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玄幻 > 我在修仙界长生不死 > 我在修仙界长生不死 第144节
  十余丈宽的街道上,赶车的步行的挑担的,行人如织,川流不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茶楼酒馆中三五成群的客人,操着明显不同的口音,说着近日的趣事。
  周易慢悠悠的行走在街道上,看着左右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的行人,仿佛回到了数百年前。
  路过个早点摊贩,周易买了碗豆腐和油条,就这么骑在牛背上吃。
  “比起山中苦修,凡尘俗世似乎更加乐趣!”
  由于进城门的经历,周易施展了个隐匿法术,周围百姓对年轻道士视而不见。
  穿梭在红尘当中,又独立于世俗之外。
  临近晌午。
  终于到了目的地,曾经在神京的庭院,竟然没有拆除。
  附近已经不再是贫民区,而是富贵的红墙绿瓦,独留下破败的小院,数百年过去木门都腐朽的摇摇欲坠。
  “乾京扩张了几圈,咱这也成了内环地段,升值了!”
  周易收敛诡异心思,轻轻推门,咯吱一声大门拦腰断成两截。
  喵喵!喳喳!
  动静吓到了院中的客人,一黑一白两道身影蹿上院墙,十几只鸟雀腾空飞走。
  周易从储物袋中取出灵木,削成门户安好,施展法术将院墙修缮整齐,挥手收走院中落叶。屋中家具已经成了朽木,索性也不需要睡觉,只清理干净尘土蛛网之类。
  片刻时间,小院焕然一新。
  取出修仙界常用的石桌石凳,摆在葡萄藤下,烧水沏了壶灵茶。
  “这乾京认得贫道的,大概只有两位了。”
  周易双目灵光闪耀,看向枣树与葡萄藤,五六百年过去仍有几根活着的树枝。
  清风吹过,枝丫摇曳,似乎是在招呼回应。
  这时。
  墙头伸出个小脑袋瓜,顶着发髻,似是嗅到灵茶的味道,不自禁的发出吞咽口水声音。
  周易笑着举杯,说道:“过来,请你喝。”
  童子心思剔透,感应到周易不是坏人,登上墙头抓住老枣树的树枝,顺着来到主干然后呲溜落入院中。
  由于个子矮,只能跪坐在石凳上,迫不及待的抿了口灵茶,才问道。
  “你是谁?从哪里来?”
  “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
  第160章 史书记载
  “很远是多远?”
  童子双眼放光,对外界充满好奇心。
  周易反问道:“你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童子回忆许久,才说道:“去我姥爷家,马车要走十几天。”
  “比这还要远十倍。”
  周易此番回乾京,没有故意展露踪迹,也没有偷偷摸摸。
  金丹真君足以纵横九洲,更何况遁速堪比元婴老祖,足以让周易正大光明的回家。
  当然,来之前卜了卦!
  上签。
  此行或有惊喜。
  周易对惊喜不在意,打算在乾京小憩一段时日,便启程去东海寻觅宗门。
  童子皱褶小脸,掰手指头算十倍是多远。
  墙头上又有动静,露出个小姑娘脑袋,梳着羊角辫,见到童子后明显松了口气。再看院中变化,面上露出惊骇,噔噔噔从梯子上下去了。
  周易眉头微皱,随后又轻轻摇头。
  片刻后。
  门外传来中年声音:“陈靖拜见道长。”
  “进来吧。”
  周易挥挥手,院门自行打开。
  陈靖神色肃然,打理过衣衫,身后跟着刚刚的小姑娘,进院后拱手道。
  “犬子年幼无知,若是冲撞了道长,还请恕罪。”
  “无妨。”
  周易笑道:“闭关日久,见一幼童稚子,心生童趣,陈居士莫怪就好。”
  陈靖说道:“这是犬子的荣幸。”
  童子见到父亲来了,先是面露惧色,随后见父亲恭敬模样,不知怎么就有了仗势,小手端着茶杯抿了口,学着周易的口气说道。
  “无妨无妨。”
  “哈哈哈!”
  周易闻言发出爽朗笑声,说道:“这般天资聪慧,平日里莫太过苛责,贫道观其面相……”
  陈靖面色一紧,既希望儿子有前途,又怕道人说出什么惊骇之言论。
  “平平无奇,这辈子注定没什么成就,不若少安排些功课,无忧无虑,富贵安乐。”
  童子闻言高兴的直拍手,只看着道人愈发亲近,恨不能与自己爹换一换。
  “多谢道长。”
  陈靖声音中难免带着苦涩,任谁说自家儿子没出息,也是这般模样。
  反而旁边的小姑娘,颇为不服气道:“一个人如果只凭面相,便定了这辈子成就,那读什么书考什么科举,都去看面相就行了!”
  “说得有理。”
  周易赞许点头,十来岁小姑娘能有这份见识,已经是极为了不得。
  小姑娘本以为道人会反驳,说些道门经典来证明面相,没想到竟点头赞同,一时间气升半截不上不下。
  陈靖却是吓了一跳,仙俸司那些高人,一个个表面善良温和,实则心狠手辣,连忙躬身道歉。
  “小女不知规矩,万望道长宽恕。”
  “她本就说的有理,何须道歉。”
  周易笑道:“陈居士日后有难抉择之事,可以多听听女儿的主意……龙睛凤颈,贵不可言之相。”
  后半句没有说出声来,而是传音入密,只在陈靖耳边响起。
  陈靖闻言半喜半忧,一时不知该如何叙说:“道长有所不知……”
  周易稍稍思索,说道:“可是祖上血脉非凡,如此一来,这般面相却是灾祸了。”
  “道长真乃神人也!”
  陈靖无奈道:“陈家祖上可以追溯至开国时期,据族谱记载,由于圣后族人死于兵灾,于是圣皇将麾下三子,改李为陈延绵后族。”
  “竟有如此渊源!”
  周易叹息一声,难怪看小姑娘有些面善,沉吟片刻挥手洒落灵光。
  灵光落在小姑娘体内,原本楚楚动人模样迅速收敛,凌厉、聪慧气质消散,变成了普通少女。
  陈靖察觉女儿变化,深深躬身拜谢:“道长恩德,陈某感激不尽。”
  纵使数百年过去,陈家一族靠着祖上余荫,无论换谁当皇帝,也会多加照顾,荣华富贵不缺。与之相比,当年觉得三殿下倒霉的那些人,其家族早已在一代代斗争中没落。
  周易说道:“麻烦陈居士寻些史书来,从圣皇……凤阳国末年至今,记载越详细越好。”
  陈靖连声答应,陈家藏书阁有不少正史,又遣人去交好家族去借阅孤本。
  又叙了会话,方才告辞离去。
  夜间。
  周易没有打坐练功,也没有参悟雷法,布置下警戒阵法后,躺在床上和衣而睡。
  翌日清晨,日上三竿。
  “呼——”
  “好生舒爽,身子仿佛轻了几分。”
  “多少年没有这般纯粹的睡过觉了?一百年,三百年,还是五百年?”
  周易长长舒了口气,伸展了下四肢,从床上起来后打水洗漱,如同凡人一般没有施展任何法术。
  打开院门。
  外面站了不少人,或捧着,或抬着,或挑着,全是一摞摞书册。
  陈靖在门外侍候了许久,见门开了方才出声说道:“道长,昨日一宿忙活,寻到了几百本史书。其中大部分是正史,也有不少野史,读起来比正史有趣些。”
  “辛苦了。”
  周易挥挥手,所有书册收入储物袋,说道:“刚刚熬好了粥,居士要不要喝一碗?”
  “荣幸之至。”
  陈靖吩咐管家,莫要让下人传出任何风声,小心翼翼的迈步进了院子。
  “居士无需这般模样,贫道就一普通修士。”
  周易盛了两碗粥,又取出几百年前腌制的人参咸菜,笑着说道:“这乾京城中不少修行之人,尤其那皇宫方向,气息毫不遮掩,陈居士应该听过见过不少。”
  “不瞒道长,陈家还有祖传的归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