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历史 > 世子凶猛 > 第八百四十七章 惊怒
  秦老大带着所有人前往了敬仪殿,而墨鱼几人,则是被另一个小太监带出宫了,除此之外,秦老大还让人将越王府中的秦烈与秦麒二人叫来。
  信件很快就送来了,与秦麒秦烈兄弟俩一前一后到的。
  在路上,哥俩遇到了白千,问出了九十九车的地契和银票的事。
  秦麒倒是没说什么,秦烈急眼了,大骂秦游是个不孝子。
  然后秦麒悄声和秦烈说,那九十九车地契,连小头都算不上,真正的大头,在郭城呢,从瀛岛带回来的银矿,都没地方堆了,秦烈听过之后风轻云淡,赞了一声秦游真是孝顺孩子,然后开始合计要不要退休,提前去东海郭城享受养老的生活。
  秦烈很苦恼。
  这么多钱,什么时候能花完啊,他娘的一想起来心里就堵得慌。
  二位王爷和信件到了后,议政殿中,最具权势的几人算是到齐了,除了在广怀道“安民”的兵部尚书龚文华。
  望着那被打开的木箱子,望着里面的信件,秦老大第一句话就让秦游心头一暖。
  “游儿,你可曾看过信的内容。”
  “当然看…”
  秦老大微微松了口气:“没看过就好。”
  秦游:“…”
  秦游非但看过,而且都分门别类了,秦老大站起身,随意抽出了一封信件,这一看,却笑了,回过头,微微看了眼上官鄂。
  上官鄂心都提到嗓子眼里了:“陛下何故发笑。”
  “你上官家的商队,倒是在东海风生水起。”
  上官鄂如遭雷击。
  好巧不巧的,秦老大拿的第一封信件就是上官鄂家的老三上官玉的亲笔书信。
  秦游不是故意的,他是特意的。
  其实倒不是他想坑上官鄂,而是他太想知道秦老大会作何反应,上官鄂与其他人,又会是什么反应。
  “陛下,老臣,老臣万死,老臣家中商队,确有几支商队往返于东海三道,可…可老臣断然与陈家没有牵连。”
  秦游无比的心安。
  上官鄂果然不知情,表现的诚惶诚恐,而不是有恃无恐或者开始狡辩。
  将信件狠狠的摔在了上官鄂的身上,秦老大哼了一声:“自己看!”
  上官鄂连忙一目十行的看了下去,额头上的青筋直冒,咬牙切齿:“这逆子!”
  秦老大破口大骂:“上官鄂,朕待你不薄,将这吏部天官的位置交于你来坐,过了元日,朝廷就要恢复宰执之位,朕还念着要立你为宰,你就是这样对朕的?”
  上官鄂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老泪纵横:“臣,万死。”
  秦游也没料到,秦老大竟然会发这么大脾气,虽然信是上官玉写的,可上官鄂明显是不知情的。
  要知道君臣二人相交莫逆,当年上官鄂可是说过的,他是要追随秦老大一辈子的人,如果皇帝驾崩,他就陪葬!
  当然,关于这件事秦游觉得有点扯。
  因为上官鄂岁数比秦老大年长了不少,这老家伙可能得死秦老大前面。
  可不管怎么说,这君臣二人的感情极其深厚。
  “你…”秦老大气的胸口起伏不定,破口大骂:“前年元日,朕要大宴群臣,只是向你借用三千贯,你却百般推辞,可结果呢,结果两株珊瑚玉树,就被你儿上官玉送到了陈家,上官匹夫,你还敢诓朕说你无钱!”
  秦游咧着嘴,忘记了呼吸。
  感情发这么大脾气,是因为…人家装穷没借你钱啊。
  上官鄂也比较懵逼,抬起头,很茫然,也是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说。
  三千贯,其实不多,问题是他太了解秦老大的德行了。
  这个口子不能开,一旦开了,秦老大肯定是隔三差五的借钱,最主要的是,这家伙还不会还。
  秦游叹了口气。
  好好的一个国家,怎么就摊上这么个逗逼皇帝。
  秦烈认识上官鄂也有几十年了,关系还算不错,连忙帮着说好话。
  “皇兄,上官府名下虽有产业,也有商队,可行商不易,跑一趟东海,最多赚个万贯罢了,一年又能跑几趟,也就是七八趟,家里良田千亩不止,仆从如云,妻妾无数,这一大家子,哪哪不都用钱吗。”
  秦烈不吱声,秦老大已经快消气了,一听老三这么说,火又开始冒了。
  仆从如云,妻妾无数,一年好几趟,一趟一万多贯,日你大爷上官鄂,朕就借三千贯你还哭穷,你还是人吗?
  上官鄂脸上毫无意外之色。
  从秦烈张嘴说第一个字开始,他就知道这家伙嘴里没好屁。
  秦麒从箱子里拿出了一封信,递给秦老大,吐出了俩字---丹阳乌氏。
  “乌氏?!”秦老大面色一沉,接过了信件一目十行看下去后,面色是一变再变。
  信件没什么大逆不道之言,都是日常问候,再寻常不过。
  可要知道,这乌氏本就是不寻常,而且这封信,还是乌氏家主亲自书写的。
  原本,秦游也不知道这个乌氏是什么来头,在东海一一看信的时候,瞅了两眼就随手放在了一旁,还是斐云荣不经意的看到后这才让秦游知道这乌氏二字代表着什么。
  乌氏并不是世家门阀,准确来说,其实是个部族,汉化的部族。
  夏朝最大的两处隐患,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北是边关,防凉戎,南是涠江,防斐国。
  边关自不必说,秦老二坐镇,守的如同铁桶一块,即便是现在知道屈止戈与拓跋乐准备使坏,秦烈依旧不是太担心,可想而知边军的战斗力与忠心了。
  可涠江,却没有任何大将坐镇。
  涠江成建制的军队只有两支,在三万人左右,一支是军营驻扎在涠江边上水柳营,一支是稍微靠后的神机营。
  如果斐国大举进犯的话,靠这三万人肯定是不够,不过涠江北侧的战略纵横很长,折冲府、屯兵卫,数十处之多,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归化夏朝的番蛮,而其中的乌氏,就是最大的一支,人数不多,一万多人,生活在山林附近。
  虽然只有一万多人,但是战斗力强悍,至少在中州大乱那会极为悍勇。
  广怀道陈家在东,涠江乌氏在南,前者极为鄙夷非汉家血脉的异族,又怎么会和乌氏牵扯到了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