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现言 > 轮回之见或不见 > 第十四章 如日中天
  午门外,和坤低垂着头,双目微闭地跪在那里。秋日午后的炎阳高高照在头顶,汗水自他额上大滴大滴地滚落,溅在面前坚硬的青石砖地上。
  此时,和珅心里一直在回想着刚才养心殿上的一幕。当他说出大清国败亡之语时,他清楚地看到皇上那似要将他凌迟碎割的恨毒眼神。还未来得及为自己的莽撞感到懊悔,皇上却突然改了语气,没有马上下旨杀了他。从殿中退出去之前,他曾抬头偷看了一眼,正对上皇上同时看向他的目光,那目光中已没了杀气,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疑虑。
  皇上他在怀疑自己什么呢?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己所做的那些贪赃枉法之事皇上就算不是全部都清楚,应该也知道个大概。虽说自古贪者不反,反者不贪,可是自己现在掌着兵权,方才又说出大清败亡的忤逆之言,皇上会不会怀疑自己有了反叛之心?
  皇上应该已经完全确定自己就是莲儿的转世,而且也察觉到自己对这段宿缘是心知肚明的。可是,自己不但不愿向他坦白承认,而且还不断做出不利于他的事情来,皇上从自己这些反常行为中能得出的唯一解释就是——自己转世的目的是要报复他及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要令大清亡国。
  其实,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实也正在使大清国走上灭亡之路。可是,即使没有自己,大清国就不会亡了吗?自己做过大汉的皇后,大唐和大明的贵妃,当初这些个王朝哪个不都是盛极一时,可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改朝换代的命运,谁知道大清国之后又会是大什么国。
  但是,英吉利使团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天外有天,外强崛起,也许大清国等不到改朝换代的那一天,就会被外夷侵占,成为一个可怜的附庸。
  可即使预见到了前面的危机,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拼尽一切地苦心经营了这么久,却连改变自己命运的丝毫把握都没有,更何谈去改变整个中国的命运?而且自己目前已经彻底失去了皇上的信任,今后再提出任何关于开关通商的谏言,都会被视为通敌卖国和别有用心。
  天边的红日已渐渐西坠,闷热的天空里忽然刮起了一阵凉风,将他被汗水打湿的衣服吹了个通透,起了一阵刺骨的寒意。
  这候 a ime*i43*.com 章汜。“山雨欲来,大清国就像一艘在风暴中挣扎的破船,所有那些盛世的幻象很快就会在洋人的枪炮下被击得粉碎,变得满目疮痍。”和坤心中深深地叹息。
  不久,一场暴雨突降,天地间顿时成了一片混沌,只有冰冷的雨滴到处肆虐,不断打在他的脸上和身上。
  雨不知是何时停下的,夜已慢慢过去。
  当胡公公将他从地上扶起时,和坤感到自己的双腿已失去了知觉。就这么结束了,让自己在雨中跪了一夜,没有其他的责罚,也没有任何的解释,只有胡公公手中的一道圣旨。
  一大早,和坤召见了马戛尔尼公使,向他宣读了乾隆皇帝的圣旨,拒绝使团提出的一切要求,并敦促其尽快回国。
  见过马戛尔尼之后,和坤一回到家就病倒了。
  刘全请了京城的名医来看过后,说是风寒入体,开了几副汤剂,并嘱咐需要卧床静养一段时日。严重的是他的膝盖也受了寒,影响到双腿,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下地行走,而且怕是会从此落下病根,以后也会时常发作。
  在家中休养了月余,和坤才开始奉诏入朝议事。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养心殿。
  “朕已决定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初三日于太和殿行册封礼。”乾隆语气平淡地向和坤宣布了立储的重大决定。
  和坤其实对此早已心知肚明,但还是微露惊讶之色地回道:“奴才这就去晓谕司礼监筹备典礼的一应事宜。”
  “嘉亲王处也由你一并知会。”乾隆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和坤。
  和坤微微一顿,忙行礼退了下去。
  派人去通知嘉亲王的同时,和坤送上了一件玉如意作为贺礼。他清楚这就是皇上命他通知永琰的目的所在,给他一个巴结皇太子的机会,同时也给永琰一个更加憎恶他的理由。
  是年九月,和坤管理的理藩院对蒙古台吉重案未先具奏,并有回护,降三级留任。十月,因廷试武举发策对应不实,和坤被批文过饰非,革职留任。
  自立储之后,接连的降职遭贬,和坤猜测到皇上可能已经下定决心,在皇太子登基前就要处置自己,为永琰的顺利继位扫清道路。所以他已做好了一切准备,甚至让刘全将一些金银秘密藏匿他处,一旦自己被革职查办杀头抄家,这些财物将会留给因自己获罪而受到牵连的家眷们,至少可以让他们不至于衣食无着。
  新年伊始,皇太子永琰(为避讳改为颙琰)登基,年号嘉庆,尊乾隆为太上皇帝。太上皇仍居养心殿,并继续训政,经常登殿接受百官朝贺,嘉庆皇帝只能侧坐相陪。实际上,太上皇依旧大权在握,把持朝政。
  在如此微妙的情形之下,和坤的境遇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忽然间一切又都峰回路转,迎接他的竟是再次不断的升迁。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调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六月,调镶黄旗满洲都统。
  强牺 9bzw.com 读牺。制大 制枭。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管理刑部,兼理户部。
  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晋公爵,封一等忠襄公。
  一时之间,和坤在朝中的权力已达到了他人生的顶峰,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可是他心中十分清楚,自己的路就快走到尽头了。太上皇的所谓倚重,不过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从新皇登基的第一日,和坤就看明白了乾隆如此作为的良苦用心,当时他的心中虽仍是难免会感到一丝伤痛,但他又不得不欣慰地想,这一切正是自己一直以来苦心孤诣想得到的结果。
  在此之后,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的和坤,不但在军机处呼风唤雨大权独揽,而且还控制了吏部、刑部、户部及理藩院,越发肆无忌惮地贪黩受贿,掌权欺人,以至于令群臣侧目,新主畏憎,除了他自己的那些同党,已到了人人皆曰可杀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