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霸天书 > 言情 > 重生六零:翻身做主小媳妇 > 第423章该出手时就出手
  “你好,你好,认识你们真荣幸。”石小平握着她的手说。
  “大姐一看就是大城市来的,做什么工作的呢?”石小菊向来心直口快,想什么就说什么。
  石小平瞟了贾二妹一眼,又看了屋内的其他两个军人一眼,略微有些不自在地低声说:“不好意思,是个教师。”
  在这个年代知识分子都是不太受尊重的,是臭老*所以石小平才会这样说得谦卑。
  “有啥不好意思的?教师是文化人啊,多好啊,我从小就怕老师,怕老师提问,因为我学习成绩不好,呵呵……”石小菊笑着说。
  这一家人真是太温馨太和谐了,石小平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感受到这样温暖的气氛了,不仅心里泛起一阵软软糯糯的东西来。
  在这段残酷又黑暗的岁月里,她曾无数次地对这个世界产生绝望,无数次生出活不下去的念头,但今夜她好像又看到了曙光。
  好多年后她回忆起今夜这一幕,内心都是温暖的,以至于后来向山做了她的学生她都一直经常对向山说“要不是你幺妈当初把我带
  回家去,我还不知道能不能从那段黎明前的黑暗里熬出来呢!”。
  剧透一下,因为在大文化革命那十年受父亲的牵连石小平终身未嫁,
  后来向山成了她的干儿子,成了石LU门派的得意门生。这是后话。
  话还是说回来吧,石小平的那口皮箱被贾二妹替她暂时保管下来,石小平在贾二妹家住了一夜后就坚持要去劳改农场,她说:“我这一出门我爸和我妈都悬着一颗心的呢,我必须要今天赶回去,不然他们会以为我出事了。”
  “好吧。”贾二妹也就不留她了,并对她说:“我送你回农场去。”
  “不用,太麻烦你了,我走着回农场去就行……”
  贾二妹打断了她的话,说:“农场离这里大概十八里路呢,这一路人烟稀少你一个女人家走在路上我还担心呢,你又这么斯文这么瘦,我们一起去吧,再说我还想去农场挖点菜苗回来呢。”
  石小平见她执意要送自己,也就同意了。
  出门前贾二妹把小尾巴留在了家里,又用旧报纸包了一块野猪肉和一把面条、一袋面粉带上,她知道石老他们三口人在劳改农场一定非常的苦,这点东西带过去给他们改善一下生活。
  不过,她也不敢多拿,因为她知道劳改农场里的那些管事的人对那些改造者都是凶神恶煞的,也许她前脚送去的东西后脚就进他们的口袋了。
  不过好在这个劳改农场里关押的都是大文化革命中被专管的文化人,所以这里并没有像监狱里那样的牢房,这些人只是被看守在这里,住着猪房牛棚,干着粗活农活。
  贾二妹叫上了李小松,李小松带上一个司机亲自开着一辆军用吉普车送她们去劳改农场的。
  而此刻的石LU(好了,这个拼音代替麻烦,以后就称呼他石凡吧),在干什么呢?
  白天在农场干活,晚上在写检讨,这时在关禁闭。
  这……究竟是咋回事啊?写检查就是了,为什么又关上禁闭了呢?
  原来,劳改农场里的这一些头头脑脑们,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石凡后也都想得一点他的字画,他们大概是“心血来潮”吧,也许是“发自肺腑”,然而哪种理由也张不开那难张的口——一个被专管被批判“黑画家”,让他们去索要“黑画家”的东西,未免不成体统!
  对了,说到这里解释一下,这个劳改农场不是部队那个农场,这个农场里的头头脑脑和管事些都不是部队的官兵,他们都只是地方上革委会的人,部队也只是在这个有些军民融合的农场里派了一个连的人驻扎在这里而已。
  于是便有摇鹅毛扇的角色想出了“草船借箭”的妙计,顿时头头们笑逐颜开……只是这种计谋降低了标准,得字而不能得画,但只要是石凡的亲笔,也算心思没有白费了。
  于是,一道“意旨”发下去,严令石凡写检查。
  被专政的石凡,哪敢不写,只好认认真真地写了。
  于是下面的喽罗们将石凡毛边纸写的检查转交上来时,这些头头们就又皱起了眉头:尼玛,即使再想要石凡的字,总不能保存他的“检查”呀!这将来后代子孙如何能挂?别人家中挂画,自己客厅里挂张“检查”?像话吗?
  有道是“诸葛孔明,智慧无穷”,于是“军师”又想出了高招:“让石凡竖着写,咱们横着一条条裁开不就结了,这样既念不成句,又可以多分几个人,反正咱是要他的字,管他写的什么内容。”
  一经指点,头头恍然大悟,马上找来剪刀,肢解了画家那份严肃认真的检查书。
  然而一份检查利益难以均沾,分不到手的不平,分到的嫌少。
  不过这也好办,大权在握叫他再写就是。
  顿时又一道命令传下去:“石凡,检查写得不深刻,重写!”
  过不了几天,命令又来了:“石凡,检查写得不老实,重写!”
  于是就这样,石老白天干着繁重的农活,晚上还要隔三差五写检查。
  接二连三地重写,重写,石凡就诧异了,心想:我写的哪点不老实?哪点不深刻?这隔三差五的就叫写检查,我该想的词句都用完了,我还写什么啊!
  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些头头们的“妙计”终于传到了石凡耳朵里了,石凡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些龟儿子……”
  这不,龟儿子真的又来催讨第七次检查了!
  这次石凡不侍候了。
  可他夫人着急了啊,你这是不老实啊,不老实又要挨打啊!但石夫人又深知丈夫这桀骜不驯的个性,强扭是强扭不来的,于是她自己拿起笔来代替丈夫写了。
  当夫人模仿着他的笔迹写下一份检查呈上去时,头头一看,这不是石凡的手迹啊,因为石夫人的文化造诣并不高,写出来的字与石凡的字千差万别,不识字的人都看得出来啊。
  于是,不老实的石凡就被关禁闭饿饭了,已经一天半没给他饭吃了。
  当贾二妹将石小平送到他们一家三口住的牛棚里时,石夫人着急地说石老已经被关了一天一夜零一上午了。
  贾二妹把肉和面放在牛棚里那个简陋的烂桌子上后,就对李小松说:“走吧,我们去见见朱连长。”
  朱连长是这里的驻农场连长,是部队的人,部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改派一个连来这里,可以说派到这里来驻守的连队官兵简直就是在吃安胎。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派到这里来的连队不用像在部队里那样天天出操啊,也没有那么多规章制度要遵守,还被农场里从上到下的头头脑脑们巴结,今天请喝酒,明天请吃饭的。
  你说安逸不安逸?
  而且在这里改造的犯人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有些还有老婆娃娃跟着来的,一点都不担心他们犯事你说这不是吃安胎是什么?
  朱小松昨晚就受贾二妹之托打听了,守在这里的朱连长恰巧跟他曾经是一批提高的,虽然不是一个营的,但大家都一个部队,见面就脸熟。
  结果李小松这去给那个朱连长一打招呼,朱连长马上就带着他们去农场管委会办公室了,管委会那几爷子看到朱连长亲自驾到,马上就像摇尾巴狗一样迎了上来。
  “朱连长亲自来何贵干啊?”
  “你们是不是关了一个姓石的老头的禁闭啊?”朱连长问。
  “是的是的,”管事的马上点头,“让他写检查他不老实。”
  “马上把他放出来。”朱连长说,“人家都是个老年人了,以后不要难为他了。”