院中,囤积部分物资,以免堆积在城头,造成堵塞。
  那些石炭,并非用来烧开水,而是防止水结冰。
  这个时节,可真真是滴水成冰,直接倒井水,可比倒开水要管用得多。
  倒开水对于鲜卑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奖励。
  城中此刻大概有军丁四百,一个部,在吴献原有的左军营一个曲,二百多兵卒的基础上扩充,吴献现在也是一个军司马了,算是升了一级。
  再往上,便是校尉,或者杂号将军,以他这个年纪来说,已算得上是新秀。
  除此之外,还有县兵四百,青壮三千。
  经过一番宣传,丘志清成了喜欢征发徭役的冤大头。
  以前的徭役,还没有把饭菜做得这么实诚的,竟然能让人吃饱!更有甚者,让役夫自备口粮都是常有的事情。
  这也导致之前大户逃跑,成为山民的民户,直接回到县中,重新登记。
  这些人,之前算是大户的隐户,没有户籍。
  为了这些人口,丘志清用吃饱饭的徭役,把愿意入籍的,统统全部入籍。
  如此一来,平城的户口之上,便有了五千多户,两万余人。
  守城足矣!
  不过就算老幼丘志清也没放过,让他们负责烧饭打水。
  烧饭好理解,打水就是把水提到城墙根。
  城墙上的人会把水桶通过滑轮吊上去,到时候不论是直接泼水,还是晚上用来给城墙加冰衣,都是很好的道具,不是吗?
  傍晚时分,陆陆续续进城的人群,依然不见减少,而外长城留守墩台的兵卒,已然全部入城。
  这就说明,鲜卑的先头部队,离他们不远了。
  “传令下去,关闭北门,让城外百姓,从东西城门入城!”
  “得令!”
  领命而去的,是丘志清新提拔上来的军侯,名为孙淮,因为为人机警,学习能力强,性格也颇为坚毅,被丘志清提名。
  与另外一位名为胡莱之人,同时被提拔为军侯,各领一曲兵马,为军司马吴献的手下。
  看着远去的孙淮,丘志清把目光转向吴献,直接道:
  “本官也教授你半月有余,现在我命你全权主持守城,你可有把握?”
  吴献咽了口唾沫,他之前只是一名守卫武库的军侯,去年都是第一次上战场。
  没想到,第二次上战场,明廷便要把整个城防交给自己,这……
  “卑职……卑职……”
  “怎么?跟了我半个月,什么都没学到?无需紧张,关键之时,我会帮你收拾烂摊子的,放心去做,
  你不是一直羡慕叔崖识字,也有自己的字吗?我现在就给你取一个如何?”
  吴献听闻此言,整个人都有些傻了,激动的深施了一礼:“谢恩师提携,弟子知道该怎么做了!还请恩师赐字!”
  他这么说,便是正式确认师徒关系了。
  当然,和郑岩一般,记名弟子而已,想学什么,他会教,却不会传承他的衣钵。
  “既如此,你名献,献者,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你的字,便叫宗肥吧!”
  见吴献一脸似懂非懂的样子,知道他不识字,丘志清给他解释了一番,这才对自己这个新得到的字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自己也有字了,吴献高兴的应承下来。
  “恩师放心,此次守城,定不负恩师所望,这半个月的学习,定然让鲜卑贼寇碰个满头包!”
  有了这个态度就好,丘志清很满意。
  政务繁忙,想要造福一方,他自是要培养一些有能力的处事之人。
  不然一个人,又能做多少呢?
  当夜幕笼罩神州北地之时,一片火光出现在了城北十里处。
  队伍中分出数骑,朝平城方向飞奔而来,在离城北百步处停下,弯弓搭箭……
  第二百一十六章 鲜卑出动
  “咄~”
  羽箭钉在城垛之上,箭杆上绑着一条白布,应是战书之类。
  箭尾处还在不停的颤抖,显示发出这一箭刚刚发出不久。
  看着远远跑开的鲜卑人,吴献上前,拔掉钉在城垛上的羽箭,笑道:
  “看来这鲜卑人的箭术也不怎么样嘛,这么大的城楼都射不中,比之我大汉箭士,可是差之甚远,且看看其上写了什么!”
  随意打开看了看,其上不外乎早早投降,否则城破之日,鸡犬不留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