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现言 > 鸾凤重华 > 第343章责问(三更)
  赵卓心怀忐忑地护着沈君兮睡下了。
  可每当沈君兮翻身或是梦呓时,他都会很警醒地醒过来,因此第二天,他的眼下就一片青紫。
  沈君兮瞧着他这样子就很是心疼。
  “我这才到哪呀!”用早膳的时候,沈君兮就同赵卓打趣,“后面可还有八九个月呢!”
  昨晚王妃怀了身子的消息就在王府里传开了,因此余嬷嬷特意起了个大早在厨房里就张罗开来,不但让人做了开胃的姜丝鸡肉小米粥,另外还亲手做了山药酸枣糕,为的就是让沈君兮吃得舒服。
  赵卓也觉得自己太过紧张了,反倒是沈君兮比他淡然得多。强牺 pddxsw.com 读牺
  “你就一点都不紧张在意么?”瞧着一脸淡定的沈君兮,赵卓这才发现从昨晚到今晨,沈君兮的反应都是淡淡的,仿若那个怀孕的人根本不是她一样。
  赵卓的问话,让沈君兮差点将含在嘴里的那口小米粥给喷了出来。
  她哪能不在意?这候 pddx sw.com 章汜
  只是上一世的经验告诉她,越是瞎紧张,孩子越容易掉,反倒是以一颗平常心待之,等到瓜熟蒂落的时候,孩子便会平安降临。
  “我当然也紧张在意呀!”沈君兮便白了赵卓一眼,“只是之前周福宁怀孩子的时候,外祖母便告诉她不能太过娇气,不然那孩子也养得娇气,生产的时候就麻烦了。”
  “你都不知道,她那时候,三天两头的往我们府里跑,到要生的那天还跟着我一起去茶楼里看你高头大马地凯旋而归,结果一不小心就把孩子给生在茶楼里了。”沈君兮就语带羡慕地同赵卓说道,“要是我生孩子也能像她那么轻松就好了。”
  周福宁在茶楼生孩子的事,赵卓也是知道的。
  好在事后皆大欢喜,反倒让人忽略了事情本身的惊心动魄。
  “我可不想你把孩子生在外面。”赵卓也就撇嘴道,“这种事,也就福宁那种傻大姐才做得出来。”
  沈君兮没想到赵卓竟会称福宁为傻大姐,她就笑容狡黠地看着赵卓道:“这话你敢不敢对着福宁说一次?”
  赵卓便是一脸尬色地嘟囔:“这不是我们两私底下说话嘛,谁敢跟她说这个?就她那闹腾脾气,那怕是没得安生日子过了。”
  夫妻两在这边欢快地聊着,结果宫里却来了消息,昭德帝宣赵卓进宫觐见。
  “是不是为了内务府那事?”沈君兮听着,就叫人进来给赵卓换衣服。
  若是平常,这事自己也就代劳了,可她现在毕竟怀着身子,不知道还好,既然知道了,还是有了些顾忌。
  “大概是吧,”赵卓像个衣架子似的站在那,任由丫鬟们给他换上了进宫的朝服,“黄天元的辞呈递上去不久便批了下来,这内务府的差事不能总这么悬着,父皇之前说属意我接管此事,若没意外此事也应该有个结果了。”
  沈君兮一听这话,便听出了几分端倪来。
  “这么说你打算接管内务府?”之前赵卓就同她说过这事,只不过那时候沈君兮都觉得这件事还未落听,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
  赵卓就凝重地点了点头。
  “在这京中立世,还是要有一官半职榜身才行,”他也就同沈君兮笑道,“不然我的后世子孙吃什么?”
  说完,他便笑着出了门。
  宫里刚下了朝,昭德帝像以往一样,并没有去上朝,而是在下朝之后将太子赵旦招到了自己的御书房,问起了他今日在朝堂上大臣们都廷议了些什么。
  赵旦一听就犯了难。
  这些天朝臣们都在为要不要增加赋税而争论个不停,文武群臣更是分成了两个派系。
  一派说这些年风调雨顺的庄稼的长势也好,早就该加了,而另一派的意见却是认为该让百姓趁此机会休养生息。
  他们各说各的理,吵得赵旦的头都是大的。
  反正知道他们也讨论不出什么,赵旦坐在一旁也就没有仔细听,而是满脑子都在想着太子府里新进的那个舞姬的身段不错。
  现在被昭德帝问起,他也不好怎么回答,只好支支吾吾地道:“还不是之前那事,两拨人争来吵去的没个完,都半个多月了,也不见有个结果。”
  “可这事你怎么看?”昭德帝却没管那么许多,而是直接看着赵旦的眼睛道,“你觉得这个税,该不该加?”
  被昭德帝这么一问,赵旦的一双眼睛就六神无主地乱睃了起来。
  他看向了昭德帝身后的福来顺,想知道父皇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可福来顺却是双手交叠在身前,两只眼睛盯着鞋尖,根本就没有瞧向他这一边。
  福来顺福公公都是这样一副德行,其他的人就更别说了,一个个的把头都勾得深深的,生怕被他瞧见了一样。
  加赋这事是谢阁老提出来的。
  这些年,与鞑子兵在北境的摩擦不断,那一块的军费一直不敢削减,加之皇子们陆续成婚,皇子府的修葺更是一大块支出,随后又同南诏一战,历时四年,那银子更像是泼水一样的泼了出去。
  而朝中所行之赋税,还是早年间所定下的那一套,面对现下的形式,多少就有些入不敷出了。
  若只是加收普通老百姓的赋税,此事遇到的阻力可能还没这么大,可关键是,谢阁老却在他的上书中提出,要对官绅也抽取一定比例的赋税。
  要知道在大燕朝,为了鼓励读书人,只要是考得功名在身的人,便可以免除一定数额田亩的赋税,级别越高,免除的田亩数也就越多。
  为了免除赋税,不少农人就将自己家的地寄放到族中那些有功名的人的名下。
  如此一来,他们交的钱是少了,可朝廷收上来的赋税也少了。
  长此以往,对朝廷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谢阁老才特意在他的上书中指明了这一点,朝廷若想增加赋税,就必须让那些官绅和有功名的人也上缴赋税,而不是单纯只从那些平头百姓身上薅羊毛。
  人在不涉及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容易夸夸其谈,可真要这事触及了自己的利益,那又是另外一番嘴脸。
  所以谢阁老的提案,自然就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制大 制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