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科幻 >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第1122节
  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骨头。
  仔细一数,脊上共有四十五骨,胸有十四骨,左右胁肋各十二骨,还有九节百骸诸多细微脉络,如罗如网,纤毫毕现。
  原来所谓“骨四十五”,却只是以脊骨之数代指,并非指人身仅有四十五骨。
  只因这条脊骨,乃诸骨之统,亦勾联诸脉。
  七宝金身,精、血、炁、髓、脑、肾、心七宝,身内骨、脉却不在其中。
  此法正好为他补上二缺。
  念头天眼一成,便能“观身不净,行时知行,住时知住,坐时知坐,卧时知卧,心中了了分明”。
  再生“四大”之力,时时刻刻,无时无刻,便都在“炼身”。
  这就是所谓的“常不净,常能净”。
  总的来说,这部法门的关键之处,便在于“念头天眼”、“四大炼身”两种法。
  不过江舟却觉得,最精奥处,当在于一个“常”字之上。
  他曾自枯荣老僧处学得枯荣之道,领悟了几分常与无常。
  所谓涅槃正觉,有四德:常、乐、我、净。
  恒常不变而无生灭,名之为常德;寂灭永安,名之为乐德;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变易,名之为我德;解脱一切垢染,名之为净德。
  四德是“如来”的境界。
  仅得一“常”,虽非如来,却也是涉入了佛门至高境界的门槛。
  所以经文总纲中便有“实见身已,不为诸恶之所乱,如是循身观,能到涅槃”的结论。
  这《身念观》,根源便直指“恒常”之境,不愧是西方教根本大法之一。
  他这是得到宝了。
  可惜,此篇之中,只有如何观想“骨、脉”之中的念头天眼,又如何以天眼照见骨脉之中种种不净,如何以“四大”炼化诸般不净。
  江舟观想天眼一成,身内“五行”也早已成就,“四大”不过是转眼便能成。
  内身之中,渐生地、火、水、风之奇力,涌入诸骨诸脉之中,一点点浸透。
  在外间看来,却是只觉他周身忽然有光明绽放,却明明不见光亮。
  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蒙尘之镜,忽然抹去了一层灰尘,镜中原本模糊之景顿时清晰无比。
  简单地说,就是他看起来忽然干净了、顺眼了,还隐隐有丝丝异香传出。
  “邪了门儿了……”
  在一旁死死盯着他的李真显有点傻眼,喃喃道。
  纵然是他,也觉得江舟忽然顺眼了许多。
  燕小五也在目不转睛地盯着,闻言连连点头附和。
  这他踏娘的还是他的江兄弟吗?
  高柢也是目泛异光,轻声道:“四大皆空……”
  第1076章 轻慢
  “汝今谛听,善思念之,清静梵行,复生天眼,观身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立念在身,能舍烦恼,不为诸恶之所乱……”
  江舟心中流过最后一句经文,与此同时,九窍、毛孔之中皆有地、水、火、风四大力涌出。
  如云烟喷涌,汇于脑后,成四色庆云。
  身内洁净,脑后、周现皆现万千白毫,绽放宝光,如现日月光轮,放大光明。
  燕小五一惊:“娘耶!你成佛了?!”
  在他眼里,江舟此时的模样,脑后悬日月光轮、头顶四色庆云,可不和传说中的佛陀罗汉一般?
  端的是宝相庄严。
  只可惜,江舟周身九窍诸孔毫光一现即逝。
  身内洁净一瞬又复蒙尘黯淡。
  西方教之旨,万物皆源于四大,四大亦为尘毒。
  置身凡尘,诸欲横流,呼吸吞吐,饮食诸物,终不免污垢蚀身。
  为何向往极乐净土?只因那里无尘无垢,修行西方大法,只有那里方是胜境。
  不过即便是极乐世界,亦难除一切尘无垢。
  虽借四大炼身,却非炼得四大皆空,方能得真正极乐,成就正果。
  高柢刚才低声自语之言,听在江舟耳中,分明是已看出他身中究竟。
  只可惜,四大皆空,如今于他而言终究是镜花水月。
  只这一瞬的洁净,他都维持不得。
  不过,这也正是四大炼身之妙。
  在这一净一垢,一生一灭,一消一磨间,他身内骨、脉便得到了磨炼。
  虽说是他得的只是骨脉观,但人身统属相联,岂可独存?
  骨、脉得炼,其余血肉脏腑髓、精炁神识意等等,皆能提升。
  只不过大抵是比不得专炼之部。
  尝过这篇大法之妙,江舟对于《身念观》的其他三部已是志在必得。
  哪怕鬼神图录中凑不齐,他也得找机会从西方教中谋得。
  江舟心念一动,头顶拳头大小的四色庆云复化云烟,自九窍诸孔中隐没。
  天地万物皆四大,相互消融同化。
  内身四大,若放诸身外,时时刻刻都会流逝。
  这可是他好不容易才将体内五行凝炼出的一团四大之力,只这一小团,就耗去他这数年来苦炼的五行之炁将近四成。
  只因方才功法初中,心神一瞬不觉,便让其流出身外,消磨了几丝。
  足令江舟心中滴血。
  尤其可见,那些佛陀菩萨罗汉之流,时时头顶庆云佛光,其道行法力之高,难以想象。
  所谓的宝相庄严,那可真是拿老本来装逼啊……
  李真显用略为复杂的目光看着他道:“你练成了西方教三十七道品?”
  他是道门正宗,并不知江舟练的是什么,但知道如此气象,必是西方教根本大法三十七道品之一。
  这绝非一般弟子能得传。
  身怀玉清两大护教神通、西方根本法,似乎还有太清法,这样的底蕴绝非寻常人物。
  这让原本还自恃根脚出身远高于对方的李真显有些气馁。
  论天资、论道行,他已是手下败将,虽然有大意所致,却是不争事实。
  本以为出身根脚远胜于彼,如今看来,似乎也未必。
  这要是真跟他抢……
  江舟一看他神情,便大概猜出他在想什么。
  只能回了一句:“你想多了……”
  不过李真显的表情明显是不信了。
  江舟无奈,也懒得理他……
  ……
  且不说江舟于行军之中引起的一段小插曲,虽让众人颇有些惊异,却也没引起什么大波澜。
  一路疾行,各有心思。
  有了身念观,江舟更是一心沉湎修行,懒理他事。
  数日之后,长安城便已遥遥在望。
  程咬金所部大军,并非皇城禁军,军营于长安西侧。
  他将大军回驻大营,便率一支亲兵,带着江舟、赵太真等人直入长安。
  早早已着快马将信报回长安,此时李世民已着有司相迎。
  直接将江舟、赵太真几人都召入宫右陛见。
  一番嘉奖赏赐自是少不得。
  还亲自在太极宫中设大宴款待。
  很明显,李世民主要想款待的还是赵太真。
  先不说她下山来救程咬金大军,知晓其出身来历,就算是李世民,也要以礼相待。
  而于赵太真来说,李世民贵为人皇,如今人皇之位虽不复太古之威盛,却也是天地正位,纵是她母亲亲来,也同样是要以礼相待的,何况是她?
  也只可以臣下之礼陛见。
  至于江舟,因“献血”有功,倒也得了不少赏赐。
  只是份量毕竟不如赵太真,甚至在大多数大臣眼中,还不如李真显。
  江舟倒也没有被冷遇的感觉,反而落得一身轻松。
  也不耐宴中虚待,只在角落之中静修。
  攒聚五行、凝炼四大、循身观念,他此时要做的太多了,且乐在其中,实在是没有余闲他顾。
  待大宴结束,也不去见人,所幸李二等君臣目光也并不在他身上,寻了个空,拉着高柢便出了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