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现言 > 轮回之见或不见 > 第十一章 恩怨已偿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长乐宫。
  窦太后将阿娇叫到自己的病榻前,颤抖着声音道:“阿娇,你是我这老太婆在这世上唯一舍不下的一个。我真的后悔当初,明知你这孩子纯良可欺,却还是一时心软同意将你嫁给了刘彻,而我又把太多心思放在了政事上面,没能好好地保护你,以致这些年来让你受了如此多的苦楚。如今大错已经铸成,一想到我走之后,留下你这可怜的孩子独自在这深宫中受煎熬,我的心就难以安宁。所以我还要最后为你做两件事,一件事在我的遗诏中会写明,另一件事就是我要留给你一个人。”
  阿娇悄悄拭去脸上的泪水,侧过身去打量着刚从殿外走进来的黑衣人。他极为年轻,不过二十上下,身形高挑矫健,一张冷俊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未离拜见太皇太后。”年轻的黑衣人跪倒行礼。
  “阿娇,未离是自幼在窦府中长大的孤儿,也是窦府派在宫中保护哀家的死士。当年就是他将你从沧池中救起的,如今哀家要把他留在你身边,日夜保护你。未离,哀家的话你可听清楚了?”
  那人俯首应道:“未离遵命。”
  建元六年五月,窦太后薨。
  佩青宣读完太皇太后的遗诏之后,目光冷冷地从太后王娡和皇帝刘彻的面上扫过,最终落到了跪在皇后阿娇身后的巧颜身上。此时巧颜的心早已如坠冰窟,报应还是来了!当她听到采苓的死讯时就猜到太皇太后必是已洞悉一切,自己的死期已经不远了。可求生的欲望仍让她心存一丝侥幸,她从此深居简出,尽可能地留在皇后的身边,让太皇太后派去暗中杀她的人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如今想来,自己实在是吓破胆了,才会傻到相信凭自己的那些小伎俩就能躲过窦家那些无孔不入的死士。太皇太后早已替她安排好了死期,之所以容她苟活到今日,不过是让她日日生活在恐惧中,饱受精神上的折磨而已。
  巧颜缓缓起身,绝望地看向太后王娡,却只看到一个惶然转过身去的背影。她的目光又转向皇帝刘彻,迎面而来的是年轻帝王眼中闪烁着的那份刻骨的恨意。她不禁自嘲地笑了,“巧颜啊巧颜,枉你在这尔虞我诈的宫中打磨多年,难道还不明白,时至今日,一切的罪过不都应是你这个做奴才的来承担吗?”
  一旁已有两个侍卫上前要挟了巧颜离开,却被阿娇出言阻止住。她走到巧颜面前,静静地看了她良久,悯然道:“太皇太后让佩青和你殉葬,应是用心良苦。佩青服侍太皇太后多年,自是会一并跟着去了,可是为何让你一同陪葬,也许你自己是清楚其中因由的。不过无论是何种原因,想必都与本宫脱不了干系,采苓为此丢了性命,而今又是你。可就是你们都死了,又能挽回些什么呢?巧颜,今日本宫救不了你,此来只想告诉你,无论你对我做过什么,我都不会恨你,因为我知道那都不是出于你的本意。我想太皇太后泉下有知,也会明了我的心意,能善待于你的,你就安心去服侍她老人家吧。”
  巧颜听得微微动容,俯身跪拜道:“巧颜谢皇后娘娘大恩,今世对娘娘所造的罪孽,来世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偿还!”
  太皇太后大丧过后,阿娇又来到了沧池边。正值盛夏时分,池中荷花绽放,碧叶连天。她坐在船头,随手折了片荷叶,轻轻盖在自己的脸上,慢慢地躺下身去。一切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十六年前那个夏日的午后。可为什么如此烈日炎炎,自己却还是感到彻骨的寒意呢?冷得好像多年前那个初雪的夜晚,彻儿眼中的痛苦与绝望,令她口中那股难言的苦涩一直漫延到了心里……
  不久,宫中流言又起,馆陶大长公主花重金遍寻名医为皇后陈娇治病求子。
  甘泉宫中,阿娇紧皱着眉头喝下采萍端来的那碗苦药汤,唉声叹气地对坐在面前监督自己喝药的母亲道:“这是最后一碗了吧?再这样喝下去,孩子没求来,我就要先被苦死了!”
  馆陶大长公主怔忡半晌,方无奈地道:“好吧,这是最后一碗,以后母亲再也不迫你喝这些无用的药汤了。”
  强牺 xindingdianxsw.com 读牺。阿娇闻言一喜,但见母亲面色沉重,遂放低了声音小心问道:“母亲你有什么心事吗?还是方才那位给我看诊的巫医说了些什么?”
  这候 aim ei43*.co m 章汜。“胡思乱想些什么!这些医家所言都差不多,说你体虚气寒,不易受孕,要多加调养,养好了身子,日后不愁生不出孩子。我所担心的只是你终日心情郁郁,茶饭不思,几个月下来人都消瘦了许多,这样下去就是喝再多的补药也是无用。”馆陶长公主的脸上露出一丝哀色,心中的痛悔却不敢向女儿表露出来。方才,堂邑侯府花重金秘密从楚地请来的那位巫医,也是所有给阿娇看过诊的医者中唯一敢实言相告的一个,他已经断言,阿娇此生再也不可能有孩子了!
  竟然是这样一种残酷的结局!从听到太皇太后遗诏的那一刻起,她就开始将过去发生的与阿娇有关的桩桩件件事情串起来想。她想起那年冬天阿娇突然昏倒在刘彻的书房中,想起巧颜和声静气的那番解释,想起采苓含混不清的禀报,还想起当时给阿娇看诊的薛太医所言的那碗安神药,而这位薛太医几年前已经致仕返乡,不幸在举家离京的路上被强盗劫杀,全家无一幸免。那件事一时轰动京城,仔细想来,正是发生在采苓死后不久。太皇太后杀了那些人,是为了给阿娇讨回公道,作为阿娇的母亲,她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弥补那些人带给阿娇的伤害,可有些伤害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母亲不必为我担心,我只是一时伤心大外母去世,难过得吃不下饭而已,以后我会听从母亲的嘱咐,把身体尽快调养好。”母亲脸上少见的忧伤神色令阿娇忍不住出言安慰。
  制大 制枭。大长公主勉强露出一丝笑容,心中已暗暗决定,绝不能把真相告诉阿娇,否则,若让阿娇知道了她曾经失去过自己的孩子并且再也不会有孩子,而这一切的始作蛹者是刘彻的话,她恐怕再也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太皇太后应该早已看明白这一点,才会采取杀掉那些知情者以掩盖真相的做法。
  送走了母亲,阿娇一个人对着花缸中的残荷怔怔出神。真相,自己猜到的就是真相吗?曾经真的有一个孩子,一个自己的孩子存在过吗?不,不会的,那时候彻儿是真心爱我的,他不会忍心杀死我们的孩子!可能是我猜错了,不,一定是我猜错了,彻儿绝不会那么对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